如何评价高校强制大学生跑早操的行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百度知道
你能接受强制锻炼吗?如果必须健身你会选择何...展开
查看全部79个回答
element1981
高能答主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关注
成为第286位粉丝
“以加分形式存在,学生就会乖乖跑步吗?那可未必。”某高校体育教师马老师介绍,学校原来就要求学生长跑,每天早晚两个时间段,由老师或学生在起终点值班人工记录,现在则是让学生把手机带给体育老师统一记录。 “男生两公里一次、女生1.5公里一次,上限是46次,占期末考试分数的20%。” 于是,体育课成了全校一两百门课中唯一总分110分的课程,“他们一次不跑,只要其他都合格也有80分,不会因此挂科。”
在马老师看来,自己学校的政策已经相对“开放”,但不少学生仍会拿着App向他投诉成绩失效等状况,他通常回答:“你多跑一次就很吃亏吗?”学生的“计较”让他意识到“他们觉得跑步是一种惩罚。此外,马老师发现,该App的出现“解放”了监跑老师、让学生的跑步时间更自由,可“作弊”的手段却多了不少:同时揣几个手机代跑、破解软件改分、一边骑车一边摇手机等方法层出不穷,“本来是为他们好,但他们总有办法对抗你。”
“课外体育锻炼是我从教30多年感觉最难办的事情,取消晨跑几乎是每届学代会常规议题。”曾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马老师感受过欧美高校体育的“自由”,“很多课程都以俱乐部形式存在。” 但国内的高校,体育“强制性”色彩浓厚——面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缺乏运动热情的现状,马老师感到无奈,他以不断降低的体测标准举例,男生50米跑,原来满分6秒2,现在6秒7,“相当于差5米。” 而1000米成绩更降低了近半分钟,“降低要求只是为了分数上更好看一些,对增强学生体质并没起到根本作用。”因此,他认为,强制进行体育锻炼,对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马老师说,10多年前国内曾有过“取消体育必修课”的呼声,但国内大学生体育意识严重不足让这种呼吁缺乏基础,“如果可以不上体育课,根据我的经验,一半学生会彻底离开体育锻炼,尤其女生。” 在他看来,年轻一代对体育的兴趣早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被抹杀,“该培养兴趣的时候拼命应试,体育‘副科中的副科’形象已经形成,且缺乏体育技能,让学生主动选择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变小。” 马老师坦言,大学是促进学生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强制性能把现状改变一点,也未尝不可。”
“强制锻炼”当然不代表师生必须对立。“大学生体质确实已经很差了,高校体育应当有一定程度强制性,但不是一强制就要失去人文关怀和科学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向记者表示,承认强制“必要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强制性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为什么我们想的总是‘达不到你就惨了’,而不是‘达到了你很棒’呢?”
你能接受强制锻炼吗?如果必须健身你会选择何...展开
查看全部79个回答
element1981
高能答主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关注
成为第286位粉丝
“以加分形式存在,学生就会乖乖跑步吗?那可未必。”某高校体育教师马老师介绍,学校原来就要求学生长跑,每天早晚两个时间段,由老师或学生在起终点值班人工记录,现在则是让学生把手机带给体育老师统一记录。 “男生两公里一次、女生1.5公里一次,上限是46次,占期末考试分数的20%。” 于是,体育课成了全校一两百门课中唯一总分110分的课程,“他们一次不跑,只要其他都合格也有80分,不会因此挂科。”
在马老师看来,自己学校的政策已经相对“开放”,但不少学生仍会拿着App向他投诉成绩失效等状况,他通常回答:“你多跑一次就很吃亏吗?”学生的“计较”让他意识到“他们觉得跑步是一种惩罚。此外,马老师发现,该App的出现“解放”了监跑老师、让学生的跑步时间更自由,可“作弊”的手段却多了不少:同时揣几个手机代跑、破解软件改分、一边骑车一边摇手机等方法层出不穷,“本来是为他们好,但他们总有办法对抗你。”
“课外体育锻炼是我从教30多年感觉最难办的事情,取消晨跑几乎是每届学代会常规议题。”曾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马老师感受过欧美高校体育的“自由”,“很多课程都以俱乐部形式存在。” 但国内的高校,体育“强制性”色彩浓厚——面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缺乏运动热情的现状,马老师感到无奈,他以不断降低的体测标准举例,男生50米跑,原来满分6秒2,现在6秒7,“相当于差5米。” 而1000米成绩更降低了近半分钟,“降低要求只是为了分数上更好看一些,对增强学生体质并没起到根本作用。”因此,他认为,强制进行体育锻炼,对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马老师说,10多年前国内曾有过“取消体育必修课”的呼声,但国内大学生体育意识严重不足让这种呼吁缺乏基础,“如果可以不上体育课,根据我的经验,一半学生会彻底离开体育锻炼,尤其女生。” 在他看来,年轻一代对体育的兴趣早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被抹杀,“该培养兴趣的时候拼命应试,体育‘副科中的副科’形象已经形成,且缺乏体育技能,让学生主动选择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变小。” 马老师坦言,大学是促进学生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强制性能把现状改变一点,也未尝不可。”
“强制锻炼”当然不代表师生必须对立。“大学生体质确实已经很差了,高校体育应当有一定程度强制性,但不是一强制就要失去人文关怀和科学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向记者表示,承认强制“必要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强制性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为什么我们想的总是‘达不到你就惨了’,而不是‘达到了你很棒’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