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开放式小区?要详细定义
开放式小区是将住宅小区的尺度控制到一定范围之内,而研究发现,大概控制在二百米之内是比较适宜的。——2016年2月2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董珂接受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
董珂认为,规划出发点就是希望畅通毛细血管,健全城市的网络。那么这样的话能够保证城市的网络不受到这种封闭式小区的这样一个阻隔,那么形成一个马路,这样的一个道路的结构。从而保证了城市的畅通。
同时,就其他的一些积极意义,比如说提高城市的经济活力,促进文化的交融,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的城市环境等等。开放式小区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因为我们希望鼓励城市走向和谐、包容、开放。
而和谐开放包容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它意味着中国整个社会走向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的多元的一个未来。
扩展资料:
与开放式小区相近的是开放式社区。2016年,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一份配套文件发布,列出了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时间表”,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文件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是中央层级文件首次对诟病已久的封闭社区模式“开刀”,自然成为微信微博和各种论坛的热门话题。
参考资料:
开放式小区的价值在哪里?
当北京一个个新的小区落成,不少人喜迁新居之时,他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围墙里的小区虽然带来了安全感,但却不能带来与周围环境——街道、店铺、公园所赋予的社区感。许多小区的围墙真正将自己与社会进行了隔离,最终,他们发现:小区并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务,要享受这些服务,他们往往要走到较远的地方,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小区会所客流稀少,他们可能还将为购买日用品支付更多的钱,而物业管理公司也会为物业管理费入不敷出而叫苦。
开放小区冲出封闭空间
今天,新建的小区往往都有一道围墙,通过围墙将居民区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也将小区外的噪音、闲杂人(更多的是防止小偷大摇大摆地进入)拦在了外面。在小区内,开发商一大卖点就是配套设施,不少开发商恨不能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学校一应俱全,但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为了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房价要增加多少?此外,为了长期维护这些设施,居民要多掏多少钱?
我们很少考虑的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问题是:在封闭小区内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如何来认识小区外面的世界,为了空间上的便利,我们一定要使他们成为“围墙内的一代”?这些孩子由于缺少与社会接触、交往,注定要成为和电视机一起长大的“单面人”。
也许是为封闭式小区找理由,不少人常常提到一个社会分层的问题,许多高档小区的开发商因此不无得意:不同社区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开放社会,社会财富的分层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富豪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差别,但是,这种分层可以在区域、户型、材料、装修等方面具体体现,而不是一堵围墙就能解决的。
我们到底要牺牲多少社会资源才能满足“社会分层”呢?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学校、机关等大院的存在,在服务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重复建设,由于封闭的大院,这些重复的设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闲置。颇有讽刺性的是:在开发商一律向配套设施齐全的会所看齐的时候,北京市却在不久前发文,要求各单位的服务设施要向全社会开放。
开放小区让内外居民共享
丰台的庄维花园提出了开放式社区的想法,这个想法不只是去掉形式上的围墙。他们首先对内进行调整:把一期和二期原规划的大社区按照市政交通远期规划的纵横三条道路分割为相对独立的四个住宅园区,让出近期可以为小区内独享的道路供社会公用。对外,沿小区边缘按照生活区的休闲锻炼、教育和餐饮购物三大功能设定三个功能街区,形成小区居民与社会居民共享的融合带。这样,小区与临近的丰台公园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独享的道路变成了开放式的休闲锻炼、教育和餐饮购物的三条道路,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得到延伸,小区居民能够有效地与小区外的居民自由交往,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氛围。
而像西四环旁世纪城这样的社区,由于建筑规模超过百万平方米,居民上万人,在社区配套方面,超市、幼儿园、中小学等设施齐全,社区周围相应的设施太少,因此,这个小区很可能成为小区居民和周围居民的生活中心,因而具有了“城”的概念,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城区众多的规模较小的小区而言,似乎没有必要一定要强调“会所”和配套的重要性,这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仔细考察,看看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庄维花园附近有幼儿园,他们仅仅是出资改造扩建这个幼儿园,为了解决原居民的就业问题,他们修改了原来规划回迁楼的丰台中心市场,而是将其变成一条以商铺裙房为主的步行商业街,吸引名牌店铺和餐饮业在这里落户。
通过调整,庄维花园二期增加了区内绿地面积和休闲设施,提高了小区品质。更重要的是,开放式小区由于将一部分配套设施对外开放,使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可能增加,从而可能减轻小区居民的物业管理费。这样看来,开发商的精明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利用上,开发的不仅是房屋,还有周围的环境。
北京人常常会怀念老北京的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对内是开放的,有利于邻居之间的交流;对外常常与胡同、街道相连,出行也方便。街道上有店铺、小吃,有时还会遇到卖糖葫芦的老汉。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能够在四合院享受到许多童年乐趣。但是,城市化不可避免的要到来。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增加,人们往往只能住进高楼大厦,电梯、楼梯、承重墙将人们从空间上进行了隔离,围墙又将人们与周围环境进行了隔离,因此,人与人的疏离感正在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营造开放式的小区,值得开发商用心去思考。房子和环境通过一定的安排,是可以创造生机勃勃的生活,这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所在。而开放式小区的价值,取决于这些小区在中国人生活的历史、习俗与开放的社会现实之间的某种平衡。
小区对接社会里应外合“玩转”会所
还有一些已经建成的居民小区,花了很多钱盖会所,可是每年高昂的会所维持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实在令他们承受不起。把会所委托给专业饭店管理公司做,怕会所变成“饭店俱乐部”,请物业公司又怕不够专业或思想局限,不能超越小区的范围运作会所,只有请“外来会念经的和尚”进来了。当然,只要“外来的和尚”经念得好,会所对社会半开放也可以。
“外来的和尚”要有专业管理能力
广华轩小区想请“外来的和尚”经营会所,要求会所的经营者首先必须要具有专业性,科学、准确地指导并帮助小区居民积极地参与会所的活动;第二要管理规范化,要有开办综合性体育文化场所的经验与能力;第三要懂得对会所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程序与方法。已用市场化方式运营五年的北京青年宫正好符合开发商的这三个要求,既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又有专业的师资队伍、丰富的管理经验……双方对合作之事一拍即合。开发商提供会所场地、配备设施,委托青年宫进行会所的经营管理;青年宫把自己的文化、管理及市场资源输送到小区,在小区里建立自己的分部,既实现了对小区居民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又为本单位创了收。项目开发商与知名社会文化机构合办的会所,向社会开放,应属于半开放式会所。这样的会所为小区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方便了社区及附近的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解决了会所经营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的品质和开发商的形象,对楼盘的销售也会产生利好,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方式。
文化机构办会所吸引了部分社会居民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会所运转得十分顺利,不仅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还吸引了周边小区甚至来自丰台区、大兴区和顺义机场路的居民,形成了一定区域的辐射力。据统计,会所80%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于钢琴、古筝、芭蕾形体、民族形体、老年保健操、青少年围棋、少儿剑桥英语、新概念英语等各种文化培训班,这主要是被培训班良好的教学质量、青年宫的知名度及浓厚的文化味儿所吸引。而台球、乒乓球等大众厅室服务活动则以小区内的居民参与为主,住得稍远点儿的居民只是在家门口附近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活动。
当然,请社会文化机构操作会所,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所以这个社会机构的知名度、信誉度、管理水平及能力如何是此类会所运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合作方社会机构的角度说,要不断地想招数努力拼抢市场才有可能捧住这个饭碗。青年宫针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由于厅室活动相对参加培训班的消费居民较少,青年宫下一步准备加强与周围大型企业单位的联系,争取一些集体消费;以女子才艺班为突破口开发成人音乐培训,扩大白领女性消费群体;开展老年培训与健身活动,减少每周一至周五闲置场地,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调整部分厅室功能,加大培训场地的面积,解决隔音、屏风等教室存在的问题,为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