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

 我来答
学习打卡君
2022-12-25 · TA获得超过3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0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83.5万
展开全部

  随着时间的累积我们需要撰写越来越多的文档,好文章和坏文章的差别其实很明显,范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写作的着手点和切入点,优秀的范文应该怎么进行创作?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篇1】

  内容分析: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海拔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概括,从数的理性高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最后教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丰富了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

  1、从温度中相反量的表示方法了解正、负数。

  (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平时看电视吗?请看屏幕(播放新闻联播片头)

  -88.3+1030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

  ②观察这些数和黑板上的正负数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说明: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完整的认识,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目的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0除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拓展练习,活化理解。

  1、猜温度。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2)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

  【说明:让学生根据提示(冷了或热了)猜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这样安排充分挖掘习题功能,把静态的读、写转化成动态的生成,在答案步步逼近的过程中发展了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做了很好的渗透】

  2、描述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

  (1)电梯中的负数。(2)存折中的负数。

  (3)人口信息

  A、根据20xx年10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

  俄罗斯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2000人。

  B、根据新华网最新统计的资料显示:

  中国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40000人。

  关于(3):在理解了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这两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情况,哪个更好一些?进行适当的辨证思想和责任教育。

  【说明:利用数学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是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上述练习不仅丰富了对负数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眼光】

   四、小结揭题,质疑延伸。

  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

  了解些什么呢?

  【说明:成功的教学在课尾时不应是问题的结束,而应是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

   五、数学文化熏陶。

  放短片:你知道吗?介绍负数的来源

  谈感想,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反思】:

  真实、扎实、有效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对照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做到以下几点:

  1、真实找准基础。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扎实整合教材。

  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认识层面,努力挖掘出更多的具有共性背景的素材,并引导观察、讨论、比较、发现,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越温度和海拔层面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3、有效丰富理解。

  练习素材的开阔性、生活性、典型性、趣味性使学生的认识更丰厚,理解更深刻,参与更主动。

  【顾老师点评】:

  陶老师的这个案例在设计和教学时主要体现出了以下两个特色:

  1、挖掘了课程资源。

  老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教材的例1和例2只当作一种直观形象的背景,在清晰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描述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并及时引导补充和拓展,在众多的具有共性的材料列举之后,最后学生发现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意义相反的数量,而且他们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至此,学生对于正、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越了温度和海拔层面的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2、活化了教学内容。

  教材编排的习题,主要想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训练学生读、写负数的能力。教师在使用练习时,充分挖掘出普通习题的教学价值,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课堂上极具吸引力的数学活动资源。对于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温度采取让学生根据提示猜数的活动,集游戏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为一体,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设想:

  首先创设小明找工作时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调查学生的体重、年龄、鞋号,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1.师:老师想了解你们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呢?

  生:军人。

  师:多远大的志向啊!共和国的卫士。

  生:教师。

  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课件,指名读招聘启事。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家公司要招聘员工。

  生:我还知道这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00元。

  师:对啊,平均工资2000元,小明一看比较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就兴冲冲地来到了招聘处,经理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后对他说: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我们给你的工资是1400元。(出示课件。)

  师:如果你是小明,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想?

  生:招聘启事上不是说平均工资是2000元吗?为什么给我的工资却是1400元?

  生:这是一家骗人的公司,明明是2000元的基本工资,为什么只给我这些呢?

  师:小明也有这些疑问,经理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时他拿出该公司员工月工资表。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生:大多数员工的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

  生:我发现老板没有骗人,因为这些员工的工资有高有低,平均工资的确是2000元。

  师:老板没有骗人,可是大多数员工的工资又都在2000元以下?那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生:因为两个经理的工资特别高,所以使得员工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都低。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你认为应该是哪个数据更能表示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认为是1800元,因为它和2000元比较接近。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它在9个数据的最中间。

  生:我认为是1300元,因为去掉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它在这组数据的中间。

  师:现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比较一下这3个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更合理呢?可以在小组中再讨论一下,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我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它在工资表的最中间的位置。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师:通过第一次的交流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让我们达成了共识,现在大家都认为150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150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中间位置。

  师:(板书:中间。)那它前面有几个比它大的数据?(4个。)后面有几个比它小的数据。(4个。)它处于9个数据的最中间的位置。

  师:那我们看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啊?

  生:从大到小。(板书:大小。)

  师:(手势)这样呢?(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就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中位数的理解越来越全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出示中位数概念并指名读。)

  师: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哪一个更能表现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中位数。

  师:那么作为商店经理为什么要在招聘启事中打出平均数呢?

  生:是因为在这里平均数比中位数要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师:看来啊,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我们分析一组数据时,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关注点就不同,所以才会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师:我的朋友小明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加入使工资表发生了变化,那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1500。

  生:1400。

  生:这组数据最中间是1500和1400,中位数就应该是它俩中间的数。

  生:我认为它俩中间的数就是它们两个的平均数。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口算一下应该是多少?(电脑出示求法。)

  师: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不但会分析问题,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看来中位数只和数据的位置和排列有关系。

  2.众数。

  师:其实生活中中位数的应用很多,老师想调查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好不好?

  师:你们发现老师在写这些数据时,是怎么写的?

  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的。

  师:观察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你的体重和这组数据对照,处于什么水平?

  生:中位数是80,它表示这一组同学的体重一般是80斤。

  生:我的体重是62斤,和这组同学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生:我的体重是96斤,和他们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师:有和这几个同学的体重一样的吗?

  生:我的体重是80斤。

  生:我的体重也是80斤。

  师:我们观察现在的这组数据,除了能找出中位数以外,你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出示数据:62768083978080。)

  生:我发现有3个同学的体重是一样的,是80斤。

  师:说明8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生:我认为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多的数。

  师:(电脑出示众数概念并指名读。)我们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生:80。

  师:说明在调查的这几个同学中,体重是80斤的最多。看来众数只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系。

  师: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今年多大了?(10、11、12。)10岁的举手我们看一下,11岁的举手,那12岁的呢?你们说咱班十几岁的同学最多?(11。)那么11就是我们班同学年龄(众数。)

  3.新课小结。

  师: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它们3个统计量都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数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生:中位数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数。

  生: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众数。

  生:我知道了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而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其实统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联系生活,突出现实意义

  师:老师还想做一个现场小调查。你们都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码的鞋吗?现在分别统计一下男女同学的鞋号。(生分男、女生组开始统计,记录员进行整理。)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穿37号鞋的同学最多,穿40号鞋的最少。

  师:如果你是一家儿童鞋店的经理,针对这两组数据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多进37号的鞋,因为穿它的人多。

  生:我想再多进一些38号的鞋,因为随着学生长大脚也会变大。

  生:少进一些34号、40号的鞋,因为穿这些号的人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会分析数据,还能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呢,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到生活中去寻找吧!

  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师生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且体会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有冲突才有探究,有认知才会建构。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使之成为学生重新建构认知的良好契机。在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发现过程中,体会到中位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背景。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新知的整合与建构,而且把探索求知、发现新知的权利真正交给了学生。

  (二)有合作才有交流,有补充才愈完善。

  在本节课中,无论从概念的得出、问题的解决、还是决策的制定,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同桌交流体现了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都被整个群体共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把握比较成功的地方,但仍然存在着遗憾和不足:例如众数的学习虽然很自然很容易,但认识比较浅显,如果能再充分地利用这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有1、2个或可能没有,那样学生对众数的认识会更全面。中位数在学生的生活中运用不是很多,如何通过丰富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总之,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

  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

  生:

  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篇4】

  一、创设情境,动手实践

  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谈话导入

  师:大家能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吗?

  师:如果用两个正方形有几种拼法?

  师:如果用3个正方形有几种拼法?

  师:如果用4个正方形有几种拼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动手操作拼图、汇报。

  师:是呀!所以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就有两种拼法了。如果继续用5个、6个、7个、你能拼下去吗?生:(能)

  师:大家试试看!请各个小组按照课前的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见记录表)(附后)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这个片段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的异质合作来收集数据,不仅复习巩固了已学习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实践、合作的能力。)

   二、启发讨论,形成表象

  小组汇报。(请各个小组的代表到投影前展示收集的数据,其他小组进行核对并相互评价修正收集的数据)

  师:我们来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你能发现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此问让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的个数的积就是我们所用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种数有的只有一种,有的有两种,有的有三种,如果继续拼下去可能还有四种、五种甚至更多。

  组织学生检验。

  启发学生按照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来分类。(小组讨论)

  可能有:分成两类的,一类是能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是奇数的,另一类是能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是偶数的;分成三类,只能拼成一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两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三种的分一类;分成两类,只能拼成一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分一类。

  教师肯定学生的分类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分法,哪种更合理一些?更能便于我们研究?

  学生通过争辩得出研究的方向。分成两类,只能拼成一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分一类。这样至少分清了一类,就可以进行研究这一类的特点了。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整理、分析自己的劳动成果,讨论、争辩,从而发现数据的规律,初步感知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同时也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三、探索发现,抽象本质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好!(课件出示分类好的研究记录表)那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用哪些数目的小正方形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

  生(齐):2、3、5、7、11

  师:为什么当小正方形个数是这些数目的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

  生(1):我发现长乘宽的积就是正方形的个数,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这些数目时,只有一种长乘宽的办法。

  生(2):我发现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目是小正方形的个数的约数。

  师: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

  生(1):我认为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的叫做质数。

  生(2):我认为一个数,如果只含有两个约数,就把它叫做质数。

  师:大家概括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定义。(多媒体出示概念)

  师: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

  生: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师:想一想,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生: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别的约数,也就是合数至少有三个约数。

  师:商议一下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讨论。

  学生汇报辩论,相互补充得出了结论。

  师:课件出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探索从而发现了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得出了概念。这时候,教师并没有停止质疑的脚步,而是接着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发现新的规律:关于指使和合数的区别及1的分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为教学自然数的分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评:

  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的,一般不是有教师和学生的重复不断语言就是有很多的练习题训练。这一节课大教学使感到特别兴奋。首先、在概念教学中,师生的这种融洽的、和谐的,而又不失激情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它一改概念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做中学,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学生用本册刚刚学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动手操作研究这一节课,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是这一节课的特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精心设计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总结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异质的组合来讨论、探究知识,促进相互的学习,提高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的有用的。

  第三、大数学观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一片段的教学中不仅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真正的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异质组合讨论、动手拼一拼、相互商议、个别争论等都无不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