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
简答:
1、劳动力商品价值 105
答:劳动力诗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山羊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证劳动力的补充和延续。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以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货币流通规律 121
答: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利润率的因素 137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决定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4、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答: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继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61
答:1、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比较落后。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40
答: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保持平衡,即 I(v+m)=IIc。要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要保持一致的比例关系,达到供求平衡,是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2、第一部类产品的实现和两大部类补偿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要保持平衡,即;I(c+v+m)=Ic+IIc。社会生产要按照原有规模不断地进行,第一部类生产的产品就必须能够补偿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3、第二部类产品的实现要与两大部类个人消费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即:II(c+v+m)=I(c+m)+II(v+m)。社会上用于个人消费需要的产品必须和第二部类所生产的产品保持平衡,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辨析:
1、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
错。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始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2、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对于商品生产者和够吗这可以同时拥有。
错。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矛盾的统一
3、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运动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都必须创造剩余价值。
对。
4、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就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即实现总共给量和总需求量的相等。
对。这是保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论述:
1、如何理解知识经济时代及其特点。
答:最早使用知识经济一词的是联合国研究机构,他在60年代初使用这一概念说明新型经济的性质。狭义的知识经济是指知识产业,广义的知识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特点是:1、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经济发展持续化。2、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经济信息网络化。3、以服务产业为主要角色,产业知识化。4、以知识资本为主导,产值轻型化。5、以全球范围为着眼点,世界经济一体化。6、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细胞,决策和管理知识化。7、以学习、教育为根本,人才素质高级化。
2、正确理解企业的素质和活力。
答:企业素质是指决定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各种内在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素质,它包括管理人员素质,科技人员素质和直接劳动者的素质。2、技术装备素质,这是企业素质的物质基础。它包括科研、设计、试制、工艺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包括各种设备、工具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完备性。3、经营管理素质,这是企业素质的主导。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管理基础工作、经营决策能力等。4、文化素质,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它包括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精神风范和价值观念等。
企业活力使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是指企业在其行为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一种不断壮大的能力。企业活力主要包括1、对用户的服务力2、对国家、所有者、职工的贡献力3、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吸收力4、对市场的应变力5、产品的竞争力6、开拓进取力7、资产增值力8、职工的凝聚力。
-------------------------------------------------------------------------
1、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7
答: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
2、现代生产力有哪些因素?8
答:1、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经营性因素。主要指资本。3、运筹性因素。主要指生产的组织管理。
3、人类社会从低向高发展的四个序列?10
答:1、按照经济形态的序列发展。以生产力的构成因素为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种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2、按照经济形势的序列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为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种经济形势,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3、按照经济制度的序列发展。这个序列的发展是由生产关系的本质决定的,以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为标志,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五种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4、按照经济体制的序列。这个序列的发展是由经济形势和经济制度决定的,以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标志,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多种体制,如同志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特点?11
答: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东西,使经济现象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经济运行发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1、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2、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3、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5、划分经济形态的标准?19
答:1、人类对自然界改造和控制的能力。2、劳动资料。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6、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29
答:工业经济是以机器体系为特征的,人类生产力由于手工生产力上升为机器生产力,依次为周兴,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体转变为以工业为主体,能源基础已不是简单的自然力,而是经过再开发的二次能源,劳动方式也不是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而是工厂制、公司制的集体劳动。总之工业经济时代是以机器-电力技术体系取代手工-体力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了飞跃式的科技进步。是人类升昌礼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质变。
7、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有哪些影响?36
答:1、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2、社会制度的变化。3、社会主体和劳动结构的变化。4、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5、社会经济理论的变化。
8、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51
答:1、自由竞争占据主导地位。自由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普遍经济现象。2、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尽管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等都有很大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前者只是执行商品交换的职能,后者主要是充当普通信用的中介人,这个时期,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只有工业资本数额较大而居主导地位。3、商品输出是对外输出的主要形式。4、在对殖民地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开始了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占领。通过进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个个资本主义先进的工业国,凭借壮大起来的经济实力对外大肆进行扩张、侵略和掠夺,占领和瓜分世界领土,建立自己的殖民领地。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势?55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2、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与干预。3、国家对国际经济的干预与协调。
10、社会主义的本质? 62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经济体制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63
答:经济体制及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1、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经济利益的调节体系,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各方面的责、权、利的关系。2、经济制度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形态的本质和内涵,是较深层次的概念,他决定经济生活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体现这种本质和内涵的形势和载体,是较浅层次的、接近现象形态的概念。3、经济制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产生的,它主要反映基本生产关系的变化,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体制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通过简便的深化过程产生的,他较多地反映生产力的变化,是多变的。两者的联系是经济制度制约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反映经济制度的性质,实现经济制度的要求。但经济体制不是消极的,他对经济制度有着重要的能动作用。
1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70
答: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13、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73
答:1、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又称小商品经济阶段。2、社会化商品经济阶段,又称市场经济阶段。
14、商品二因素是?76
答:1、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
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7+
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层含义?78
答:1、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须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变化之间的关系?79
答: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密切挂系。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所耗费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18、等值形式的特点?81
答:1、作为等价物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生产等价物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生产等价物商品的个别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19、货币的本质和特点?83
答: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86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他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必须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作用是: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合理的配置资源。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20、市场经济?
答: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
21、资本的构成?101
答:资本是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能进行报纸和增值的价值。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那部分价值,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根据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用来购买机器、设备、供给、厂房等劳动资料的资本。流动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2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量?110
答: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形成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剩余价值量及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率。它反映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和为资本提供的剩余劳动时间之间的量的关系。
23、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111
答: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增加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以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前提,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或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它同样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资本家之间相互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在客观上对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24、通货膨胀类型?122
答: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就是通货膨胀。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看,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从价格上涨速度来看,通货膨胀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恶性式通货膨胀。从产生原因看,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和国际传递型等多种类型。
25、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智能型态?126
答:产业资本顺序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最后带着新增加值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就是资本循环。
26、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129
答: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资本要连续循环就必须在空间上合乎比例的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上。在时间上这三部分都要连续不断的依次转化他们的形态,资本循环这种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一方面,资本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他们才能相继的运动,并存遭到破坏,继起就会停顿。另一方面,资本的三种形式在时间上必须相继进行循环,才能保证他们同时并存,相继运动一旦停止,并存就会陷于混乱。资本运动这种既并存又继起的关系,说明其连续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这也是资本循环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7、资本的周转?129
答:资本的运动是不断重复的循环。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作为周期性的过程来看待时,就叫做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的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就是资本周转。
28、资本的周转效果?131
答: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节省预付资本。2、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3、加速资本周转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从而使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能更快地实现,是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二者关系?134
答:名义工资使企业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世纪能够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同一工资的两个侧面,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经常不一样,这是因为实际工资除了决定于名义工资的数量外,还受物价水平、房租高低、税收负担程度以及各种服务费用高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名义工资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收益水平和生活状况。
30、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141
答: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3、借贷的风险程度、贷款期限的长短、贷款数额的多少、借贷市场的竞争程度
31、有价证券?价格的决定?143
答: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债券或财产所有权的凭证。他的价格取决于:1、使它能带来的收益。2、当时银行的存款利息率。有价证券价格等于有价证券的收益除以银行的存款利息率。
32、地租的形势、定义?145
答:地租市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地租形势有:1、级差地租。2、绝对地租。3、准地租。4、经济地租。
33、土地价格?147
答:土地价格是一定量资本化的地租。他的高低取决于抵足量的多少和利息率的高低及土地的供求关系。
34、恩格尔定律?151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就越大;
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获平均支出中用来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来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35、影响需求的因素?154
答: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消费政策。7、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36、边际效用?157
答: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37、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71
答: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量所支付的追加成本。他是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他们的关系是: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还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应继续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亏本,就会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对企业最为有利,实现了最大利润原则。
38、市场?类型?184
答: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包括: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市场是商品流通的总表现。4、市场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或运行方式。市场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第一;
按市场竞争程度: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寡头垄断市场。4、纯粹垄断市场。第二;
按市场供求状况:1、买方市场。2、卖方市场。第三;
按市场空间结构:1、区域性市场。2、全国市场。3、世界市场。第四;
按市场时间结构:1、现货市场。2、期货市场。3、信用交易市场。第五;
按市场交易对象:1、商品市场。2、劳动力市场。3、金融市场。4、房地产市场。5、技术市场。6、信息市场。7、产权市场。8、旅游市场。9、文化教育市场。第六;
按商品地价值;
1、高档商品市场。2、中档商品市场。3、低档商品市场。第七;
按商品流通环节:1、批发市场。2、零售市场。3、储运市场。第八;
按购买者:1、老年人用品市场。2、儿童用品市场。3、妇女用品市场。4、民族特需用品市场。5、劳保用品市场。第九;
按产品形态:1、有形场品市场。2、无形产品市场。第十;
按营销方式:1、超级市场。2、商场。3、连锁商店。4、专卖商店。5、集市。6、物资交流会。7、商品展销会。8、信托商店。9、交易所等。
39、市场机制及其系统?188
答:市场机制是经济机制的一种具体形式,时值在市场集体中,通过各种市场组合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自行调节的机能和方式。市场机制有三类因素:1、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机制因素,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经济风险。2、对市场直接发生调节作用的机制因素,主要是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3、对市场间接发生影响的机制因素。如成本、利润、信贷等,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市场包括三个子系统:1、商品市场的机制。2、资金市场的机制。3、劳动力市场的机制。
40、市场构成因素?189
答:1、市场主体。2、市场客体。3、市场行为。4、市场秩序。
41、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92
答: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经济的运行都离不开市场体系。第一;
从经济运行的微观层次来看。1、市场体系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实体的前提。2、市企业之间进行经济联系的纽带。3、是使企业搞活的重要条件。第二;
从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来看。1、市场体系是国家进行宏观间接调控的必要环节。2、是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的基础。3、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条件。第三;
从经济运行的国际范围来看。1、市场体系是实现国内外市场对接的基本条件。2、是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3、是引进外资的客观基础。
42、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95
答:1、市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2、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3、市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43、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内容?200
答:1、总量平衡。2、适度增长。3、结构合理。4、稳定物价。5、充分就业。6、调节消费。7、社会公平。8、国际收支平衡。9、维护市场秩序。10、保护生态环境。
44、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206
答:1、经济手段。包括:经济政策手段、经济杠杆手段。2、计划手段。3、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4、国家创新体系。
45、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理论依据?218
答:1、国际分工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比较利益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动力。3、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内容。4、国际价值规律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基本规律。
46、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241
答:1、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2、要有维持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用公式表示是:1、I(c+v+m)>Ic+IIc 2、II(c+v+m)>I(c+m/x)+II(v+m/x)
47、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247
答: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其效率。具体讲包括资本的投入,劳动的投入,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进步及人口增长及其素质的提高等因素。
48、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249
答:1、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重视速度、比例、效益的统一。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3、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改造。4、加强科学技术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5、控制人口,提高劳动者素质。
49、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254
答: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内生产总值(GDP)3、国际收支
50、经济结构的涵义、概念?264
答: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有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的性质和特点;
国民经济各种要素的组成状况及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变化等。含义有:1、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2、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1、产业结构分类?266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类产业所占的比重及组合状况。划分方法是:第一;
按物质生产部门划分的产业结构。1、两大部类分类法。2、农轻重分类法。第二;
按生产要素划分的产业结构。1、劳动密集型产业。2、资金密集型产业。3、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
按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划分的产业结构,即新旧产业划分法。1、传统产业。2、新兴产业。第四;
按三次产业划分的产业结构,即三次产业分类法。我国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是: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去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52、调节经济结构的必要性?275
答:1、调整结构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2、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结构合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4、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5、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要求。6、是迎接新的经济时代来临的需求。7、是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
53、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282
答:1、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2、以本国的国情为客观依据。3、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依据。4、以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为依据。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
简答:
1、劳动力商品价值 105
答:劳动力诗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山羊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证劳动力的补充和延续。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以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货币流通规律 121
答: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利润率的因素 137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决定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4、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答: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继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61
答:1、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比较落后。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40
答: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保持平衡,即 I(v+m)=IIc。要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要保持一致的比例关系,达到供求平衡,是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2、第一部类产品的实现和两大部类补偿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要保持平衡,即;I(c+v+m)=Ic+IIc。社会生产要按照原有规模不断地进行,第一部类生产的产品就必须能够补偿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3、第二部类产品的实现要与两大部类个人消费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即:II(c+v+m)=I(c+m)+II(v+m)。社会上用于个人消费需要的产品必须和第二部类所生产的产品保持平衡,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辨析:
1、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
错。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始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2、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对于商品生产者和够吗这可以同时拥有。
错。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矛盾的统一
3、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运动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都必须创造剩余价值。
对。
4、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就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即实现总共给量和总需求量的相等。
对。这是保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论述:
1、如何理解知识经济时代及其特点。
答:最早使用知识经济一词的是联合国研究机构,他在60年代初使用这一概念说明新型经济的性质。狭义的知识经济是指知识产业,广义的知识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特点是:1、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经济发展持续化。2、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经济信息网络化。3、以服务产业为主要角色,产业知识化。4、以知识资本为主导,产值轻型化。5、以全球范围为着眼点,世界经济一体化。6、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细胞,决策和管理知识化。7、以学习、教育为根本,人才素质高级化。
2、正确理解企业的素质和活力。
答:企业素质是指决定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各种内在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素质,它包括管理人员素质,科技人员素质和直接劳动者的素质。2、技术装备素质,这是企业素质的物质基础。它包括科研、设计、试制、工艺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包括各种设备、工具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完备性。3、经营管理素质,这是企业素质的主导。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管理基础工作、经营决策能力等。4、文化素质,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它包括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精神风范和价值观念等。
企业活力使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是指企业在其行为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一种不断壮大的能力。企业活力主要包括1、对用户的服务力2、对国家、所有者、职工的贡献力3、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吸收力4、对市场的应变力5、产品的竞争力6、开拓进取力7、资产增值力8、职工的凝聚力。
-------------------------------------------------------------------------
1、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7
答: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
2、现代生产力有哪些因素?8
答:1、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经营性因素。主要指资本。3、运筹性因素。主要指生产的组织管理。
3、人类社会从低向高发展的四个序列?10
答:1、按照经济形态的序列发展。以生产力的构成因素为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种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2、按照经济形势的序列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为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种经济形势,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3、按照经济制度的序列发展。这个序列的发展是由生产关系的本质决定的,以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为标志,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五种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4、按照经济体制的序列。这个序列的发展是由经济形势和经济制度决定的,以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标志,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多种体制,如同志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特点?11
答: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东西,使经济现象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经济运行发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1、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2、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3、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5、划分经济形态的标准?19
答:1、人类对自然界改造和控制的能力。2、劳动资料。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6、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29
答:工业经济是以机器体系为特征的,人类生产力由于手工生产力上升为机器生产力,依次为周兴,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体转变为以工业为主体,能源基础已不是简单的自然力,而是经过再开发的二次能源,劳动方式也不是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而是工厂制、公司制的集体劳动。总之工业经济时代是以机器-电力技术体系取代手工-体力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了飞跃式的科技进步。是人类升昌礼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质变。
7、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有哪些影响?36
答:1、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2、社会制度的变化。3、社会主体和劳动结构的变化。4、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5、社会经济理论的变化。
8、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51
答:1、自由竞争占据主导地位。自由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普遍经济现象。2、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尽管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等都有很大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前者只是执行商品交换的职能,后者主要是充当普通信用的中介人,这个时期,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只有工业资本数额较大而居主导地位。3、商品输出是对外输出的主要形式。4、在对殖民地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开始了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占领。通过进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个个资本主义先进的工业国,凭借壮大起来的经济实力对外大肆进行扩张、侵略和掠夺,占领和瓜分世界领土,建立自己的殖民领地。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势?55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2、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与干预。3、国家对国际经济的干预与协调。
10、社会主义的本质? 62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经济体制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63
答:经济体制及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1、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经济利益的调节体系,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各方面的责、权、利的关系。2、经济制度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形态的本质和内涵,是较深层次的概念,他决定经济生活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体现这种本质和内涵的形势和载体,是较浅层次的、接近现象形态的概念。3、经济制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产生的,它主要反映基本生产关系的变化,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体制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通过简便的深化过程产生的,他较多地反映生产力的变化,是多变的。两者的联系是经济制度制约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反映经济制度的性质,实现经济制度的要求。但经济体制不是消极的,他对经济制度有着重要的能动作用。
1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70
答: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13、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73
答:1、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又称小商品经济阶段。2、社会化商品经济阶段,又称市场经济阶段。
14、商品二因素是?76
答:1、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
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7+
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层含义?78
答:1、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须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变化之间的关系?79
答: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密切挂系。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所耗费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18、等值形式的特点?81
答:1、作为等价物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生产等价物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生产等价物商品的个别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19、货币的本质和特点?83
答: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86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他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必须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作用是: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合理的配置资源。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20、市场经济?
答: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
21、资本的构成?101
答:资本是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能进行报纸和增值的价值。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那部分价值,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根据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用来购买机器、设备、供给、厂房等劳动资料的资本。流动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2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量?110
答: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形成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剩余价值量及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率。它反映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和为资本提供的剩余劳动时间之间的量的关系。
23、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111
答: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增加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以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前提,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或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它同样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资本家之间相互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在客观上对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24、通货膨胀类型?122
答: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就是通货膨胀。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看,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从价格上涨速度来看,通货膨胀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恶性式通货膨胀。从产生原因看,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和国际传递型等多种类型。
25、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智能型态?126
答:产业资本顺序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最后带着新增加值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就是资本循环。
26、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129
答: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资本要连续循环就必须在空间上合乎比例的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上。在时间上这三部分都要连续不断的依次转化他们的形态,资本循环这种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一方面,资本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他们才能相继的运动,并存遭到破坏,继起就会停顿。另一方面,资本的三种形式在时间上必须相继进行循环,才能保证他们同时并存,相继运动一旦停止,并存就会陷于混乱。资本运动这种既并存又继起的关系,说明其连续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这也是资本循环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7、资本的周转?129
答:资本的运动是不断重复的循环。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作为周期性的过程来看待时,就叫做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的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就是资本周转。
28、资本的周转效果?131
答: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节省预付资本。2、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3、加速资本周转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从而使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能更快地实现,是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二者关系?134
答:名义工资使企业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世纪能够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同一工资的两个侧面,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经常不一样,这是因为实际工资除了决定于名义工资的数量外,还受物价水平、房租高低、税收负担程度以及各种服务费用高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名义工资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收益水平和生活状况。
30、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141
答: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3、借贷的风险程度、贷款期限的长短、贷款数额的多少、借贷市场的竞争程度
31、有价证券?价格的决定?143
答: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债券或财产所有权的凭证。他的价格取决于:1、使它能带来的收益。2、当时银行的存款利息率。有价证券价格等于有价证券的收益除以银行的存款利息率。
32、地租的形势、定义?145
答:地租市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地租形势有:1、级差地租。2、绝对地租。3、准地租。4、经济地租。
33、土地价格?147
答:土地价格是一定量资本化的地租。他的高低取决于抵足量的多少和利息率的高低及土地的供求关系。
34、恩格尔定律?151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就越大;
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获平均支出中用来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来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35、影响需求的因素?154
答: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消费政策。7、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36、边际效用?157
答: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37、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71
答: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量所支付的追加成本。他是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他们的关系是: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还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应继续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亏本,就会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对企业最为有利,实现了最大利润原则。
38、市场?类型?184
答: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包括: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市场是商品流通的总表现。4、市场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或运行方式。市场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第一;
按市场竞争程度: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寡头垄断市场。4、纯粹垄断市场。第二;
按市场供求状况:1、买方市场。2、卖方市场。第三;
按市场空间结构:1、区域性市场。2、全国市场。3、世界市场。第四;
按市场时间结构:1、现货市场。2、期货市场。3、信用交易市场。第五;
按市场交易对象:1、商品市场。2、劳动力市场。3、金融市场。4、房地产市场。5、技术市场。6、信息市场。7、产权市场。8、旅游市场。9、文化教育市场。第六;
按商品地价值;
1、高档商品市场。2、中档商品市场。3、低档商品市场。第七;
按商品流通环节:1、批发市场。2、零售市场。3、储运市场。第八;
按购买者:1、老年人用品市场。2、儿童用品市场。3、妇女用品市场。4、民族特需用品市场。5、劳保用品市场。第九;
按产品形态:1、有形场品市场。2、无形产品市场。第十;
按营销方式:1、超级市场。2、商场。3、连锁商店。4、专卖商店。5、集市。6、物资交流会。7、商品展销会。8、信托商店。9、交易所等。
39、市场机制及其系统?188
答:市场机制是经济机制的一种具体形式,时值在市场集体中,通过各种市场组合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自行调节的机能和方式。市场机制有三类因素:1、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机制因素,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经济风险。2、对市场直接发生调节作用的机制因素,主要是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3、对市场间接发生影响的机制因素。如成本、利润、信贷等,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市场包括三个子系统:1、商品市场的机制。2、资金市场的机制。3、劳动力市场的机制。
40、市场构成因素?189
答:1、市场主体。2、市场客体。3、市场行为。4、市场秩序。
41、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92
答: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经济的运行都离不开市场体系。第一;
从经济运行的微观层次来看。1、市场体系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实体的前提。2、市企业之间进行经济联系的纽带。3、是使企业搞活的重要条件。第二;
从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来看。1、市场体系是国家进行宏观间接调控的必要环节。2、是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的基础。3、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条件。第三;
从经济运行的国际范围来看。1、市场体系是实现国内外市场对接的基本条件。2、是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3、是引进外资的客观基础。
42、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95
答:1、市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2、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3、市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43、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内容?200
答:1、总量平衡。2、适度增长。3、结构合理。4、稳定物价。5、充分就业。6、调节消费。7、社会公平。8、国际收支平衡。9、维护市场秩序。10、保护生态环境。
44、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206
答:1、经济手段。包括:经济政策手段、经济杠杆手段。2、计划手段。3、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4、国家创新体系。
45、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理论依据?218
答:1、国际分工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比较利益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动力。3、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内容。4、国际价值规律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基本规律。
46、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241
答:1、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2、要有维持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用公式表示是:1、I(c+v+m)>Ic+IIc 2、II(c+v+m)>I(c+m/x)+II(v+m/x)
47、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247
答: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其效率。具体讲包括资本的投入,劳动的投入,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进步及人口增长及其素质的提高等因素。
48、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249
答:1、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重视速度、比例、效益的统一。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3、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改造。4、加强科学技术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5、控制人口,提高劳动者素质。
49、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254
答: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内生产总值(GDP)3、国际收支
50、经济结构的涵义、概念?264
答: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有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的性质和特点;
国民经济各种要素的组成状况及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变化等。含义有:1、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2、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1、产业结构分类?266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类产业所占的比重及组合状况。划分方法是:第一;
按物质生产部门划分的产业结构。1、两大部类分类法。2、农轻重分类法。第二;
按生产要素划分的产业结构。1、劳动密集型产业。2、资金密集型产业。3、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
按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划分的产业结构,即新旧产业划分法。1、传统产业。2、新兴产业。第四;
按三次产业划分的产业结构,即三次产业分类法。我国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是: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去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52、调节经济结构的必要性?275
答:1、调整结构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2、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结构合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4、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5、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要求。6、是迎接新的经济时代来临的需求。7、是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
53、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282
答:1、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2、以本国的国情为客观依据。3、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依据。4、以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为依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