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一下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10个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29197.html?fr=qrl3 http://zhidao.baidu.co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作家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名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作集�
·踪迹·
《踪迹》是朱自清的诗与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本书收录其散文部分,仍以“踪迹”为辑名,同时将散文诗《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我· �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本书只收《〈忆〉跋》, 《〈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燕知草〉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5篇。�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 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 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
·伦敦杂记· 《伦敦杂记》1943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度·�
《标准与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书店印行。收文23篇,多为文学杂谈。本辑收录《动乱时代》,《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论严肃》,《论气节》,《论吃饭》等6篇。�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1948年5月由观察社出版,为“观察丛书”之七,收文15篇。本辑收录《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书生的酸气》,《论老实话》等4篇。�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语文影及其他·�
《语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本书收录了除《论轰炸》之外的所有文章。�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集外·
《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个报刊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经过搜集和整理,编入在《全集》第4卷内。本书选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杂记》两篇,是最近在1930年《骆驼草》杂志上发现的,这次也收入本书。�
朱自清故居
(2004-10-15 09:27:37)
在南京开会,同室的张老是扬州中学退休语文教师,言谈话语中听出我对朱自清先生的崇敬,遂引为知音,诚恳地邀请我到扬州,瞻仰先生的故居。
解放前,上海人瞧不起扬州人,讥之为江北佬。而大作家朱自清虽祖籍绍兴,却理直气壮地声明:我是扬州人。“够得上,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张老声音里满载着骄傲,为朱自清,也为扬州。
南京到扬州,大巴只用1个小时。下车时秋雨绵绵,扬州依然是王昌龄的“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依然是牡牧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顾不上瘦西湖,顾不上平山堂,好像游子归家一样,我急切地要去朱自清故居,张老师是个扬州通,肚腹里也装着一部朱自清传记,先生的每个脚印他都可以找到。
朱自清祖籍绍兴,祖父和父亲分别做过县里的承审、盐务小吏。6岁时举家迁居“淮左名都”的扬州,从1903年定居到1946年迁出,几近半个世纪,先后租赁的住宅有七处之多,遍及一城四关,我俩打着伞步行,一一拜访,也就走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
天宁门街,城楼门边,是先生儿童时期住所,在这里读“三字经”、“百家姓”,受到良好的教育。弥陀巷城墙根,跟一位老先生读夜塾,做文言文,考入淮扬中学。皮市街一座小楼,藏书甚多,先生得意洋洋地钻进了古籍的海洋。琼花观东头大院,先生获品学兼优奖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寒假中与扬州名医之女武仲谦完婚。著名散文《背影》就是写父子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毕业后回淮扬中校,先生满怀激情为母校写了校歌:“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岗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齐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豪雄,体育需兼重。人才教育今发煌,努力我八中”。老宅倾注了先生青年时代的悲欢歌哭,是一生最为怀念的地方。南门禾稼巷,家道中衰,房舍简陋,先生在浙江教书,不曾住过。东关城根仁丰里,与一户庄姓人家共租,就是后来世界乒坛名将庄则栋的祖父。夫人武仲谦于此病逝,先生在《给亡妇》一文中,寄托了无限的怀念之情。
以上六处因为时间久远,或不复存在,或面目全非,至今保存完整的只有安乐巷27号一处了。巷窄而长,仅能容一辆三轮车单行,27号是左手黑漆小门。我们收了伞,把一天秋雨留在门外,又把脚下泥巴蹭了又蹭,朝圣般低头而进。这是一所传统的扬州四合院,三间两厢一对照。步入天井,左有柴屋,右有厨房,门边还有一口腌菜缸。正室三间,一明两暗,中堂挂有一副对联,“开张天高马,奇逸人中龙”。当年余冠英先生常来登门做客,说诗论文,其乐融融。然而这所居住16年的小院,也留下先生许多悲恸,父母相继去世,朱自清是个孝子,每次奔丧都是守灵七日,亲自送到念泗桥安葬。
天井向北开一八角小门,有两间小客座,先生假期回扬,都是住在这里。条几、书桌,太师椅,中堂一幅秋山行旅图。内室雕花木床、印花被。书桌上笔架、墨盒、烟斗。还有先生为学生季镇淮批改的作业,以及季镇淮怀念先生的一首诗:舒愤娱忧一卷诗,陈言务去把新词,从来唐宋难分界,赏析精严忆佩师。夫人去世后,经叶公超介绍,先生认识了齐白石的女弟子陈竹隐。旅欧回来,在上海结婚,携新妇归来,就住在这里。
其实朱自清在扬州还有一处住地,就是梅花岭下的史公祠。辛亥前夕,其父病返扬州,借住祠中修养,少年朱自清相跟年余。耳濡目染,对史可法《复摄政王书》等五通遗书和《扬州十日记》耳熟能详,对其诗句“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自学古贤修静节,唯煮野鹤识高清”,“千里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文章”,以及祠中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时局数残棋扬州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岭上冷艳伴孤忠”,铭记于心。如此大忠大勇、高风亮节,对朱自清世界观和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公祠也成为他毕生依恋的精神家园。
朱自清幼名自华,取自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号实秋,一者补命中缺火,二者期望春华秋实。考北大时,经济困难,为了勉励自己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号佩弦,借用韩非子“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在发愤图强。1937年7月7日夜,挥笔疾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署名右边加了一句“时远处有炮声”之后,跋山涉水,步行入滇,到西南联大任教。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以心爱的砚台、碑帖换钱,有诗曰“执手相看太瘦生,少年意气比烟轻,教鞭画笔为糊口,能值几钱世上名”。得知闻一多被害,义愤填膺,写诗“你是一团火”,“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了新中国”。回到北平,在《抗议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上签名,名列13教授之首。宁愿挨饿,拒绝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直到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留给妻子一句话是:“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让人想起史可法的遗笔。
张老师说,是扬州的秀山丽水和文化土壤孕育了朱自清。朱自清文学成就和高风亮节,又给历史名城增光添彩。扬州市政府把安乐巷27号朱自清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市掀起一个“学朱自清文,做朱自清人,献出爱国情,铸就民族魂”的活动热潮。不虚此行,在扬州找到了做人为文的榜样。(尧山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名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作集�
·踪迹·
《踪迹》是朱自清的诗与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本书收录其散文部分,仍以“踪迹”为辑名,同时将散文诗《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我· �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本书只收《〈忆〉跋》, 《〈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燕知草〉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5篇。�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 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 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
·伦敦杂记· 《伦敦杂记》1943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度·�
《标准与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书店印行。收文23篇,多为文学杂谈。本辑收录《动乱时代》,《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论严肃》,《论气节》,《论吃饭》等6篇。�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1948年5月由观察社出版,为“观察丛书”之七,收文15篇。本辑收录《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书生的酸气》,《论老实话》等4篇。�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语文影及其他·�
《语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本书收录了除《论轰炸》之外的所有文章。�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集外·
《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个报刊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经过搜集和整理,编入在《全集》第4卷内。本书选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杂记》两篇,是最近在1930年《骆驼草》杂志上发现的,这次也收入本书。�
朱自清故居
(2004-10-15 09:27:37)
在南京开会,同室的张老是扬州中学退休语文教师,言谈话语中听出我对朱自清先生的崇敬,遂引为知音,诚恳地邀请我到扬州,瞻仰先生的故居。
解放前,上海人瞧不起扬州人,讥之为江北佬。而大作家朱自清虽祖籍绍兴,却理直气壮地声明:我是扬州人。“够得上,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张老声音里满载着骄傲,为朱自清,也为扬州。
南京到扬州,大巴只用1个小时。下车时秋雨绵绵,扬州依然是王昌龄的“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依然是牡牧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顾不上瘦西湖,顾不上平山堂,好像游子归家一样,我急切地要去朱自清故居,张老师是个扬州通,肚腹里也装着一部朱自清传记,先生的每个脚印他都可以找到。
朱自清祖籍绍兴,祖父和父亲分别做过县里的承审、盐务小吏。6岁时举家迁居“淮左名都”的扬州,从1903年定居到1946年迁出,几近半个世纪,先后租赁的住宅有七处之多,遍及一城四关,我俩打着伞步行,一一拜访,也就走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
天宁门街,城楼门边,是先生儿童时期住所,在这里读“三字经”、“百家姓”,受到良好的教育。弥陀巷城墙根,跟一位老先生读夜塾,做文言文,考入淮扬中学。皮市街一座小楼,藏书甚多,先生得意洋洋地钻进了古籍的海洋。琼花观东头大院,先生获品学兼优奖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寒假中与扬州名医之女武仲谦完婚。著名散文《背影》就是写父子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毕业后回淮扬中校,先生满怀激情为母校写了校歌:“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岗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齐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豪雄,体育需兼重。人才教育今发煌,努力我八中”。老宅倾注了先生青年时代的悲欢歌哭,是一生最为怀念的地方。南门禾稼巷,家道中衰,房舍简陋,先生在浙江教书,不曾住过。东关城根仁丰里,与一户庄姓人家共租,就是后来世界乒坛名将庄则栋的祖父。夫人武仲谦于此病逝,先生在《给亡妇》一文中,寄托了无限的怀念之情。
以上六处因为时间久远,或不复存在,或面目全非,至今保存完整的只有安乐巷27号一处了。巷窄而长,仅能容一辆三轮车单行,27号是左手黑漆小门。我们收了伞,把一天秋雨留在门外,又把脚下泥巴蹭了又蹭,朝圣般低头而进。这是一所传统的扬州四合院,三间两厢一对照。步入天井,左有柴屋,右有厨房,门边还有一口腌菜缸。正室三间,一明两暗,中堂挂有一副对联,“开张天高马,奇逸人中龙”。当年余冠英先生常来登门做客,说诗论文,其乐融融。然而这所居住16年的小院,也留下先生许多悲恸,父母相继去世,朱自清是个孝子,每次奔丧都是守灵七日,亲自送到念泗桥安葬。
天井向北开一八角小门,有两间小客座,先生假期回扬,都是住在这里。条几、书桌,太师椅,中堂一幅秋山行旅图。内室雕花木床、印花被。书桌上笔架、墨盒、烟斗。还有先生为学生季镇淮批改的作业,以及季镇淮怀念先生的一首诗:舒愤娱忧一卷诗,陈言务去把新词,从来唐宋难分界,赏析精严忆佩师。夫人去世后,经叶公超介绍,先生认识了齐白石的女弟子陈竹隐。旅欧回来,在上海结婚,携新妇归来,就住在这里。
其实朱自清在扬州还有一处住地,就是梅花岭下的史公祠。辛亥前夕,其父病返扬州,借住祠中修养,少年朱自清相跟年余。耳濡目染,对史可法《复摄政王书》等五通遗书和《扬州十日记》耳熟能详,对其诗句“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自学古贤修静节,唯煮野鹤识高清”,“千里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文章”,以及祠中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时局数残棋扬州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岭上冷艳伴孤忠”,铭记于心。如此大忠大勇、高风亮节,对朱自清世界观和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公祠也成为他毕生依恋的精神家园。
朱自清幼名自华,取自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号实秋,一者补命中缺火,二者期望春华秋实。考北大时,经济困难,为了勉励自己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号佩弦,借用韩非子“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在发愤图强。1937年7月7日夜,挥笔疾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署名右边加了一句“时远处有炮声”之后,跋山涉水,步行入滇,到西南联大任教。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以心爱的砚台、碑帖换钱,有诗曰“执手相看太瘦生,少年意气比烟轻,教鞭画笔为糊口,能值几钱世上名”。得知闻一多被害,义愤填膺,写诗“你是一团火”,“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了新中国”。回到北平,在《抗议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上签名,名列13教授之首。宁愿挨饿,拒绝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直到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留给妻子一句话是:“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让人想起史可法的遗笔。
张老师说,是扬州的秀山丽水和文化土壤孕育了朱自清。朱自清文学成就和高风亮节,又给历史名城增光添彩。扬州市政府把安乐巷27号朱自清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市掀起一个“学朱自清文,做朱自清人,献出爱国情,铸就民族魂”的活动热潮。不虚此行,在扬州找到了做人为文的榜样。(尧山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