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呀呀呀呀呀猴
一、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 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 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 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 成都平原 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瓷器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 东周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
24.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5. 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象都始于 春秋时期;
28.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 商朝 开始的。
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 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 战国时期。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 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 秦长城西起 临 、东到 辽东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 西 ,北至 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 公元前209年,陈 胜 和 吴 广 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刘 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是为西汉。
45.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 姓名 称谓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 孟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 墨子 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 老子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时期 庄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 韩非 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战国 孙武 军事家,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7.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儒 家 学 说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8.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 学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9.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50.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 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也出现在西汉。
51.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 景 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2.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53. 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 冒顿单于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5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 青 、霍去病 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55. 东汉元帝时昭 君出塞,嫁于 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 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 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 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 超 出使西域,班 超 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60.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 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东汉 蔡 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3.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64. 张 衡 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 动 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5.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 华 佗 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6. 张 仲 景 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 圣”。
67.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 基督教、佛教 和 伊斯兰教。
68. 佛教在 西汉末年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69. 王 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70. 司 马 迁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72. 发生于200年的 官 渡 之 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3. 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 三国鼎立形势表
国名 建立人 建立时间 都城 经济特色 灭亡情况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266年,为西晋取代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75. 266年,司 马 炎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76.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 奴、鲜 卑、羯 、氐 、羌 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77. 317年司马睿建立 东 晋 ,都城在 建 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8. 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79. 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 淝水之战 的胜利。
80. 北魏政权是 鲜卑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81.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82.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83. 顾 恺 之 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4. 南朝的思想家 范 缜 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85.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86.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呀呀呀呀呀猴
一、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 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 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 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 成都平原 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瓷器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 东周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
24.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5. 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象都始于 春秋时期;
28.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 商朝 开始的。
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 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 战国时期。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 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 秦长城西起 临 、东到 辽东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 西 ,北至 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 公元前209年,陈 胜 和 吴 广 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刘 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是为西汉。
45.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 姓名 称谓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 孟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 墨子 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 老子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时期 庄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 韩非 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战国 孙武 军事家,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7.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儒 家 学 说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8.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 学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9.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50.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 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也出现在西汉。
51.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 景 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2.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53. 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 冒顿单于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5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 青 、霍去病 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55. 东汉元帝时昭 君出塞,嫁于 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 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 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 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 超 出使西域,班 超 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60.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 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东汉 蔡 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3.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64. 张 衡 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 动 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5.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 华 佗 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6. 张 仲 景 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 圣”。
67.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 基督教、佛教 和 伊斯兰教。
68. 佛教在 西汉末年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69. 王 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70. 司 马 迁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72. 发生于200年的 官 渡 之 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3. 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 三国鼎立形势表
国名 建立人 建立时间 都城 经济特色 灭亡情况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266年,为西晋取代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75. 266年,司 马 炎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76.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 奴、鲜 卑、羯 、氐 、羌 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77. 317年司马睿建立 东 晋 ,都城在 建 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8. 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79. 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 淝水之战 的胜利。
80. 北魏政权是 鲜卑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81.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82.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83. 顾 恺 之 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4. 南朝的思想家 范 缜 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85.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86.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其它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磨制石器骨制耒耜 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住牲畜)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光石器
木制的耒和耜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学会纺织
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 山东大汶口 农耕经济
原始手工业 磨制石镰
石锄 黑陶和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他们在逐鹿一战中大战蚩尤。
二•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鉴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
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的智慧和劳动带来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世界最大△)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四、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争是什么?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作用: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初期,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孙膑)、马陵之战(孙膑)、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白起,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变法原因
生产技术的改进(铁农具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出现了私田,奴隶主变为地主,奴隶变为农民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毛笔蘸墨、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古书记载的最早哈雷彗星(公元前613年)
古书记载的最早的天再旦(周懿王元年,公元前899年)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世界和平里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的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思想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北至长城,南达南海,东至东海,西到陇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②严酷的刑法 ③沉重的苛捐杂税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土地荒芜、物资奇缺。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重视农业发展 ②提倡节约,以身作则 ③提倡“以德化民” ④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树立一个重视农业的榜样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经济 国家实行盐铁专营,收回王国的铸币权
政治 颁布推思令,消弱王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 开始反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意义:东汉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的历史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夺取了河套和西和走廊地区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的战役: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但却被匈奴人捉住,扣留十年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与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进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班超是东汉人,关于他的典故: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东汉时候) 3.造纸术的传播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作战地点:官渡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史称蜀)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附: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
西魏 北周
蜀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吴
注意事项
复习:
1. 要理清知识脉胳,合上书也能知道22课每一课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哪个时期,有哪些大事、主要内容和人物。
2. 注意教材中每一课的“动脑筋”,真正弄懂为什么。
3. 注意《精析精练》中一些大题的思路。
3. 本提纲可以帮助复习和记忆,但只是基本纲要,还是要以课本为主。
4. 一些相似的知识,自己进行归纳。
考试:
1. 仔细审题,不要贪快。时间充足,选择题至少要用25分来完成,大题要考虑好再动笔,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准也要尝试回答)。
2. 回答大题时,先写“答”,内容要有条理性,按题目的要求回答。最好分段,不要一题写一大段。
3. 大题实在不会或拿不准时,先回到前面选择题去看一下有没有相关内容。或者在开始做卷前,先浏览一下大题,做到心中有数。
4. 回答问题尽量全面,如问原因时,通常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不一定每个题都全部具备);评价人物,要看到两面,既要有评价,也要有史实说明。
5. 选择题小技巧:
问历史事件或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时,答案通常是和经济因素(生产力)有关的。
问统治者实施某种措施的根本原因或目的,一般是加强控制或巩固统治之类。
当你初步选择一个答案时,先看看其他答案是不是更合适,选最合适的。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其它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磨制石器骨制耒耜 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住牲畜)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光石器
木制的耒和耜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学会纺织
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 山东大汶口 农耕经济
原始手工业 磨制石镰
石锄 黑陶和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他们在逐鹿一战中大战蚩尤。
二•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鉴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
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的智慧和劳动带来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世界最大△)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四、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争是什么?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作用: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初期,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孙膑)、马陵之战(孙膑)、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白起,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变法原因
生产技术的改进(铁农具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出现了私田,奴隶主变为地主,奴隶变为农民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毛笔蘸墨、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古书记载的最早哈雷彗星(公元前613年)
古书记载的最早的天再旦(周懿王元年,公元前899年)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世界和平里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的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思想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北至长城,南达南海,东至东海,西到陇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②严酷的刑法 ③沉重的苛捐杂税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土地荒芜、物资奇缺。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重视农业发展 ②提倡节约,以身作则 ③提倡“以德化民” ④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树立一个重视农业的榜样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经济 国家实行盐铁专营,收回王国的铸币权
政治 颁布推思令,消弱王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 开始反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意义:东汉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的历史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夺取了河套和西和走廊地区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的战役: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但却被匈奴人捉住,扣留十年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与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进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班超是东汉人,关于他的典故: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东汉时候) 3.造纸术的传播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作战地点:官渡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史称蜀)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附: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
西魏 北周
蜀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吴
注意事项
复习:
1. 要理清知识脉胳,合上书也能知道22课每一课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哪个时期,有哪些大事、主要内容和人物。
2. 注意教材中每一课的“动脑筋”,真正弄懂为什么。
3. 注意《精析精练》中一些大题的思路。
3. 本提纲可以帮助复习和记忆,但只是基本纲要,还是要以课本为主。
4. 一些相似的知识,自己进行归纳。
考试:
1. 仔细审题,不要贪快。时间充足,选择题至少要用25分来完成,大题要考虑好再动笔,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准也要尝试回答)。
2. 回答大题时,先写“答”,内容要有条理性,按题目的要求回答。最好分段,不要一题写一大段。
3. 大题实在不会或拿不准时,先回到前面选择题去看一下有没有相关内容。或者在开始做卷前,先浏览一下大题,做到心中有数。
4. 回答问题尽量全面,如问原因时,通常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不一定每个题都全部具备);评价人物,要看到两面,既要有评价,也要有史实说明。
5. 选择题小技巧:
问历史事件或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时,答案通常是和经济因素(生产力)有关的。
问统治者实施某种措施的根本原因或目的,一般是加强控制或巩固统治之类。
当你初步选择一个答案时,先看看其他答案是不是更合适,选最合适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字音字形
痴(chī) 想 隐(yǐn) 秘(mì) 凝(níng) 成(chéng) 诱(yòu) 惑(huò) 喧(xuān) 腾(téng) 瞬(shùn) 间(jiān) 训(xùn) 诫(jiè) 迂(yū) 回(huí) 凝(níng) 视(shì) 啜(chuò) 泣(qì) 纳(nà) 罕(han) 瘦(shòu)骨(gǔ)嶙(lín)峋(xún) 头(tóu)晕(yūn)目(mù)眩(xuàn) 小(xiǎo)心(xīn)翼(yì)翼(yì) 零(líng) 落(luò) 断(duàn) 续(xù) 收(shōu) 敛(liǎn) 宽(kuān) 恕(shù) 卑(bēi) 微(wēi) 一丝不苟(gǒu) 迸(beng) 溅(jiàn) 繁(fán) 密(mì) 伫(zhù) 立(lì) 伶(líng) 仃(dīng) 忍(rěn)俊(jùn)不(bù)禁(jīn) 饥(jī)寒(hán) 缀(zhuì)连(lián) 倔(jué)强(jiàng) 洗(xǐ)濯(zhuó) 玷(diàn)污(wū) 扒(pá)窃(qiè) 诅(zǔ)咒(zhòu) 碌(lù) 碌(lù)终(zhōng)生(shēng) 绝(jué) 处(chǔ) 逢(féng) 生(shēng) 贪(tān) 婪(lán) 堕(duò) 落(luò) 点(diǎn)缀(zhuì) 冉(rǎn)冉(rǎn) 苦(kǔ) 熬(áo) 雏(chú) 形(xíng) 丰(fēng) 硕(shuò) 累(léi)累(léi) 沉(chén)甸(diàn)甸(diàn) 繁(fán)弦(xián)急(jí)管(guǎn) 玲(líng)珑(lóng)剔(tī)透(tòu) 多(duō)姿(zī)多(duō)彩(cǎi) 不(bù)可(kě)磨(mó) 灭(miè) 回味无穷(qióng) 金(jīn) 窖(jiào) 泯(mǐn) 灭(miè) 慧(huì) 心(xīn) 嬉(xī)戏(xì) 风(fēng)韵(yùn) 闲(xián) 适(shì) 禀(bǐng) 告(gào) 厄(è) 运(yùn) 行(xing) 乞(qǐ) 落(luò) 难(nán) 无忧无虑(wúyōuwúlǜ) 心旷神怡(xīnkuàngshényí) 阴晴圆缺(yīnqíngyuánquē) 心痛如割(xīntòngrúgē) 险象迭生(xiǎnxiàngdiéshēng) 得失之患(déshīzhīhuàn) 多愁善感(duōchóushàngǎn) 天灾人祸(tiānzāirénhuò) 突如其来(tūrúqílái) 异国他乡(yìguótāxiāng) 执(zhí) 著(zhù) 鞭(biān) 策(cè) 盛(shèng) 名(míng) 报(bào) 酬(chóu) 奢(shē) 望(wàng) 蹂(róu)躏(lìn) 呵(hē)责(zé) 懊(ào) 恼(nǎo) 沉(chén) 醉(zuì) 迷(mí) 醉(zuì) 猝然长逝(cùránchángshì) 问心无愧(wènxīnwúkuì) 朗(lǎng) 润(rùn) 酝(yùn) 酿(niáng) 卖(mài) 弄(nòng) 宛(wǎn) 转(zhuǎn) 嘹(liáo) 亮(liàng) 黄(huáng) 晕(yùn) 烘(hōng)托(tuō) 繁花嫩叶(fánhuānènyè) 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 抖擞精神(dǒusǒujīngshén)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 镶(xiāng)嵌(qiàn) 响(xiǎng) 晴(qíng) 肌(jī) 肤(fū) 绿(lǜ) 萍(píng) 水(shuǐ)澡(zǎo) 贮(zhù) 蓄(xù) 澄(chéng) 清(qīng) 空(kōng)灵(líng) 黛(dài) 色(sè) 贮(zhù) 满(mǎn) 匍(pú) 匐(fú) 磅(pàng) 礴(bó) 澹(dàn) 澹(dàn) 芊芊细草(qiānqiānxìcǎo) 轻飞曼舞(qīngfēimànwǔ) 春华秋实(chūnhuáqiūshí) 闲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 挑(tiāo) 着(zhe) 挑(tiāo) 斗(dòu) 丁(zheng) 丁(zheng) 幽(yōu) 谷(gǔ) 肥(féi) 硕(shuò) 栖(qī) 息(xī) 归(guī) 泊(bó) 寥(liáo) 阔(kuò) 枯(kū) 涸(hé) 清(qīng) 洌(liè) 梦(mèng) 寐(mèi) 竦(sǒng) 峙(zhì) 骸(hái) 骨(gǔ) 潜(qián) 行(háng) 裹(guǒ) 藏(cáng) 葱(cōng) 茏(lóng) 幽(yōu) 雅(yǎ) 海枯石烂(hǎikūshílàn) 日转星移(rìzhuǎnxīngyí) 峰(fēng) 峦(luán) 预(yù) 兆(zhào) 轻(qīng) 盈(yíng) 匀(yún) 称(chēn) 崩(bēng) 塌(tā) 弥(mí) 漫(màn) 征(zhēng) 兆(zhào) 一霎间(yíshàjiān) 姿态万千(zītàiwànqiān) 顷(qǐng) 刻(kè) 喑(yīn) 哑(yǎ) 静(jìng) 谧(mì) 莴(wō) 苣(jù) 嗉(sù) 襄(xiāng) 红(hóng) 喙(huì) 观(guān) 测(cè) 海(hǎi) 域(yù) 畅(chàng) 谈(tán) 昂首挺立(ángshǒutǐnglì) 一叶孤舟(yīyègūzhōu) 遥遥在望(yáoyáozàiwàng) 丫(yā) 杈(chā) 寂(jì) 寞(mò) 憔(qiáo) 悴(cuì) 肃(sù) 杀(shā) 诀(jué) 别(bié) 荡(dàng) 漾(yàng) 嫌(xián)恶(wù) 可(kě) 鄙(bǐ) 惊(jīng) 惶(huáng) 瑟(sè) 缩(suō) 虐(nuè) 杀(shā)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 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 怦(pēng) 怦(pēng) 拆(chāi) 散(sàn)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 匿(nì) 笑(xiào) 菡(hàn) 萏(dàn) 敧(qī) 斜(xié) 祷(dǎo) 告(gào) 并(bìng) 蒂(dì) 花(huā) 瑞(ruì) 慈(cí) 怜(lián) 荫(yīn) 蔽(bì) 滑(huá) 稽(jī) 御(yù) 骋(chěng) 赏(shǎng) 赐(cì) 爵(jué)士(shì) 炫(xuàn) 耀(yào) 妥(tuǒ) 当(dāng) 呈(chéng)报(bào) 陛(bì) 下(xià) 精(jīng) 致(zhì) 头(tóu) 衔(xián) 骇(hài) 人(rén)听(tīng)闻(wén) 随(suí) 声(shēng) 附(fù) 和(hè) 缥(piāo) 缈(miǎo) 笼(lóng)罩(zhào) 女(nǚ) 娲(wā) 莽(mǎng)莽(mǎng)榛(zhēn)榛(zhēn) 澄(chéng) 澈(chè) 绵(mián)延(yán) 神(shén)通(tōng)广(guǎng)大(dà) 哞(mōu) 哞(mōu) 潺(chán) 潺(chán) 眨(zhǎ) 巴(bā) 孪(luán) 生(shēng) 痒(yǎng)酥(sū)酥(sū)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二:句子仿写。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彩虹,经过与雷早激战之后才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3、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金的黄,如麦浪,如稻草,彰显着丰收的希望;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三:诗歌直接性默写
1、《观沧海》--曹操(三国)东临___石,以观沧海。水何___ ___,山岛___ ___。树林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___ 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出其中;星 灿烂,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___残
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 ___ ___ ___ 。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___ 低。几处早 ___ 争 ___ 树,
谁家新 ___ 春泥。乱花 ___ ___ 迷人眼,浅草才能 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___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枯 ___ 老树昏 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 阳
___ 下,断肠人在天 ___ 。
5、龟虽寿--曹操(三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
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故人 ___ 鸡 ___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_ 外斜。
开 ___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___ 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___ 房花木深。山
光 鸟性,潭 空人心。万 ___ 此都 ___ ,但余钟 ___ 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 ___ 啼,闻 ___ 龙标过五溪。我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___ 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楚水涨秋池。 ,
。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
句是: , 。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 。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 。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
。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
, 。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
。
五: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六: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 "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一问一答中,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全诗以"相思"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痴(chī) 想 隐(yǐn) 秘(mì) 凝(níng) 成(chéng) 诱(yòu) 惑(huò) 喧(xuān) 腾(téng) 瞬(shùn) 间(jiān) 训(xùn) 诫(jiè) 迂(yū) 回(huí) 凝(níng) 视(shì) 啜(chuò) 泣(qì) 纳(nà) 罕(han) 瘦(shòu)骨(gǔ)嶙(lín)峋(xún) 头(tóu)晕(yūn)目(mù)眩(xuàn) 小(xiǎo)心(xīn)翼(yì)翼(yì) 零(líng) 落(luò) 断(duàn) 续(xù) 收(shōu) 敛(liǎn) 宽(kuān) 恕(shù) 卑(bēi) 微(wēi) 一丝不苟(gǒu) 迸(beng) 溅(jiàn) 繁(fán) 密(mì) 伫(zhù) 立(lì) 伶(líng) 仃(dīng) 忍(rěn)俊(jùn)不(bù)禁(jīn) 饥(jī)寒(hán) 缀(zhuì)连(lián) 倔(jué)强(jiàng) 洗(xǐ)濯(zhuó) 玷(diàn)污(wū) 扒(pá)窃(qiè) 诅(zǔ)咒(zhòu) 碌(lù) 碌(lù)终(zhōng)生(shēng) 绝(jué) 处(chǔ) 逢(féng) 生(shēng) 贪(tān) 婪(lán) 堕(duò) 落(luò) 点(diǎn)缀(zhuì) 冉(rǎn)冉(rǎn) 苦(kǔ) 熬(áo) 雏(chú) 形(xíng) 丰(fēng) 硕(shuò) 累(léi)累(léi) 沉(chén)甸(diàn)甸(diàn) 繁(fán)弦(xián)急(jí)管(guǎn) 玲(líng)珑(lóng)剔(tī)透(tòu) 多(duō)姿(zī)多(duō)彩(cǎi) 不(bù)可(kě)磨(mó) 灭(miè) 回味无穷(qióng) 金(jīn) 窖(jiào) 泯(mǐn) 灭(miè) 慧(huì) 心(xīn) 嬉(xī)戏(xì) 风(fēng)韵(yùn) 闲(xián) 适(shì) 禀(bǐng) 告(gào) 厄(è) 运(yùn) 行(xing) 乞(qǐ) 落(luò) 难(nán) 无忧无虑(wúyōuwúlǜ) 心旷神怡(xīnkuàngshényí) 阴晴圆缺(yīnqíngyuánquē) 心痛如割(xīntòngrúgē) 险象迭生(xiǎnxiàngdiéshēng) 得失之患(déshīzhīhuàn) 多愁善感(duōchóushàngǎn) 天灾人祸(tiānzāirénhuò) 突如其来(tūrúqílái) 异国他乡(yìguótāxiāng) 执(zhí) 著(zhù) 鞭(biān) 策(cè) 盛(shèng) 名(míng) 报(bào) 酬(chóu) 奢(shē) 望(wàng) 蹂(róu)躏(lìn) 呵(hē)责(zé) 懊(ào) 恼(nǎo) 沉(chén) 醉(zuì) 迷(mí) 醉(zuì) 猝然长逝(cùránchángshì) 问心无愧(wènxīnwúkuì) 朗(lǎng) 润(rùn) 酝(yùn) 酿(niáng) 卖(mài) 弄(nòng) 宛(wǎn) 转(zhuǎn) 嘹(liáo) 亮(liàng) 黄(huáng) 晕(yùn) 烘(hōng)托(tuō) 繁花嫩叶(fánhuānènyè) 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 抖擞精神(dǒusǒujīngshén)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 镶(xiāng)嵌(qiàn) 响(xiǎng) 晴(qíng) 肌(jī) 肤(fū) 绿(lǜ) 萍(píng) 水(shuǐ)澡(zǎo) 贮(zhù) 蓄(xù) 澄(chéng) 清(qīng) 空(kōng)灵(líng) 黛(dài) 色(sè) 贮(zhù) 满(mǎn) 匍(pú) 匐(fú) 磅(pàng) 礴(bó) 澹(dàn) 澹(dàn) 芊芊细草(qiānqiānxìcǎo) 轻飞曼舞(qīngfēimànwǔ) 春华秋实(chūnhuáqiūshí) 闲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 挑(tiāo) 着(zhe) 挑(tiāo) 斗(dòu) 丁(zheng) 丁(zheng) 幽(yōu) 谷(gǔ) 肥(féi) 硕(shuò) 栖(qī) 息(xī) 归(guī) 泊(bó) 寥(liáo) 阔(kuò) 枯(kū) 涸(hé) 清(qīng) 洌(liè) 梦(mèng) 寐(mèi) 竦(sǒng) 峙(zhì) 骸(hái) 骨(gǔ) 潜(qián) 行(háng) 裹(guǒ) 藏(cáng) 葱(cōng) 茏(lóng) 幽(yōu) 雅(yǎ) 海枯石烂(hǎikūshílàn) 日转星移(rìzhuǎnxīngyí) 峰(fēng) 峦(luán) 预(yù) 兆(zhào) 轻(qīng) 盈(yíng) 匀(yún) 称(chēn) 崩(bēng) 塌(tā) 弥(mí) 漫(màn) 征(zhēng) 兆(zhào) 一霎间(yíshàjiān) 姿态万千(zītàiwànqiān) 顷(qǐng) 刻(kè) 喑(yīn) 哑(yǎ) 静(jìng) 谧(mì) 莴(wō) 苣(jù) 嗉(sù) 襄(xiāng) 红(hóng) 喙(huì) 观(guān) 测(cè) 海(hǎi) 域(yù) 畅(chàng) 谈(tán) 昂首挺立(ángshǒutǐnglì) 一叶孤舟(yīyègūzhōu) 遥遥在望(yáoyáozàiwàng) 丫(yā) 杈(chā) 寂(jì) 寞(mò) 憔(qiáo) 悴(cuì) 肃(sù) 杀(shā) 诀(jué) 别(bié) 荡(dàng) 漾(yàng) 嫌(xián)恶(wù) 可(kě) 鄙(bǐ) 惊(jīng) 惶(huáng) 瑟(sè) 缩(suō) 虐(nuè) 杀(shā)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 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 怦(pēng) 怦(pēng) 拆(chāi) 散(sàn)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 匿(nì) 笑(xiào) 菡(hàn) 萏(dàn) 敧(qī) 斜(xié) 祷(dǎo) 告(gào) 并(bìng) 蒂(dì) 花(huā) 瑞(ruì) 慈(cí) 怜(lián) 荫(yīn) 蔽(bì) 滑(huá) 稽(jī) 御(yù) 骋(chěng) 赏(shǎng) 赐(cì) 爵(jué)士(shì) 炫(xuàn) 耀(yào) 妥(tuǒ) 当(dāng) 呈(chéng)报(bào) 陛(bì) 下(xià) 精(jīng) 致(zhì) 头(tóu) 衔(xián) 骇(hài) 人(rén)听(tīng)闻(wén) 随(suí) 声(shēng) 附(fù) 和(hè) 缥(piāo) 缈(miǎo) 笼(lóng)罩(zhào) 女(nǚ) 娲(wā) 莽(mǎng)莽(mǎng)榛(zhēn)榛(zhēn) 澄(chéng) 澈(chè) 绵(mián)延(yán) 神(shén)通(tōng)广(guǎng)大(dà) 哞(mōu) 哞(mōu) 潺(chán) 潺(chán) 眨(zhǎ) 巴(bā) 孪(luán) 生(shēng) 痒(yǎng)酥(sū)酥(sū)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二:句子仿写。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彩虹,经过与雷早激战之后才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3、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金的黄,如麦浪,如稻草,彰显着丰收的希望;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三:诗歌直接性默写
1、《观沧海》--曹操(三国)东临___石,以观沧海。水何___ ___,山岛___ ___。树林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___ 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出其中;星 灿烂,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___残
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 ___ ___ ___ 。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___ 低。几处早 ___ 争 ___ 树,
谁家新 ___ 春泥。乱花 ___ ___ 迷人眼,浅草才能 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___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枯 ___ 老树昏 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 阳
___ 下,断肠人在天 ___ 。
5、龟虽寿--曹操(三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
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故人 ___ 鸡 ___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_ 外斜。
开 ___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___ 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___ 房花木深。山
光 鸟性,潭 空人心。万 ___ 此都 ___ ,但余钟 ___ 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 ___ 啼,闻 ___ 龙标过五溪。我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___ 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楚水涨秋池。 ,
。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
句是: , 。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 。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 。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
。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
, 。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
。
五: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六: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 "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一问一答中,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全诗以"相思"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先讲了什么叫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讲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这个看看书就行,知道就可以了,知道人们认识地球的几个重要过程,形状的大小搞清楚,5页的图1.2背会。
第二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这个很重要,这个学不好,以后就费尽
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弄懂就行,7页的图1.3 1.4背会。经度和纬度,要能在图上,认出是多少度,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用什么字母表示,最大是什么。图1.5一定要背会,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概念和中,高,低纬度要清楚。1.6 1.7 1.8都得背。经纬网 看看就行。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背背概念就行,但11页的图1.13一定要背下来。
第三课地球的公转 背背概念就行,但16,17页的图1.17和1.19必须背会。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方向,比例尺搞懂就行,23页下面的图背会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记概念,记住那6个地形就OK了
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记那8个球,会画大洲轮廓图,知道洲和洲的分界线,知道四大洋的面积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还是记概念,记38页下面的图,和39页中间的图和35页图3.4
第三课,还是背概念,和42页的下面那4幅图, 和43页的板块图这个经常考,火山和地震带背背,记44也的图3.15
就这些,4单元不考,其余的都不考,记住这些,要背的一定要背,记住这句话,一定能考好!
祝你考个好成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先讲了什么叫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讲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这个看看书就行,知道就可以了,知道人们认识地球的几个重要过程,形状的大小搞清楚,5页的图1.2背会。
第二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这个很重要,这个学不好,以后就费尽
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弄懂就行,7页的图1.3 1.4背会。经度和纬度,要能在图上,认出是多少度,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用什么字母表示,最大是什么。图1.5一定要背会,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概念和中,高,低纬度要清楚。1.6 1.7 1.8都得背。经纬网 看看就行。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背背概念就行,但11页的图1.13一定要背下来。
第三课地球的公转 背背概念就行,但16,17页的图1.17和1.19必须背会。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方向,比例尺搞懂就行,23页下面的图背会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记概念,记住那6个地形就OK了
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记那8个球,会画大洲轮廓图,知道洲和洲的分界线,知道四大洋的面积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还是记概念,记38页下面的图,和39页中间的图和35页图3.4
第三课,还是背概念,和42页的下面那4幅图, 和43页的板块图这个经常考,火山和地震带背背,记44也的图3.15
就这些,4单元不考,其余的都不考,记住这些,要背的一定要背,记住这句话,一定能考好!
祝你考个好成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3-06-17
展开全部
以下是初一上册期末复习的重点:语文:1. 《亲爱的安德烈》: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小狗钱钱》: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辨析同音异义词的方法;3. 《难忘的一课》: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修辞手法和应用;4. 识记和理解生字、生词、成语等;5. 掌握使用标点符号的基本。数学:1. 小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2. 分数的基本概念、化简和计算;3. 比例、比例的应用;4. 初中代数基础:算式的列举、解方程等;5. 几何初步:图形的认知、周长、面积等计算。英语:1. 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如问候、介绍自己、简单的询问和应答;2. 了解基础语法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用法;3. 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词和短语:颜色、数字、家庭成员等;4. 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提升表达能力;5.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历史:1. 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2. 中国古代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历程;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4. 秦汉时期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影响;5.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地理:1. 世界和中国地理的基本常识,如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和自然资源等;2. 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等;3. 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产业发展等;4. 世界各洲的地理环境和特点;5. 培养地理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科学:1. 生命起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2. 大气和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 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4. 电和磁的性质和现象;5. 稍微复杂的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