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和王国维,国学成就方面,哪个更出色或各有何特色?

 我来答
寻山慕水
2010-12-2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这位仁兄,这世上许多东西是不能比较的,尤其这两位近代国学泰斗,我不想说哪位更出色,而更愿意比较两人学术上的特色和不同。
  一、两人生平
  王国维,生于1877年逝与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
  早年科举:世代清寒,早年屡应乡试不中,感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之路。
  留学日本:后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从日本归来。
  独学阶段: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流亡日本: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间,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
  上海教学: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北京任职: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清华教学: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陈寅恪,生于1890年逝与1969年,江西义宁人,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
  少时私塾: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留学阶段: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自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
  清华任教:1925年回国。其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谦虚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 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抗战教学:抗战期间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先后在西南联大、广州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解放前期: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不仅无效,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十年动乱,被折磨致死。

  二、学术侧重
  王国维属于典型的旧时科举无望,受维新运动感召的清末学者,讲究适时论谋变法自强。在日本留学和日本流亡期间,接触了西方学术,涉猎广泛,包含农学及哲学、心理、论理等,这从他在上海任教时所授课程可见一斑。王国维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王国维公研究范围非常广阔,是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陈寅恪属于家传国学,但未经科举,直接出国留学,而且留学时间非常长,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学,是通晓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很重要的一点是,人类的历史是由文字记载的,而语言又是文字的母体,所以研究历史肯定得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陈公是这方面的天才。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
  由此可见二人研究范围不尽相同,但均是各自领域的高山北斗,现今再也没有向清末、民国时期哪些国学大家了,那个时代虽然动乱,但中国文化和思想却是极为昌盛,我们的国学正在随着老一辈大家的逝去中死亡,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信仰的彻底唯物主义是最可怕的,是观当下什么钱不敢贪,什么钱不敢赚,什么话不敢说,什么事不敢做。破已破,立未立,有破有立,方能振兴中华。
何德明
2010-12-29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29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446万
展开全部
陈寅恪是中国国学上成就最突出的。他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而王国维是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