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通常老师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划为1840--1919年,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是否应该划到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 通常老师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划为1840--1919年,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是否应该划到新中

国的成立1949年?
展开
 我来答
安静还洁白丶才俊4769
2010-12-29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17万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海内外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萧一山、李守孔、李方晨等认为,应当从明清之际(约1600年前后),西方人开始东来,对中国与全亚洲发生影响开始;且这样还可使近代中国的起点与欧洲的近代、清朝的建立有所重合,增加研究方便。也有人认为,不应过度强调西方的影响,应从中国内部的变化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如孔飞力以1864年中国最后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灭亡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使其可以和清朝与民国的分界重合。台湾方面在中国近现代史分界上也就偏向此一说法。
按照中国大陆官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习惯分法,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最近的大陆学者和官方的观点,中国近代史时期划分的标志,应该能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因此应当将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9月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完整过程,去作为中国近代史划分的标志。并且,目前中国多数教科书也是按照1840-1949年来定义的,具体原因是,编写教科书的学者认为:时代的分割应是由社会性质的改变来确定的,例如西欧的古典文明时代和中古文明时代(基督教文明时代)就是以政权性质和社会财产归属依据(教会神权和皇家统治权)来分割的,政权的交替引起了社会性质的变化,这虽不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变化那么明显,但是精神统治和权力统治两种制度足以成为分割依据。 恰如其谈地,鸦片战争的爆发,包括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直到最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即是社会性质的转变。而这种社会性质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性质,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统一政权确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摆脱封建性质之时,才宣告结束。因此,目前1840-1949年的近代史范围成为了较为普遍的说法。

P.S:我个人偏向于1840-1989 那正好是一个开始和一个彻底的结束......纯属个人观点.....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12-02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史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学时按照中国的社会性质划分出中国近代史,而那段时间里面,中国是处于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中,而不老是所说的1919年并不正确,因为在1919年过后,中国还处于被侵略状态,最明显的就是日本侵略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2-29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史断代,我认为应该是1840—1949年,因为,这段时间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的依然是进行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只是有了新旧之分。
1840—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947661709
2010-12-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7万
展开全部
从教科书上看的话(就我们的历史书)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始的(即1842年开始的)。结束的话么是新中国成立(即1949年)。期间被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过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即无产阶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oxiaoyaljw
2011-01-02 · 超过3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1万
展开全部
近代史 1840--1949年
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