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怎样把教学和心理健康联系起来?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
要充分研究和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的特殊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工作。另外,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鼓励、支持和指导他们个性的发展。
第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意识。
在大学教育阶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
第三,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坚持发展性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方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理健康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
要充分研究和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的特殊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工作。另外,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鼓励、支持和指导他们个性的发展。
第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意识。
在大学教育阶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
第三,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坚持发展性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方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扩展资料:
在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今天,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特殊的知识群体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帮助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