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今淮阴区甘罗城为秦汉淮阴县城所在地,但并非韩信出生地。今淮阴区原为清河县,只有后来从山阳县(元至元二十年淮阴县并入山阳县)划得的古淮河南的一小块地方属古淮阴县,而区政府所在地王营镇及90%以上的地方实际位于淮北,历史上不属古淮阴县。秦汉时期的淮阴县位于淮南,秦淮阴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县治所在)、洪泽县全部以及淮阴区码头、南陈集、赵集的部分地区。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后,今楚州区地属由淮阴县分出的射阳县。今淮阴区古淮河以北地在秦时属淩县(治今泗阳县众兴镇凌城村),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后,属由淩县分出的泗阳县(治今淮阴区三树镇境)。
经典之战
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
执戟郎中——连敖 ——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大将军兼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代称
【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信塑像(16张) 【韩王孙】参见前注。(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韩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东西,多指青年男子、小伙子。韩生即姓韩的小伙子,在特殊语境下专指韩信。(宋)黄庭坚《淮阴侯》:“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韩信》:“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是时韩生业钓者,其志固已无山东。” 【国士无双】国中最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进刘邦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庚《题漂母饭信图》:“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国士】参见前注。(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清)方坦《韩侯庙》:“把钓谁相顾,登坛众所尊。岂知真国士,即是饿王孙。” 【千秋国士】参见前注。(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 【淮阴国士】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无双国士】同“国士无双”。(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无双士】同“无双国士”。(清)张如兰《淮阴祠》:“谁知寥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清)谢均《淮阴侯》:“当年若少无双士,纵有萧张未足多。” 【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泛称高级将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 【将军】苏轼《淮阴侯庙记》:“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潜,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张潮《拜将坛》诗曰:“不见将军登古台,空谋相国为雄才。五年筹策数言定,万里烟尘百战开。”(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蒯生空相将军背,未相将军一片心。”(清)韩国瓒《淮阴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将军机神心血竭。”(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上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钟室谋成上将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韩侯岭》:“背水囊沙上将威,移师项羽困重围。” 【左丞相】汉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击魏。 【相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六月,刘邦逃往赵地,夺韩信大军,拜韩信为相国,令其征兵击齐
今淮阴区甘罗城为秦汉淮阴县城所在地,但并非韩信出生地。今淮阴区原为清河县,只有后来从山阳县(元至元二十年淮阴县并入山阳县)划得的古淮河南的一小块地方属古淮阴县,而区政府所在地王营镇及90%以上的地方实际位于淮北,历史上不属古淮阴县。秦汉时期的淮阴县位于淮南,秦淮阴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县治所在)、洪泽县全部以及淮阴区码头、南陈集、赵集的部分地区。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后,今楚州区地属由淮阴县分出的射阳县。今淮阴区古淮河以北地在秦时属淩县(治今泗阳县众兴镇凌城村),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后,属由淩县分出的泗阳县(治今淮阴区三树镇境)。
经典之战
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
执戟郎中——连敖 ——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大将军兼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代称
【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信塑像(16张) 【韩王孙】参见前注。(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韩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东西,多指青年男子、小伙子。韩生即姓韩的小伙子,在特殊语境下专指韩信。(宋)黄庭坚《淮阴侯》:“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韩信》:“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是时韩生业钓者,其志固已无山东。” 【国士无双】国中最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进刘邦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庚《题漂母饭信图》:“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国士】参见前注。(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清)方坦《韩侯庙》:“把钓谁相顾,登坛众所尊。岂知真国士,即是饿王孙。” 【千秋国士】参见前注。(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 【淮阴国士】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无双国士】同“国士无双”。(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无双士】同“无双国士”。(清)张如兰《淮阴祠》:“谁知寥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清)谢均《淮阴侯》:“当年若少无双士,纵有萧张未足多。” 【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泛称高级将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 【将军】苏轼《淮阴侯庙记》:“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潜,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张潮《拜将坛》诗曰:“不见将军登古台,空谋相国为雄才。五年筹策数言定,万里烟尘百战开。”(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蒯生空相将军背,未相将军一片心。”(清)韩国瓒《淮阴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将军机神心血竭。”(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上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钟室谋成上将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韩侯岭》:“背水囊沙上将威,移师项羽困重围。” 【左丞相】汉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击魏。 【相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六月,刘邦逃往赵地,夺韩信大军,拜韩信为相国,令其征兵击齐
2010-12-30
展开全部
5月23日,电视连续剧《大将军韩信》在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该剧共30集,由江苏淮安市政府,广东省河南商会和广州市星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 刚刚忙碌了一个多星期焦恩俊同名EP大碟宣传的焦恩俊,辗转奔赴了开机仪式现场,出席了这个隆重的仪式,焦恩俊在该剧中饰演韩信。期待他再次的大将风范。 电视剧《大将军韩信》以韩信一生的历程为主线,从他在淮阴的少年生活写起,历经仗剑从军,弃楚归汉,建功立业,至被斩长乐宫钟室结束,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这位西汉开国大将军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功大悲、大起大落的人生。在当天的开机仪式上,《大将军韩信》的几位主要演员出席并且表演。该剧由香港著名古装剧导演范秀明先生执导。 标题2《杀虎口》小鱼儿吴晴塑造了角色,还是角色影响了她? 近日,吴晴坐客北京文艺台876的节目,与主持人张默一起畅谈了前些日子热播的电视剧《杀虎口》。吴晴在《杀虎口》中饰演小鱼儿角色,她在剧中把人物诠释的深入人心、催人泪下,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成功网罗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吴晴很喜欢小鱼儿这个角色,虽然刚开始接到戏时对这个年代的人物有一丝不解,但是经过认真阅读剧本及与导演徐纪周的探讨后,吴晴慢慢理解了这个人物,这个历史年代下的中国女性所独有的温柔、传统、无私的特性。这次成功出演也是对吴晴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她今后生活中增加筹码,更为她艺术之路奠定坚固基础。
究竟是她塑造了角色,还是角色影响了她?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总之,期待她为我们带来跟多更好的银幕形象。
究竟是她塑造了角色,还是角色影响了她?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总之,期待她为我们带来跟多更好的银幕形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历史疑案:大将军韩信是谋反还是“被谋反”?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不过,之所以这些流氓总欺负韩信,与韩信自己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挎一根木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先是认为与他身份不符,随之而来的就是侮辱。韩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跟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是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在与他的谈论中发现此人是个天才。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手下的许多人见他总被项羽打败,所以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九万兵马团团包围,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在吟诵了几句诗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天下已经归刘邦所有,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不承认刘邦是天下之主,还要为项羽奋战到底。刘邦派人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他们不信,最后,刘邦只好把项羽的人头拿给他们看,鲁国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刘邦。
就在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了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对功臣,特别是韩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韩信虽然能带兵打仗,却不善于治军,不然不会让刘邦那么轻松地进入军营,韩信在军队的管理上相当差劲。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就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
此时,韩信是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召见群臣,脸色灰青,漠然地对臣子们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的确有这样一个告密者,而不是刘邦信口雌黄。韩信此时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刘邦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来惩治他。不过,这个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其实并不和,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让刘邦把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奖励给他,而且要封他为齐王。刘邦当时可是咬着牙让韩信做齐王的。告密者很可能从这一信息上吃透了刘邦对韩信并不那么友好。所以,即使韩信没有想造反,由于偏见,刘邦也会认为韩信会造反的。
众人都认为告密属实,就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去讨伐韩信,因为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这样的天才。
有大臣建议说,既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古时天子常到各地巡游打猎,借此机会与各地的诸侯相会。南方有云梦泽(湖南益阳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说到云梦巡游,会见那一带的诸侯,韩信听说陛下到了云梦,按照礼仪,必来见陛下,陛下乘其不备,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不过,之所以这些流氓总欺负韩信,与韩信自己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挎一根木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先是认为与他身份不符,随之而来的就是侮辱。韩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跟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是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在与他的谈论中发现此人是个天才。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手下的许多人见他总被项羽打败,所以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九万兵马团团包围,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在吟诵了几句诗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天下已经归刘邦所有,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不承认刘邦是天下之主,还要为项羽奋战到底。刘邦派人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他们不信,最后,刘邦只好把项羽的人头拿给他们看,鲁国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刘邦。
就在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了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对功臣,特别是韩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韩信虽然能带兵打仗,却不善于治军,不然不会让刘邦那么轻松地进入军营,韩信在军队的管理上相当差劲。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就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
此时,韩信是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召见群臣,脸色灰青,漠然地对臣子们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的确有这样一个告密者,而不是刘邦信口雌黄。韩信此时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刘邦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来惩治他。不过,这个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其实并不和,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让刘邦把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奖励给他,而且要封他为齐王。刘邦当时可是咬着牙让韩信做齐王的。告密者很可能从这一信息上吃透了刘邦对韩信并不那么友好。所以,即使韩信没有想造反,由于偏见,刘邦也会认为韩信会造反的。
众人都认为告密属实,就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去讨伐韩信,因为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这样的天才。
有大臣建议说,既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古时天子常到各地巡游打猎,借此机会与各地的诸侯相会。南方有云梦泽(湖南益阳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说到云梦巡游,会见那一带的诸侯,韩信听说陛下到了云梦,按照礼仪,必来见陛下,陛下乘其不备,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