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对医学教学方面有懂得的朋友。

对于对医学没任何基础的人,如果想自学医学的话,先从哪方面的医学知识开始学起?需要买什么样的书?目的是为了考医学文凭。请专业的朋友详细回答,随后会多加悬赏!!!!西医... 对于对医学没任何基础的人,如果想自学医学的话,先从哪方面的医学知识开始学起?需要买什么样的书?目的是为了考医学文凭。请专业的朋友详细回答,随后会多加悬赏!!!!
西医
展开
 我来答
志2志
2010-12-31 · TA获得超过3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1.医学很难学,一般的本科生毕业是进不了三甲医院的,所以说学医的话一般都会考研,也就是临床学习5年之后还得加上大约三年的考研 ,总共学下来的话的最少7年,说实话考验之后也不一定好找工作,现在好像又有一项政策说医学毕业生毕业之后先得在临床上实习三年才能当医生。
  要花费大量时间
  2.希望你选好专业,学护理(3年学习+1年实习)的话比较好找工作,中医(3年学习+1年实习)的不行,影像学(3年学习+1年实习)的还好吧,临床医生(4年学习+1年实习+3年考研)一般的考研,其他的法医只有少数的学校有·····
  3.不同的专业学的课不一样,比如临床医学,先从人体的解剖学开始(局部解剖+系统解剖+断层解剖),在学习正常的人体(组培+微生物+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再学病理的人体(病理学+病生+影像+预防··),还有诊断课(诊断学··内外妇儿···),还有辅助学科(伦理学···),总之,医学生的课是最多的··不同的学校之间开课有差异··
  4.楼主为了考文凭的话大概是想考医师资格证之类的,那么这些你都得学。建议想从正常的人体学起(正常的人体都不知道,怎么学习病理状态下的呢),看解剖吧。先试试···
  ··········
  希望有帮助···
百度网友ca05be9799
2010-12-31 · TA获得超过46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11
采纳率:18%
帮助的人:743万
展开全部
中医还是西医。中医需要从脉学、药性、汤头学起。西医就是三理一剖(生理、病理、药理、人体解剖)。自学很难的,西医有好多实验和临床实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好问者学生
2010-12-31 · TA获得超过712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2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93万
展开全部
朋友,如果你想学医那么先要下定决心了,很苦,很累!如果你只想当一个江湖游医(医匠)的话也很容易,多看看病人,然后看看书,时间长了就是一个专家。如果你不仅仅想当医匠的而是想当医生的话那就比较苦了。你先得从医学基础开始:解剖,生理,生化,寄生虫,病理,病生,组织与胚胎,皮肤性病学,影像,神经病,精神病,微生物,耳鼻喉,眼科,诊断,内科,外科,传染,妇产,儿科,药理等开始。然后再接触病人,再回溃书本,这些书可以到各大医学院校下期那些毕业时可以搜集到很多,而且很便宜。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病人随便来一个问题你都能从各方面去解释给他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d7a5b0dd
2011-01-01 · TA获得超过5.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13%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在当今判断一切医学是否为科学都要比照西医的标准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西医的科学性进行解剖,以探讨这种比照参照系的科学性。本人不避浅陋,综合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医的逻辑原理
西医作为一门应用技术,与其它技术学科一样,都应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文化的成果和原理。
我们指一门学科为科学,通常是指这门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使用演绎推理,任何不是弱智的人依靠公式、定理或定律进行这种演绎推理都能够得出相同的、确切无误的结果,而技术学科则大多数使用归纳推理,即使技术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具有许多科学性,但就其结果来说,并非是确切无误的,而是存在偏差概率。
我们不排除西医的基础学科某些方面,应用了演绎逻辑推理,但是在临床诊断和药理学上则多使用归纳逻辑推理。这种归纳是通过一定量的实验或试验进行概率统计,总结一条“经验”公式。例如,西医的生化诊断指标都是先对一定样本的人群进行提取检验物,统计其阳性率的;药理学上的双盲试验,也是对一定量的样本进行服药试验,以统计它的疗效概率的。然后,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以这种概率统计上得出的结果作为大前提进行演绎推理,诊断疾病、给病人处方。
我们说西医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应用技术,首先因为它的演绎逻辑大前提是使用概率统计归纳得出的结论,这种大前提尽管有些具普遍性但并非是准确无误的,这种演绎推出的结果即有的时候是正确的,有的时候是错误,正确与错误也存在概率。其次是,正因为前条原因,西医在临床上进行演绎逻辑推理时,为保证诊断准确性,往往使用多个大前提,即使用多个检查化验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严格地说,这种多个大前提的推理仍为归纳推理),例如诊断鼻咽癌就使用组织切片、MRI影像、EB病毒及其滴度等指标,这种多个大前提的演绎所得出的结论医界认为比单一大前提所得出的结论准确性可靠些,但仍然存在误差,因为这种推理变成多元非线性的推理,况且根据数学原理,小于1的数相乘的个数越多,得出的结果(积)越小,故诊断指标使用得越来,误差概率反而增大,即误诊几率增大,正如《别让医生杀了你》作者所说:任何健康人士,只要接受20项的西医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有病。举例来说,如果组织活检、MRI影像、EB病毒血清及其滴度指标阳性率并非100%(事实上西医的诊断指标也罕有阳性率100%的),假设有个病人活检阴性,但MRI影像、VCA-IgA抗体阳性并且滴度很高,这个病人是鼻咽癌吗?很多时候,需要专家会诊(要专家不要普通医生会诊这本身就说明经验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对这多个指标演绎出来的结果是否可靠进行论证。例如,我有个同事陈某低烧一月余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查,结果有的医生认为是鼻咽癌,有的医生则反对,最后7个专家会诊,以投票形式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赞成与反对票最后是4:3,以鼻咽癌进行治疗。
即使排除了检测仪器本身运作的偏差,按照数理,西医在临床诊断中,只要使用的指标阳性率小于1就可能存在误诊(何况西医一些指标并不与病种是一一对应关系,即存在多种病均有同一生化指标的变化的现象,不具有排它性,)。根据西医的这种逻辑推理原理,我们认为,西医在诊断上、用药上仍然少不了经验,乃为一门应用技术,很难说它是一门靠演绎推理的科学。
我们还可以比照土木工程这门技术学科来说明西医是门技术而非科学。现代的土木工程学科,使用的生产、检测仪器、手段今非昔比,其测量、检测的精确度和效率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否就可以说明它是门科学呢?这得从其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解剖。土木工程学与西医一样,使用概率统计学的原理进行结构试验,从对大量(物理学根本就不需要成千上万个试验,可是它却科科学学,这本身就说明了归纳与演绎推理的不同)的分组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的力学数据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公式(统计学上叫回归公式,分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再以这条回归经验公式指导生产实践中的结构设计,高楼大厦就是这样被设计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科称这条回归公式为“经验”公式,以区别于数学、物理学上依靠演绎逻辑推理出的公式、定理、定律,因为经验公式所设计出来的结构其受力与实际毕竟存在偏差。再,土木工程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混凝土是由碎石、砂、水泥和水组成,原材料成分多样,结构的强度与原材料的质量及其配合比例有关,即强度与原材料及其配合比关系是一个多元函数,在施工中要准确做出混凝土设计强度是非常困难的。这与医学一样,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由多个器官、组织组成,各组织、器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要准确界定其各自的功能、判断所有有关器官和组织对疾病影响大小是非常困难的。混凝土是死物,尚且如此难研究清楚,何况活着的人呢?
二、西医病理
西医在对单一疾病进行研究时,尚存在许多疾病病因未明这一情况,对多病种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更缺乏研究。事实上,西医在临床治疗上,大多数属于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姑息疗法或其它疗法,对因疗法比较少。既非对因治疗,我们认为它是属于技术性的而非科学性的治疗。更何况病因有可能是多元因素的,且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生克乘侮关系(继发性疾病可理解为“生”,如肾病、心脏病可引起高血压;肺心病是否可理解为“乘”或“侮”?)。若然,此时疾病的因果关系变为非一一对应关系,那么西医更难做到科学性的对因治疗。
方舟子等人说中医搞不清楚病因,是乱治、误治,甚至是没资格治病。然而,目前西医对95%以上的疾病(包括一些常见病和绝大部分慢性病,不常见的疾病,例如流行时的非典就更不用说)的病因都未搞清楚,即使有的疾病病因搞清楚了也不一定有西药对因治疗,以这样一个逻辑推理,西医岂不也是乱治、误治?
三、西医生理
西医解说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时,往往是单独进行解释的。西医书上所说的系统,多数时候只解释各子系统的器官或组织的分工,而对这些子系统或器官没有联系也没有统合,看不出各器官间、子系统之间的互相协助和配合。大凡系统,系统内必然既存在分工又存在协作。但西医的生理研究只注重研究分工却对协作欠缺研究(对于尸体研究其分工尚还容易,要对活着的人研究清楚协作机制恐怕还有遥远的路要走)。人的某一项生理功能,往往依靠多器官、多个子系统互相协作完成的。例如消化功能,就有可能是由神经系统指令,胃、小肠、肝胆、内分泌等器官或子系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而西医的生理学解说却未达到透彻地分析人体内各种功能完成系统性机制这一层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四、西医药理
最使西医人引以为科学自豪的当算方舟子“业余医学家”所鼓吹的“双盲试验”。但是,双盲试验仍属一种概率统计方法,其统计得出的结果仍属归纳推理。何况,双盲试验其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并非无懈可击:
(一)双盲试验所归纳得出的概率,准确度取决于样本大小。按统计学原理,统计结果准确度与所取样本大小成正比。到底要取多大的样本其统计结果才接近真实值?一种药,不可能叫全球60亿人都去尝试,也不可能叫全球所有同病种的人去尝试,那么应该取多少病人尝试所得出的结果才接近真实值呢?恐怕谁也讲不清楚。西药双盲试验如果要得出“有效”的依据那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它的毒副作用数据,仅靠几百例的实验观察远远反映不了真实概率。
(二)双盲试验还受试验的时间的影响。治疗上讲疗程就是时间长短问题。正如《别让医生杀了你》作者所说,西医缺乏对药物应用疗程的研究。事实上,疗程过短,有的病人不得其治,影响疗效;疗程过长又会产生毒副作用。对不同的病人其疗程应为多长时间才合理呢?没有人说得清楚。
(三)双盲试验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使用双盲试验目的是排除心理作用,但往往只排除了医生的心理影响而无法排除病人的心理作用影响。如有的肿瘤病人就是被吓死的,对于这类心理承受弱的病人,心理作用可能抵销了其治疗作用,反之,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这类病人,则有可能增加了积极的影响因素。那些废中医派人士认为对照的安慰剂有心理暗示作用而试验药物无心理安慰作用是根本不合逻辑的。因为病人根本就不知道哪是安慰剂,哪是试验药物,都存在“这种药可能会治好我的病”的心理自慰。
(四)双盲试验是使用单一药物对单一病种进行试验的,而在临床实践中,病人经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包括单一病种病人服多种药物,也包括患两种以上疾病的人服多种药物,此时药物各自效果如何,它们相互作用起抵销还是起协同作用?西医没对二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进行双盲试验,那么其试验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有什么意义呢?
(五)双盲试验的用药剂量也对疗效产生影响。同一剂量,对部分病人可能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对部分病人可能剂量过大,产生了毒副作用,反而削弱或抵销了治疗的积极作用。医生在实际临床中调整剂量,其“科学”依据并没有经过双盲试验。
(六)一种药物双盲试验是否已经排除了环境、气候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ouyang_xg
2011-01-01 · TA获得超过392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06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3521万
展开全部
你可以对照医学院的的科目进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乐百事TT
2010-12-31 · TA获得超过1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9万
展开全部
我觉得光看什么解剖学 看不到标本也没什么意思 你看看生理学 药理学 病理学吧 找几个病例 一边看一边分析一下 容易记忆一点 不然太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