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有什么要求?
现代诗对格式要求没有古代诗那么严格,格式很自由,只要把内容写好,抒发自已的情感就可以了。而且现代诗应带有热情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题目写最中间,比如:呜啦啦的火车笛 远处的火车笛 ,正在呜啦啦地鸣叫。
随着奔腾的马蹄, 好像看到一群马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 (以上每写一句都要空一排,每一段要空两排,每一句都要写在作文纸上的最中间,第一句是题目,也要写在最中间,诗的每一句话的第一个字都要与题目的第一个字对齐。
拓展资料: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长短分:微诗、小诗、短诗、长诗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即能最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像,构思精巧,语言富有音乐性。现代诗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类别不同,形式、风格自然不同。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因而一般不讲究对仗等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
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
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流派有新月派和朦胧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现代格律诗,是指“五四”以来在在形式上有着一定规格,音韵上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要按一定规则处理)的新诗。它经过胡适、刘半农兴起,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等发展,贺敬之、李季、郭小川等创新,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与严密理论(虽然理论研究还比较单薄)。它打破了传统的格律,吸取古典诗词与地方民歌的精华,是对古典格律的继承与创新,发扬与广大。
现代格律诗的格律,与古典诗词格律的涵义决不相同,它们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现代格律诗是古典格律的改造与创新。总的来说,既有大家所公认的比较普遍使用的,可以自行创造的格律,又有某些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和艺术修养刻意追求的格律。现代格律还吸取了地方民歌的特点。但无论那些格律,都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每个诗人都可以创造。所以说,旧的格律是单一的,现代格律是繁多的;旧的格律是死的格律,现代格律是活的格律。
我以为,现代格律诗的格律,应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一、节奏
节奏是个音乐术语,是由古希腊“rhein”(流动)一词引申而来的。现代音乐中,节奏意为“各音在进行中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礼乐记》解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现代艺术中,节奏在建筑、绘画、电影、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都有自己特定的涵义。节奏表现在诗歌艺术中,也表示诗句的音节的间歇、长短、时间、停顿。
节奏是完整的诗中的音节表现形式的复沓;
节奏是朗读时词与词之间时值的相近或相等;
节奏是音节之间抑扬顿挫的相互交迭。
《淮南子。道南训》中记载诗歌的产生: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里的“邪许”是复沓的,是连续出现的,也就是说,是有复沓节奏的。这种节奏的特点简短有力——一种爆发的力。说明诗歌的节奏是岁着劳动的节奏一起产生的,节奏是诗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诗须有音乐节奏”(闻一多语)
“旧诗的几何学限度是格律。句间竭力避免不必要的所谓‘虚词’,即介词、接续词。而主要的是形容词、动词、助词和名词相组成的,有时连名词也不用。”巴人《诗歌的音律》
因此,旧诗节奏的划分比较明显。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新诗的几何学限度是言语之自然律。诗是侧重于歌颂和朗诵的。”巴人《诗歌的音律》由于现代语言的大众性,渗入了一定的助词和副词等缀词,使得新诗的节奏的划分有异于旧诗。
新诗的节奏因以“音尺”(闻一多)为尺度,分一字尺,二字尺,三字尺等。
孩子们/惊喜着/他的/脸色
他也/惊望着/炭火的/红光
这里每行都可以分为四个音尺,每行有两个“三字尺”和两个“二字尺”,音尺的排列的次序是不规则的,但是每行都有两个“三字尺”和两个“二字尺”的总数。
二、旋律
现代格律诗是旋律是思想感情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流动,它要求诗歌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在音乐组成诸要素中,旋律(曲调)是最重要是组成部分。因为它是表达乐思最灵巧的手段之一,即使在没有伴奏及歌词的情况下,它也能独立存在。音乐的旋律是一种情绪的发展,噶目前的自然流淌。旋律的形式是综合了节拍、节奏、调式、力度、速度、音阶、乐律等而形成的。
在现代格律诗中,旋律也是综合而来的。它综合了内在的情绪(情感的粒度和速度,感情的调式)和外在的韵律(节奏、音韵等),是推动诗情抒发的动力,与诗的情绪、节奏紧密相连。
郭小川就举过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来解释诗的旋律。
听那边,练兵场,杀声响亮,
看他们,斗志昂,为剿匪练兵忙。
急得我,如同烈火燃胸膛。
杀豺狼,讨兵债,日盼月想,
披星戴月,满怀深仇,磨刀擦枪,
风雪里,峻岭上,狼窝虎穴我敢闯。
为什么偏要留我守村庄?
马上去找参谋长,
再把心头的话儿讲,
坚决要求上战场,
誓把顽匪消灭光!
——京剧《智取威虎山》唱段
这段唱词,是小常宝在战斗出发前的紧急情况下唱的,因此,急促有力,充满战斗气氛。这种推动感情短节奏发展的的动力便是旋律。短句密韵突出表现了急促的旋律,与唱词内容(感情的律动)紧密配合,体现了旋律在现代格律中的作用。
三、韵律
诗歌需要押韵,这已是大家所公认而没有争议的了。现代格律诗尤其重视音韵。但是,现代汉语应按照哪些规则来押韵?古代为了创作的需要,编撰有韵书,例如《广韵》、《集韵》等。《切韵》的作者陆法言说:“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须轻重有异。”又说:“凡有文藻,即须明音韵。”可见古人是极推重声韵的。刘半农先生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也提议“破坏旧韵,建设新韵”。现代汉语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一套音韵系统。现在的诗歌、曲艺、戏曲主要是依据普通话“十三辙”韵部的标准来押韵的,并且平仄不限。
1、中东韵部
2、江阳韵部
3、人辰韵部
4、言前韵部
5、由求韵部
6、遥迢韵部、
7、灰堆韵部
8、怀来韵部
9、姑苏韵部
10、衣期韵部
11、梭波韵部
12、乜斜韵部
13、麻沙韵部
不严格地讲,梭波和乜斜是通韵。
十三辙共四百多音,均可入韵。
有了十三辙,现代诗(包括自由体诗)该如何押韵?现在依据李瑛的创作实践来说明(因了资料的方便,所选例诗均为自由体诗)。
四、章法
章法是诗的组织形式,是诗的内容与形式的产儿,是艺术形式的总体构成。诗经、楚辞、古诗无固定章法,强调尽情抒发。律诗、绝句、宋词、小令字数、句数规则严格,巧便灵巧,但就象放下一个模子,把思想感情尽力套进,所以显得过于拘谨,使得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
排律讲究铺陈,强调抒情。这本是它的优点,但由于限制过多,比如平仄、对仗绝对要求严格,容易具有牵强附会、堆砌辞藻的感觉。现代格律兼收各类古典诗词的章法优点,弃去过严的不必要的束缚,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形式增采,只须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规律即可。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朱湘〈〈采莲曲〉〉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排列,整首诗的章法读起来就跟我们划着小船在水中采莲一样。
于是
在他流血的地方,立起——
一
尊
生
命
的
塑
像
清明节
花花花花花
——阿红〈〈在塑像前〉〉
一字一顿的立排,以图案的画面,给人一座完整塑像的形象感。这种“建筑物”对诗意的表达,及形成诗的音调之美,艺术之美是不无裨益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死水〉〉
这种麻将牌式的章法,给人以一潭死水凝滞不动的感觉,和诗体的内容紧紧相关。当然,我们不提倡玩文字游戏,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内容是怎样决定形式的。
五、体式
体式是指诗行的排列形式。现代的格律的体式岁无定式,但大抵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由于排列的整齐,棱角分明,具有“建筑的美”(方块美);二是排列的错落,井然有致,具有“参差的美”(抑扬美)。“建筑的美”来源于诗,“参差的美”来源于词,但都不是古典诗词的翻版,是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