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祖”的来历是什么?

 我来答
jiutec
推荐于2019-10-05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23
采纳率:32%
帮助的人:460万
展开全部

如来佛祖(释迦摩尼)的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

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释迦牟尼在19岁(公元前546年),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公元前530年),在一颗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创建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79岁时(公元前486年)在拘尸那迦城死去(佛家所谓的涅槃)。

拓展资料

释迦摩尼的名称解释

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

乔达摩·悉达多的名称解释

乔达摩(Gotama;Gautama)又译“瞿昙”,义为“纯淑”、“地最胜”。 传统上认为这是他的族姓;也有认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昙姓之女,此外舍利子、满慈子、迦旃延子等都以母之姓来称呼, 说明当时有名字包含母亲姓名的习俗。

佛的堂弟提婆达多也曾自称和佛都是“母族成就”;[11]  季羡林认为“乔达摩”不是姓氏,而是古印度贵族依照习惯从婆罗门氏族借用来的。

悉达多(Siddhāttha;Siddhārtha)又作“悉达”、“悉陀”、“悉多頞他”等,义译有“财吉”、“成利”、“一切义成”等。一般认为这是释迦牟尼在俗家时的本名;也有认为是后人的假托。《佛所行赞》说,其父净饭王发愿“一切达成,国富力强”,因此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释迦摩尼》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7-09
展开全部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    如来佛祖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史上确实有如来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了佛教。 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父亲是加比罗卫国国王,叫静饭王。静饭王为了想让悉达多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SE,悉达多在19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后离家修行,于农历12月初八成佛。  银幕形象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   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   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   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   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   ③ 如来佛祖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   在称呼上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刘洋2
2018-06-05 · TA获得超过1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8%
帮助的人:9.6万
展开全部

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 [1] 

如来,佛是三界内的导师,六道四生的慈父,亦称九法界之本师。 [2]  

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史上确实有如来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了佛教。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父亲是加比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净饭王为了想让悉达多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色,悉达多在19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后离家修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

.

释迦牟尼佛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

略称释迦、牟尼、文尼。亦译作:能仁、能忍、能寂、能默、能满、度沃焦,或 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

“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

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

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

③ 如来佛祖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

如来佛祖(10张)

最圆满的境地)。

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 [3] 

.

释尊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三十 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俞温官暖姝
2021-06-23 · TA获得超过12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03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8.9万
展开全部
01 如来佛祖即佛教教祖—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开启佛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被后世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这个只是用于小说《西游记》中,这与佛教中的有所差别。)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 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娑婆世界的教化者。

在称呼上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

佛教护法:四大天王本是佛教的护法。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也是古代印度教的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形象是手中持伞或拄着长柄幡。东方持国天王“提头赖吒” 也有译成“多罗吒”。“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主要特征就是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毗楼勒叉”也译“毗琉璃”,他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负责护持佛法,形象是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毗楼博叉” 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手持一蛇状物,取名“紫金龙”。

经过《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加工丰富,四大天王逐渐被汉化改造,例如《封神演义》中说四大天王本是中国武将“佳梦关魔家四将”死后才经姜子牙开封神榜派去西方作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也有所不同: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剑有“锋”);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调”弦理曲);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珍珠伞一把,职雨,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顺”着捋,蛇和貂类等动物顺着捋能够安抚住)。这样他们连起来就有风调雨顺之意,是一种彻底汉化了的产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栾冰海55
2018-01-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还是王子),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