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是什么意思,好治不
2014-02-18
展开全部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致全身,引起系统损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从婴幼儿到老人,无性别差异。地理分布以温热带多见。职业特点以农民或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工作及园林工作者为多。 治疗方案1.内服药 (1)碘化物:5%~10%碘化钾3g/d,可渐增加到6~8g/d,损害消失可继服2~4周,一般疗程2~3个月。碘化钾饱和液10滴/次,3次/d,可渐增加到40滴,3次/d,一般1周见效,1~2个月可治愈。口服碘化钾有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等胃肠道反应时,可用碘化钠1g/d静脉推注。如患者有肺结核,碘化钾不宜应用。 (2)灰黄霉素:效果较差,一般不用。对碘过敏者可考虑,0.8g/d,持续1~3个月。 (3)氟胞嘧啶:按100~200mg/kg体重,直至痊愈。 (4)伊曲康唑:①淋巴管型:100~200mg/d,持续3~6个月;②固定型:50~100mg/d,持续3~6个月。 (5)特比萘芬:2次/d,每次0.25g,一般服1~2个月。 (6)氟康唑:200~400mg/d。 (7)两性霉素B对皮肤淋巴管型及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可以应用。首次剂量3~5mg,成人可加到30~35mg,持续1~2个月。 2.外用药 2%碘化钾或0.2%碘溶液可外用;2%球红霉素二甲亚砜透剂,2次/d;两性霉素B250~500mg,二甲亚砜30ml,甘油20ml,水50m1,配制成透剂外用;温热疗法45℃电热器局部加温,3次/d,每次60min,对孤立损害有效。 编辑本段组织病理 组织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的化脓性炎症。在脓肿和多核巨细胞中PAS染色有时可找到孢子或星状体。 编辑本段预防治疗 一、10%碘化钾溶液为首选药物,10~20ml 口服3/日,饭后服药,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如病人可以耐受,治疗应延长至临床治愈后4~6周。 二、伊曲康唑100mg口服1/日,连续个月以上。 三、特比萘芬250mg口服1/日,连续3个月。 四、5-FC口服 1.5~2g/日,可与酮康唑合用,200mg/日,连续2~3个月。 五、二性霉素B适用以上药物治疗无效者,静滴,还可配成0.25%的溶液局部损害内注射。 局部损害可考虑切除治疗,或采用物理疗法、热疗或冷冻治疗。 编辑本段用药原则 1.皮损局限较小者可选择手术切除,镭射或冷冻治疗; 2.皮损泛发或较大者可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3.碘过敏或肺结核患者禁用碘化钾; 4.5-Fc常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以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耐药; 5.二性酶素B副作用大,仅用于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无效者; 6.系统治疗同时可辅以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热疗或物理疗法。 这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深部霉菌病,主要侵犯皮肤,偶尔也可侵犯粘膜,肺、脑膜和其他内脏器官。发病前,皮肤常先有外伤史,再接触带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从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大约经过1~3周,就在最初侵入的部位产生象疖子样的损害,一般不痛,也不发热,溃破后形成溃疡,流脓不多;也可为丘疹、疣状损害、斑块、菜花样假性肿瘤等。损害可长期固定于一处,或沿淋巴管向上蔓延,产生一串类似损害,数个至数十个排列成条状。 一般以上肢发病的机会最多,下肢次之,近几年来面部也相当多见。 极少数可侵入血液,引起皮肤和内脏的广泛播散。挤出损害中的脓血作培养,常能分离出病原菌,即可确定诊断。 碘化物对本病有特效,一般用10%碘化钾溶液,每次10ml,每日三次,口服,疗程在2~3月。局部温热疗法可起辅助作用。 防止皮肤外伤对预防本病很重要。病人换下的敷料应烧毁,以免污染环境,感染他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