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在那里?

 我来答
风雨tOW67R
推荐于2016-11-09 · 超过6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一说起苏州桃花坞,便有人会提到明代的唐伯虎。其实,早在元代《烬余录·乙编》中就这样记载:"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巷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杜荀鹤有桃花河诗,邦人皆能诵之。"可见苏州桃花坞,不仅成名在唐伯虎于该地筑别墅之前,地块也较今日之桃花坞广大。《烬余录·乙编》多记唐宋时苏州城内桃花坞事,作者徐大焯,宋末元初吴县人,宋亡后,自称"城北遗民",居桃花坞庆云里(今桃花坞大街官厍巷),时去唐宋不远,其言当有所据。唐诗人杜荀鹤对吴地很熟悉,他的《桃花河》诗虽已亡佚,但其《送人游吴》诗却流传下来,历千余年而至今,"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依然是桃花坞大街沿河一带的主景风光。不虚。 五亩园中还有双荷花池(非今日之双荷花池)、梅坞、桃林与竹林(直至上世纪50年代,园内尚有成片的紫竹、方竹、圆竹三种竹),著名的亭台建筑有更好轩、碧藻轩、寄茅庐、拜石台等。清叶昌炽后购得五亩园旧址,一仍宋、明时故事,修复"梅坞"、"更好轩"、"桃花坞"、"双荷花池"、"碧藻轩"、"寄茅庐"、"拜石台"等,并加建采石矶(叶氏就掘取碑石处浚池筑矶,因名采石矶)等。叶氏子好结客,日游宴其中,园名又复大振,人称"叶家花园"。咸丰初,叶氏家道中落,卖予潘姓。太平天国时五亩园又遭兵燹,后稍修复。光绪八年,吴中名士管礼昌、朱世德、徐钺、胡三桥、张玉笙(森)等,于五亩园成立了"五亩园谜社",这是苏州第一个民间灯谜社团,谜社成员每逢望日,集中园内,酒阑茶罢,各张旗鼓,互斗机锋,悬谜遣兴。 "五亩园谜社"一直活动到清光绪十四年(1888),因谜社重要成员俞吟香、何维棅、胡三桥、江长卿等相继过世而偃旗息鼓。 光绪十五年(1889)五亩园捐归文昌宫轮香义塾,自此五亩园残园并轮香义塾事务统归慈善机构管理。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慈善家谢家福(1847-1896)在主持五亩园残园时,五亩园残存亭台楼榭及相关屋宇、设施,多予修复。 谢氏在五亩园南面改建了一些房屋,以作接义公所、轮香局、义塾(儒孤学舍)及丙房之用(所谓丙房,实际上就是存放灵柩之舍,旧时丧家灵柩不直接入土安葬,暂时安厝之舍称作丙房或丙舍,连同殡仪馆,常属慈善机构安排与管理)。光绪十八年(1892),谢氏利用儒孤学舍创建苏州电报传习所(苏堂),它是我国早期培养电信人才的三大学校之一,三年间一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报务人才800余人,影响极为深远。 1921年,张紫东、贝晋眉、徐镜清、孙咏雩等,又假五亩园"中丙房",创办了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昆曲传习所"。 五亩园南部作为慈善机构使用的房屋,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正式移用作"城北殡仪馆",谢家福嗣孙谢安生成为最后一位殡仪馆馆长,殡仪馆撤销后,原址大部分改建为民居。五亩园园址1961年被林业机械厂占用(其前,西部部分土地即蔡家河东段北部曾为东风焦炭厂所有),园内残存楼亭等景如更好轩、碧藻轩、碑廊及古木、亭、池等,最后消失于1974年。 2005年9月,林业机械厂搬迁完毕,土地被拍卖,今已在建别墅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