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之所以可以称为“东方俾斯麦”是因为李鸿章不仅建立了一支用西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还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还领导了著名的洋务运动。
一个国家的外交是依赖于强大的外交的,个人的能力就显得很有限了,我们想想当时中国黑暗的国情就可以明白他老人家的痛苦无奈了,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1896年3月,李鸿章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身份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事后又去德、法等国访问。到德国后,他拜会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寒暄之际,李鸿章得意地告诉俾斯麦:有人恭维自己是“东方俾斯麦”。
俾斯麦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说:“法国人大约不会认为‘东方俾斯麦’是恭维语。”当时德、法邦交不睦,李鸿章访德后的下一步行程是法国,所以俾斯麦才这样说。随后,俾斯麦又加了一句:“你是‘东方俾斯麦’,我自己却难望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
展开全部
1896年3月,李鸿章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身份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
事后又去德、法等国访问。到德国后,他拜会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寒暄之际,李鸿章得意地告诉俾斯麦:有人恭维自己是“东方俾斯麦”。 俾斯麦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说:“法国人大约不会认为‘东方俾斯麦’是恭维语。”当时德、法邦交不睦,李鸿章访德后的下一步行程是法国,所以俾斯麦才这样说。随后,俾斯麦又加了一句:“你是‘东方俾斯麦’,我自己却难望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事后又去德、法等国访问。到德国后,他拜会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寒暄之际,李鸿章得意地告诉俾斯麦:有人恭维自己是“东方俾斯麦”。 俾斯麦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说:“法国人大约不会认为‘东方俾斯麦’是恭维语。”当时德、法邦交不睦,李鸿章访德后的下一步行程是法国,所以俾斯麦才这样说。随后,俾斯麦又加了一句:“你是‘东方俾斯麦’,我自己却难望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