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牛耕。以某一人物(农民)的身份介绍一天的生产生活情况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1-01-01
展开全部
不知你说的是什么季节呢?什么地方,北方或者南方,什么时代?没有这些要素就不好说了。
比如说宋朝吧,宋朝中期,中国最繁荣的时刻。
春季,在河水开冰,柳树蒙绿的时候,这是一个有点雾气的早上,与以往一样。老头吃过早饭之后决定去地里看看。这里是华北平原,春暖花开的时刻意味着农忙的到来。
老头和牛来到地里开始翻地。他使用已经有了犁铧的犁来耕地。
两头牛中间横着一根圆木,圆木用绳拴在牛的头上,在耕地的时候圆木由于重力的原因会向下陷入牛的颈部的肉里,牛在这里生了一个特殊的骨头,刚好顶住圆木。(很神奇吧,牛的这个结构好像就是为了犁地而长的。)
两头牛共用一根圆木,圆木中间有一个活扣,是铁制的,这个扣可以和犁上的连接木的扣环完美的结合。这个连接木就是犁地用的犁的主要部件,呈“几”型,带动了整个犁在土里前进,并把土翻开。
老头左手拿鞭子,右手扶犁,他需要控制犁的深度并给牛以命令。优秀的牛能听懂很多话,但最重要的是犁子上有两根细绳,它们连接两头牛的鼻绳。(如果你是连牛的鼻绳都不知道的人,还是别写农活了)。
随着老头的口令,牛开始的耕地。从一头到另一头。先从地的左边开始,到了对面那头,拐回头,还是靠右。因为犁铧是把土翻到右边的,从左边,一犁一犁的耕完。
耕地是个苦活,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耕完的。牛最多能连续工作4个小时,然后要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一天的工作量最多也就是6个小时左右。如果用太狠,牛会累病的,老农心疼牛是和心疼自己儿子是有一比的,因为它是活命的本钱,所以不会出现黑心主人。
在农业生产方向,一天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一天只能耕3亩左右地。但不知是耕完就完了的,犁好的地要耙平,然后使用“楼”这样的专业工作播种。播种完成后,就需要等天吃饭了。如果有灾还需要挑水保苗,挑沟排水等工作。这样的劳作是很沉重的,在古代生活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古代人还是创造了优秀的历史和文明实在是可敬佩的事情。
而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只是帝国时代人们的基地单位之一。所以中国人的农根(小农意识)很深是可以理解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