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2
展开全部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个转折。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健阶段。然而,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不了解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的种种生理、心理变化,忽视孩子小学毕业后到初中入学前的指导,不了解中小学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忽视孩子进入初中后生活、学习和思想的教育引导。有不少家长也想教育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却不知做些什么,从何做起。
许多经验证明,家长及时地了解和分析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主动和学校教师协调一致地做好中小学衔接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飞跃”,可以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准备
“预则立,不预则废。”经验告诉我们,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要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升入中学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具体说来,家长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家长要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从小学到初中,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开端,将由金色童年迈进风华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说,他们在生理上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三是萌动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在心理上变化很大,如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有意性、稳定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意义识记能力提高,兴趣广泛而有选择性;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日益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个性方面也有很大变化。小学生在情感上较多依恋教师,到了初中则开始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的能力大大发展,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产生“成人感”。
孩子在接到中学入学通知时,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对中学充满好奇与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即使是那些小学时较后进的孩子,也有 “到一所新的学校,有更好的新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孩子的这种心理无疑是家长教育的良好契机。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保护孩子要求上进的意愿,可以结合讲讲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讲一些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故事,有意识地激励孩子从现在开始,以中学生来要求自己。与此同时,家长更加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孩子平等对话,帮助孩子总结小学时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适当期望,引导孩子提前进人中学生的角色。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改变以往对待小学生那样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不要有意无意地“泼冷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扑灭他们内心业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2、家长要全面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
孩子小学毕业后到进入初中前,往往是中小学暑假生活指导的“空白”阶段,因此,有些孩子认为可以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一回,放松一下。家长应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录相和书报,不交不良的朋友,不无所节制地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伤害事故。同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中学熟悉环境,了解中学的情况,结交中学生伙伴,介绍中学生的行为现范和学习情况。如有可能,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转移孩子的兴奋中心,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旅游过程中注意加强亲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适时地对孩子进入中学提出希望和要求。有些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上存在着薄弱的方面和不定之处,家长应该利用暑假进行适当的辅导。总之,家长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比孩子度过一个有利于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暑假。
3、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孩子进中学是件大事,家长要予以关心和重视。例如,要为孩子增购必需的书包和学习文具用品,创设孩子读书写字做作业的环境条件,训练和培养孩子安全上学的能力(如中学比小学路途更远了,不会骑自行车的可利用暑假教会孩子骑自行车、安全行驶)等。
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生活
在生活上,中学与小学的要求有很多差异。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加强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过好生活关。一般地说,中小学的生活要求有这佯一些不同。
1、管理方法不同
在小学里,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 “扶”着“走”。在中学里,教师偏重于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孩子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二是要教育孩子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
2、学校环境不同
中学里,一个班级的同学是从各个地方来的,大多数是陌生的新同学。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不论男女同学都要友爱相处。不能总是和小学时的同学在一起。家长要有意识地问问孩子,班级里有多少新同学,你认识了几个,他们有什么特点,班级在搞些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情况等,教育孩子尽快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热爱学校,热爱班级集体,做班级的主人,配合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
3、学生支配时问的自由度不同
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划块入学,这样,中学生上学的路程比上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在校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孩子成长既有利又不利。因此,家长除了要指导孩子支配好时间外,还应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4、作息制度不同
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增加 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家长要十分关心孩子由于作息制度改变而可能产生的上课分心等情况。要教育孩子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另外,初中生课外作业比小学生难度增加,时间延长,家长要教会孩子科学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作业速度,保证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有利于孩子适应中学的生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制作作息表一定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使孩子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有意义。一般说来,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根据用脑规律,科学安排时间。背诵外语和语文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或临睡前半小时,早晨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防止睡懒觉;作业时间要严格固定,科学合理。二是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应适可而止。三是安排自我服务时间,培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家务劳动能力。四是保证9至9.5小时的睡眠时间。五是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近视等。
5、行为规范要求不同
中学在行为规范训练上比小学要求更高,内容更广,规章制度较多。家长应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基本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用语等。
6、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
小学的班主任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方式指导学生;中学则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家长要教育孩子增强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指导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
孩子升入中学后,学习上变化很大。初中一年级学科门类增多了,除设置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卫生常识、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外,还有形势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技术、班队会、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每门学科的内容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如数学,小学是学算术,初一年级开始学习代数,这门学科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概念性强,增强了空间想象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提高了。除了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外,中学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于小学的一些特点,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过好学习关。一般说来,中小学的教学有这样一些不同:
1、教学手段和形式不同
小学各科教学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景,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的。初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各门学科随着年级的上升,规律性知识越来越多。教师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刚入初中的孩子对中学教师的教法感到不适应。家长要把这种变化告诉孩子,让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还可以由自己或请学习成绩优异的中学生谈怎样适应初一学习的经验体会,也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改进学习方法的指导。
2、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同
小学教学中“扶”得较多,而中学教学中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为此,家长要帮助孩子主动安排时间和支配时间,特别要指导孩子学会在课堂上按教学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逐步做到三会: (1)会听讲,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和记住重点;(2)会预习,能划出重点,提出疑问;(3)会小结,课后能注意小结,整理笔记,自觉完成作业。
一般说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做到“三个事先事后”、“四个到”、“六个字”,抓住“八个环节”。 “三个事先事后”就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四个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即动脑多想;口到,即读课文要动口,老师提问积极争取回答,眼到,即多看、细看、认真看;手到,即勤于动笔,多写多练。
“六个字”即看、听、记、写、问、练。
“八个环节”即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3、课堂教学密度不同
中学每堂课的时间比小学虽然只多五分钟,但讲课的内容要超过许多。此外,中学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比小学教师要快,如果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知识上的漏缺。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以减小衔接上的坡度,要提醒孩子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以防知识漏缺。
4、课时安排上的不同
中学课堂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相应地比小学要少,课内作业练习也略少,巩固知识的方法与小学也不尽相同,中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学会知识的归类、分析和综合。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新生入学两周内补缺补漏知识的时间指导孩子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工作。同时,要培养孩子学习上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会孩子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自学能力。
四、疏导孩子尽快稳定入学后的情绪
孩子从原来小学的“小环境”到中学的“大环境”,在情绪上有一个变化过程,一般要经过兴奋期→厌倦期→适应期这样的一个过程。家长要根据孩子情绪变化的特点,加强心理疏导,使孩子尽快进入适应期。
1、延长“兴奋期”
孩子刚进初中,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怀着自豪感。这时,他们处于兴奋期,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好动,好表现自己,早到校,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回家后爱谈论新教师、新同学、新班级,他们一般都努力想表现得好一点。家长对处于兴奋期的孩子要适当稳定他们的情绪,指导和督促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在这个时期内,家长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一是要保护孩子进中学后要求进步的愿望,热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二是要不断地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特别要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上下功夫;三是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督促孩子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四是当孩子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犯有过错和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点,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如果能够有效地延长孩子的兴奋期,避免“厌倦期”提前到来,那么,孩子便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开端,这对他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厌倦期”
孩子入学一个月左右,对新学校的情况已基本熟悉,于是新鲜感逐渐消失,开始感到初中学习的辛苦和体力上的倦怠。这预示厌倦期的到来,表现为上课开始无精打采,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安,作业潦草,纪律松散等。这时家长首先应保持冷静,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苛求,千万别无休止地埋怨,更不要数落他们的不是,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使他们保持上进的愿望以及遵守学校纪律和制度的自觉性。在这个时期,家长特别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思想品德上获得进步,给以鼓励,以此激起孩子新的兴奋情绪。对于孩子的第一次学习成绩和第一次奖励或过失尤其要正确对待。其次,要关心孩子与教师、与伙伴的关系,如有误解或障碍,应及时与教师联系,妥善解决。第三,要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安排、调整好生活,在思想上和身体上给予更多的关心。总之,对孩子要多理解、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缩短厌倦期。
3、稳定适应期
一般说来,孩子在顺利度过厌倦期后就进入了适应期。这时强子的情绪基本稳定,能遵守纪律,但大多数还缺乏自觉性,有的只不过被迫服从新的生活规律。家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注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不要再去包办孩子的“份内事”,如陪做作业、准备学习工具、整理书包等,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指导、督促、检查上。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是否已经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了呢?你在孩子升人初中的最初阶段,可以通过“三看八问”的方法来体察,“三看”是:一看孩子上学去是否心情愉快,二看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是否顺利,三看孩子谈起中学生活中的人和事时的态度神情。“八问”是:一问“今天教了哪些新课?”二问“老师讲课的内容你懂不懂?”三问“学校和班级中发生了哪些事?”四问: “老师和同学对你怎样?”五问;“你为学校和班级做了什么好事?” 六问:“老师要你回家做什么事?”七问:“你最近学习成绩怎样?” 八问:“最近,你最快乐的是什么?”在交谈中,你一定会了解强子是否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从中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许多经验证明,家长及时地了解和分析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主动和学校教师协调一致地做好中小学衔接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飞跃”,可以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准备
“预则立,不预则废。”经验告诉我们,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要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升入中学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具体说来,家长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家长要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从小学到初中,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开端,将由金色童年迈进风华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说,他们在生理上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三是萌动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在心理上变化很大,如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有意性、稳定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意义识记能力提高,兴趣广泛而有选择性;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日益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个性方面也有很大变化。小学生在情感上较多依恋教师,到了初中则开始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的能力大大发展,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产生“成人感”。
孩子在接到中学入学通知时,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对中学充满好奇与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即使是那些小学时较后进的孩子,也有 “到一所新的学校,有更好的新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孩子的这种心理无疑是家长教育的良好契机。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保护孩子要求上进的意愿,可以结合讲讲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讲一些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故事,有意识地激励孩子从现在开始,以中学生来要求自己。与此同时,家长更加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孩子平等对话,帮助孩子总结小学时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适当期望,引导孩子提前进人中学生的角色。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改变以往对待小学生那样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不要有意无意地“泼冷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扑灭他们内心业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2、家长要全面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
孩子小学毕业后到进入初中前,往往是中小学暑假生活指导的“空白”阶段,因此,有些孩子认为可以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一回,放松一下。家长应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录相和书报,不交不良的朋友,不无所节制地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伤害事故。同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中学熟悉环境,了解中学的情况,结交中学生伙伴,介绍中学生的行为现范和学习情况。如有可能,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转移孩子的兴奋中心,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旅游过程中注意加强亲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适时地对孩子进入中学提出希望和要求。有些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上存在着薄弱的方面和不定之处,家长应该利用暑假进行适当的辅导。总之,家长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比孩子度过一个有利于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暑假。
3、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孩子进中学是件大事,家长要予以关心和重视。例如,要为孩子增购必需的书包和学习文具用品,创设孩子读书写字做作业的环境条件,训练和培养孩子安全上学的能力(如中学比小学路途更远了,不会骑自行车的可利用暑假教会孩子骑自行车、安全行驶)等。
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生活
在生活上,中学与小学的要求有很多差异。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加强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过好生活关。一般地说,中小学的生活要求有这佯一些不同。
1、管理方法不同
在小学里,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 “扶”着“走”。在中学里,教师偏重于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孩子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二是要教育孩子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
2、学校环境不同
中学里,一个班级的同学是从各个地方来的,大多数是陌生的新同学。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不论男女同学都要友爱相处。不能总是和小学时的同学在一起。家长要有意识地问问孩子,班级里有多少新同学,你认识了几个,他们有什么特点,班级在搞些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情况等,教育孩子尽快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热爱学校,热爱班级集体,做班级的主人,配合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
3、学生支配时问的自由度不同
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划块入学,这样,中学生上学的路程比上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在校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孩子成长既有利又不利。因此,家长除了要指导孩子支配好时间外,还应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4、作息制度不同
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增加 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家长要十分关心孩子由于作息制度改变而可能产生的上课分心等情况。要教育孩子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另外,初中生课外作业比小学生难度增加,时间延长,家长要教会孩子科学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作业速度,保证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有利于孩子适应中学的生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制作作息表一定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使孩子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有意义。一般说来,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根据用脑规律,科学安排时间。背诵外语和语文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或临睡前半小时,早晨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防止睡懒觉;作业时间要严格固定,科学合理。二是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应适可而止。三是安排自我服务时间,培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家务劳动能力。四是保证9至9.5小时的睡眠时间。五是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近视等。
5、行为规范要求不同
中学在行为规范训练上比小学要求更高,内容更广,规章制度较多。家长应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基本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用语等。
6、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
小学的班主任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方式指导学生;中学则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家长要教育孩子增强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指导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
孩子升入中学后,学习上变化很大。初中一年级学科门类增多了,除设置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卫生常识、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外,还有形势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技术、班队会、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每门学科的内容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如数学,小学是学算术,初一年级开始学习代数,这门学科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概念性强,增强了空间想象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提高了。除了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外,中学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于小学的一些特点,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过好学习关。一般说来,中小学的教学有这样一些不同:
1、教学手段和形式不同
小学各科教学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景,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的。初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各门学科随着年级的上升,规律性知识越来越多。教师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刚入初中的孩子对中学教师的教法感到不适应。家长要把这种变化告诉孩子,让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还可以由自己或请学习成绩优异的中学生谈怎样适应初一学习的经验体会,也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改进学习方法的指导。
2、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同
小学教学中“扶”得较多,而中学教学中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为此,家长要帮助孩子主动安排时间和支配时间,特别要指导孩子学会在课堂上按教学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逐步做到三会: (1)会听讲,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和记住重点;(2)会预习,能划出重点,提出疑问;(3)会小结,课后能注意小结,整理笔记,自觉完成作业。
一般说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做到“三个事先事后”、“四个到”、“六个字”,抓住“八个环节”。 “三个事先事后”就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四个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即动脑多想;口到,即读课文要动口,老师提问积极争取回答,眼到,即多看、细看、认真看;手到,即勤于动笔,多写多练。
“六个字”即看、听、记、写、问、练。
“八个环节”即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3、课堂教学密度不同
中学每堂课的时间比小学虽然只多五分钟,但讲课的内容要超过许多。此外,中学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比小学教师要快,如果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知识上的漏缺。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以减小衔接上的坡度,要提醒孩子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以防知识漏缺。
4、课时安排上的不同
中学课堂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相应地比小学要少,课内作业练习也略少,巩固知识的方法与小学也不尽相同,中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学会知识的归类、分析和综合。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新生入学两周内补缺补漏知识的时间指导孩子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工作。同时,要培养孩子学习上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会孩子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自学能力。
四、疏导孩子尽快稳定入学后的情绪
孩子从原来小学的“小环境”到中学的“大环境”,在情绪上有一个变化过程,一般要经过兴奋期→厌倦期→适应期这样的一个过程。家长要根据孩子情绪变化的特点,加强心理疏导,使孩子尽快进入适应期。
1、延长“兴奋期”
孩子刚进初中,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怀着自豪感。这时,他们处于兴奋期,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好动,好表现自己,早到校,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回家后爱谈论新教师、新同学、新班级,他们一般都努力想表现得好一点。家长对处于兴奋期的孩子要适当稳定他们的情绪,指导和督促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在这个时期内,家长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一是要保护孩子进中学后要求进步的愿望,热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二是要不断地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特别要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上下功夫;三是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督促孩子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四是当孩子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犯有过错和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点,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如果能够有效地延长孩子的兴奋期,避免“厌倦期”提前到来,那么,孩子便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开端,这对他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厌倦期”
孩子入学一个月左右,对新学校的情况已基本熟悉,于是新鲜感逐渐消失,开始感到初中学习的辛苦和体力上的倦怠。这预示厌倦期的到来,表现为上课开始无精打采,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安,作业潦草,纪律松散等。这时家长首先应保持冷静,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苛求,千万别无休止地埋怨,更不要数落他们的不是,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使他们保持上进的愿望以及遵守学校纪律和制度的自觉性。在这个时期,家长特别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思想品德上获得进步,给以鼓励,以此激起孩子新的兴奋情绪。对于孩子的第一次学习成绩和第一次奖励或过失尤其要正确对待。其次,要关心孩子与教师、与伙伴的关系,如有误解或障碍,应及时与教师联系,妥善解决。第三,要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安排、调整好生活,在思想上和身体上给予更多的关心。总之,对孩子要多理解、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缩短厌倦期。
3、稳定适应期
一般说来,孩子在顺利度过厌倦期后就进入了适应期。这时强子的情绪基本稳定,能遵守纪律,但大多数还缺乏自觉性,有的只不过被迫服从新的生活规律。家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注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不要再去包办孩子的“份内事”,如陪做作业、准备学习工具、整理书包等,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指导、督促、检查上。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是否已经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了呢?你在孩子升人初中的最初阶段,可以通过“三看八问”的方法来体察,“三看”是:一看孩子上学去是否心情愉快,二看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是否顺利,三看孩子谈起中学生活中的人和事时的态度神情。“八问”是:一问“今天教了哪些新课?”二问“老师讲课的内容你懂不懂?”三问“学校和班级中发生了哪些事?”四问: “老师和同学对你怎样?”五问;“你为学校和班级做了什么好事?” 六问:“老师要你回家做什么事?”七问:“你最近学习成绩怎样?” 八问:“最近,你最快乐的是什么?”在交谈中,你一定会了解强子是否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从中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2015-07-03
展开全部
早恋是孩子对爱情的渴望,在家里他们得不到理解,在学校他们不理解老师,所以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这就是早恋,你不是要去干涉他们,而是要利用早恋,拉近与他们的关系,比如说,他们彼此只有更优秀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更幸福!孩子的感情是单纯的,看看美国人家的教育,恋爱是很正常的,能让他们很快成熟起来!你需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干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7-03
展开全部
早恋是孩子对爱情的渴望,在家里他们得不到理解,在学校他们不理解老师,所以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这就是早恋,你不是要去干涉他们,而是要利用早恋,拉近与他们的关系,比如说,他们彼此只有更优秀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更幸福!孩子的感情是单纯的,看看美国人家的教育,恋爱是很正常的,能让他们很快成熟起来!你需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干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7-03
展开全部
“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 查 人 xxx
调查时间 200x年x月x日-x月x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调 查 人 xxx
调查时间 200x年x月x日-x月x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