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紫堇轩爱Summer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采纳数:21000
获赞数:112019
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平常喜欢专研心理方面的东西,喜欢答题帮助别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富创造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而作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更应该重视和正视这个问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根据本人任教以来的观察和调查,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2、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1]
3、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没形成,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来工、农民工对子女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潜能得到开发,生活上能自理,行动上能自律,心态上能自控,评价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悦。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学习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告诉学生,只要是努力了,就是成功的。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一时的成败,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他敢于尝试错误,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内在的。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2)“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2]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比如我班上的同学XXX,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特别是不爱卫生,经常随地吐痰。因为随地吐痰,经常引发和同学间的矛盾。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我发现他衣着很整齐,不讲卫生主要是没有同学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促使他经常要做出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来。为了改变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我首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这位同学身上出现的缺点,和班级的荣誉挂上钩,要求班干部发动每个同学来关心他、帮助他、监督他。同时,我利用班级的一些活动,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对该同学出现的微小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使他在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友爱的同时,积极进入改造自我的脚色中。慢慢地,我发现他爱做值日了,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扫班级卫生,让他明白班级的卫生是靠每个同学来维护的。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评价他讲文明了,爱卫生了。因为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尊严得到了维护,他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能看到他自信的举手,听到他响亮的回答,能看到他饱满的学习情绪。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能够使之发生巨大的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我们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
(3)“尊重与理解”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
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3]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4]例如:那些逆反的学生之所以有逆反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对人对事所持的批判态度。我们应对此持有宽容的态度,正确认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切不可想以长者的训斥、说教来教育他们。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对其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帮助他们逐渐步入健康的成长轨道。
2、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直接组织、管理、教育着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要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稳定的健康精神状态,以饱满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1)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要处理大量的班级事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坚持心育原则,贯彻心育思想,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
我班女同学唐莹,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性格十分好动像个 “假小子”。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以前的老师这样评价她:活泼有余,不爱学习,没有责任感。这孩子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如赛车、变形金刚、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想,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学习上就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成效不大。班级实行“好人好事登记本”后,我发现她经常往我身边转,看得出她想争取得到表扬,上荣誉栏。如何发挥她的特长,让她如愿以偿呢?一个设想在我脑中一现,我对她说:“唐莹,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班的运动员要如何选择,合理安排,你能给老师出个注意吗?”“当然能。”于是,她主动承担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挑选运动员,安排接力队,组织啦啦队和后勤人员等等。结果由她一手操办的我班代表队,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当她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时,高兴极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希望她在学习上也能有所进步。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断的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
(2)、发挥日记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生心理闭锁性越来越强。许多心思想法不再说出来,而是写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日记开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开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使用日记时要注意学生的日记内容对家长、同学、教师保密,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日记中言论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班主任要认真批阅日记,必须写评语,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各种疑惑,谈谈自己看法,要接纳学生的意见或建议,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日记的运用,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有地方谈,意见或建议有地方提,出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有地方解决,它对师生沟通感情、架设理解桥梁,对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具有重要作用。
(3)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源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后进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源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家庭环境不佳,教育方法不当等,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及障碍:如狂妄自大、自卑、厌学、孤僻等。[5]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学生的家庭档案,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走出校门,向家长传授心理学教育的基本知识,一是提高家长的自身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觉调整心态,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减少、杜绝家长原因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二是通过家长开展家庭心育,增强家庭心理疏导的实效,保障子女情绪稳定,教会子女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转移,自我疏导的调节方法,培养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我班胡XX同学,是个自信自负,自暴自弃多种矛盾结合的个体。起因是从小父母离异,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而养成他生活散漫,不爱学习和整天逃学的陋习。发展到后来,经常几天不回家,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不是打就是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认为在学校工作一天,我就得是学生的朋友,教练,心理医生,代理父母,教育好学生是我的天职。于是,我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优点,学会表扬他,鼓励他。我对家长说“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听后十分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学会了理解和关心孩子,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胡XX逐渐改变了陋习,健康的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总之,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6]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根据本人任教以来的观察和调查,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2、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1]
3、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没形成,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来工、农民工对子女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潜能得到开发,生活上能自理,行动上能自律,心态上能自控,评价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悦。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学习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告诉学生,只要是努力了,就是成功的。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一时的成败,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他敢于尝试错误,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内在的。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2)“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2]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比如我班上的同学XXX,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特别是不爱卫生,经常随地吐痰。因为随地吐痰,经常引发和同学间的矛盾。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我发现他衣着很整齐,不讲卫生主要是没有同学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促使他经常要做出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来。为了改变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我首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这位同学身上出现的缺点,和班级的荣誉挂上钩,要求班干部发动每个同学来关心他、帮助他、监督他。同时,我利用班级的一些活动,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对该同学出现的微小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使他在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友爱的同时,积极进入改造自我的脚色中。慢慢地,我发现他爱做值日了,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扫班级卫生,让他明白班级的卫生是靠每个同学来维护的。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评价他讲文明了,爱卫生了。因为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尊严得到了维护,他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能看到他自信的举手,听到他响亮的回答,能看到他饱满的学习情绪。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能够使之发生巨大的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我们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
(3)“尊重与理解”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
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3]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4]例如:那些逆反的学生之所以有逆反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对人对事所持的批判态度。我们应对此持有宽容的态度,正确认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切不可想以长者的训斥、说教来教育他们。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对其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帮助他们逐渐步入健康的成长轨道。
2、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直接组织、管理、教育着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要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稳定的健康精神状态,以饱满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1)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要处理大量的班级事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坚持心育原则,贯彻心育思想,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
我班女同学唐莹,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性格十分好动像个 “假小子”。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以前的老师这样评价她:活泼有余,不爱学习,没有责任感。这孩子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如赛车、变形金刚、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想,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学习上就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成效不大。班级实行“好人好事登记本”后,我发现她经常往我身边转,看得出她想争取得到表扬,上荣誉栏。如何发挥她的特长,让她如愿以偿呢?一个设想在我脑中一现,我对她说:“唐莹,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班的运动员要如何选择,合理安排,你能给老师出个注意吗?”“当然能。”于是,她主动承担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挑选运动员,安排接力队,组织啦啦队和后勤人员等等。结果由她一手操办的我班代表队,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当她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时,高兴极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希望她在学习上也能有所进步。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断的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
(2)、发挥日记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生心理闭锁性越来越强。许多心思想法不再说出来,而是写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日记开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开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使用日记时要注意学生的日记内容对家长、同学、教师保密,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日记中言论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班主任要认真批阅日记,必须写评语,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各种疑惑,谈谈自己看法,要接纳学生的意见或建议,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日记的运用,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有地方谈,意见或建议有地方提,出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有地方解决,它对师生沟通感情、架设理解桥梁,对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具有重要作用。
(3)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源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后进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源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家庭环境不佳,教育方法不当等,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及障碍:如狂妄自大、自卑、厌学、孤僻等。[5]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学生的家庭档案,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走出校门,向家长传授心理学教育的基本知识,一是提高家长的自身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觉调整心态,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减少、杜绝家长原因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二是通过家长开展家庭心育,增强家庭心理疏导的实效,保障子女情绪稳定,教会子女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转移,自我疏导的调节方法,培养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我班胡XX同学,是个自信自负,自暴自弃多种矛盾结合的个体。起因是从小父母离异,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而养成他生活散漫,不爱学习和整天逃学的陋习。发展到后来,经常几天不回家,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不是打就是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认为在学校工作一天,我就得是学生的朋友,教练,心理医生,代理父母,教育好学生是我的天职。于是,我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优点,学会表扬他,鼓励他。我对家长说“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听后十分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学会了理解和关心孩子,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胡XX逐渐改变了陋习,健康的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总之,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6]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智通华宇
2024-08-29 广告
2024-08-29 广告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智通华宇科技...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通华宇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