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1、姜玉贞
姜玉贞(1894—1937)著名抗日将领,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辛集村人。1913年,应招入陕西督军陆琅斋部的商震团,参加过北伐战争。
1934年,晋升为晋绥军66师196旅旅长,驻防山西阳泉,同时兼任石太铁路修防司令。1937年9月,姜旅开赴抗日前线,受命坚守原平。
10月10日夜,在与日军的激烈战争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4岁。Mao。ZD赞扬姜玉贞等人"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2、庞汉祯
庞汉祯(1899-1937),字胤宗,广西靖西县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反袁战争和北伐战争。后毕业于国民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
抗日战争爆发时,庞调任国民陆军第一七○师五一○旅少将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0月19日夜,奉命接替五一七旅从谈家头至陈家行北端一线防务。
22日,陈家行阵地被日军攻占。当夜,庞即率部由战头桥向陈家行阵地反攻。经过数次冲杀,终于将该阵地全部夺回。惟因所部伤亡过大,且十分疲劳,庞乃请派有力部队接防。
当时除了五二六旅的一个营前来增援外,庞仍奉命率领余部固守原阵地。23日下午,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向守军阵地猛烈炮击。庞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
3、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中国国民抗日将领。山东菏泽人。字舜诚、舜臣。1914年投第16混成旅冯玉祥部当兵,历任排、连、营、团、旅、师长。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任冯军第四路宋哲元部第25师师长。冯玉祥兵败下野,赵登禹率部随宋哲元入晋,被张学良收编,任第二十九军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与日军激战4昼夜,毙敌5000余。旋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率部回驻察哈尔,后移驻河北河间等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赵登禹指挥南苑驻军英勇抵抗。
赵登禹右臂中弹负伤。佟、赵率部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为日军包围,赵登禹被日军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
4、张自忠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
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5、方志敏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玉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汉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登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志敏
2015-12-06
用性命叙写一个传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读到这首诗,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味道。红军有许多光辉的历史,征途中他们用鲜血叙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1935年,红三军团因尽千辛万苦,来到娄山关。这时蒋介石狮子大开口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双方血战最激烈的时候,彭德怀军团和其他首长来到前线指挥所。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大部队就有可能全军履没。彭德怀十分焦急,一边在指挥所里走来走去,一边低声念叨:"派出的侦察员怎样还没回来?"随行的钟团长也在一旁观察。
突然,钟队长发现敌人阵地背后的山脚下跑过来一个人,个子小小的,穿着一身破旧的老百姓衣服。他一边捂着肚子,一边踉踉跄跄地弓着腰往这边跑,他表情难受极了,头上大汗淋漓。钟队长见状,快速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呀,这不是小战士刘志林吗?此刻,小刘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了,肠子都露了出来。见到钟队长,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一头栽进钟团长怀里,嘴里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快,快去报告彭总,10团一部上娄山关又被压下来了,快派增援。"说完,小刘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越来越憔悴。钟团长见状说:我为你包扎伤口吧。小刘毅然推开钟团长的手说:"快、快去报告"。军情紧急,队长只好放下小刘,飞速跑回指挥所,彭德怀立即命令部队增援,最终还是拿下了娄山关。钟团长发疯似的跑下山,但是小刘已经牺牲了。钟团长仰天长啸......
小刘同志为国捐躯了,但是他的死是有好处的,他用自我的性命叙写了又一个传奇。在长征的丰碑上又刻下了具有历史好处的光辉一页。
故事精选二:
夏明翰,一个被大家歌颂的革命烈士,一个我敬佩的革命烈士。
1927年4月12晶,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行动,那时,夏明翰正担任全国农协秘书长,并协助毛泽东办事。当他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丧心病狂的屠杀共产党员,心里悲愤异常。他怀着满腔的热血,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
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
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之后,夏明翰决心为烈士报仇,为革命献出自我的一份力,晚上,夏明翰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只想着怎样为战士们报仇,决定投笔从戎,用真枪实弹来对付反动派,于是夏明翰参加了第二次北伐大战,被上级安排到湖北省工作,要离开时,他曾给了他妻子一颗小红珠,告诉她那颗小红珠代表着他那颗心,让他更加的坚信他能平安回来,便来到了湖北省,正当夏明翰准备将工作扩大,地下党员叛变,地下党员把反动派带到了夏明翰的住处,抓走了他,就这样,夏明翰来到了狱里,在狱中敌人严刑拷打,但是夏明翰怎样也不泄露一点党的机密,并且坚持写信给他的姐姐和妻子,还在信上留给妻子一个血的吻,能够看出,这是多么的不舍啊,审问失败后,可把敌人给气坏了,敌人的原型最后露了出来,在夏明翰入狱后的第二天,他们决定把他杀了,在刑场上,刽子手问他有什么请求,他大喝一声:"拿纸笔来"。挥笔写下:
砍头不好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
场上无人不感慨万分,也只有夏明翰镇定自如,夏明翰多么英勇,在性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在精神上压倒敌人。
故事精选三:
心照日月浩气存--邓中夏
"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那么苟且偷生的活,也能够叫做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人只有生命一死,要死得有好处、有价值。"这就是我党早期的一位卓越的工人户外领袖邓中夏在狱中写的。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父亲中过举人,当过县长,从小入私塾读古书,后举办小学、衡阳中学,又考入湖南师范文史专修科。他是到校内兼职的杨昌济老师欣赏的学生。在经常去杨家请教时,结识了第一师范的毛泽东,并经常在一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17年邓中夏随父入京,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在校内,他最崇拜李大钊、陈独秀,并在两人的影响下投入"五四"新文化户外。
在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上街游行时,邓中夏是主要组织者,而且是冲进赵家楼点火和痛打卖国贼的十几名学生之一。随后,他又前往长沙,联络已返湘的毛泽东,建立湖南学生联合会。他还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20年10月协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小组,成为党的建立者之一。建党后,他投身工人户外,在北京长辛店、上海和广东省港罢工户外中威名远扬。
1920年末,邓中夏等人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遣,到长辛店开展工人户外。1923年,他到上海大学任教,并创办《中国青年》杂志。同时领导纱厂工人同日本资本家进行斗争。1925年,他到广东组织领导反对英国的省港大罢工,担任了罢工委员会的顾问和党团书记。一年半的时刻里,有二十几万工人在他的指挥下行动。设在广州东园的罢工委员会,即指挥着地面武装--纠察队,又有水上舰队--缉私队,还有负责罢工工人吃住得财政部,并发行报纸《工人之路》,俨然一个政府的样貌。中共领导的革命政权,恰恰从邓中夏等领导省港罢工起建立了雏形。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邓中夏转入地下活动,在广州起义失败的危急时刻还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1928年,他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并当选中央委员。在苏联期间,他写下了《中国职工户外史》。1930年,他回国被派往湘鄂西任红二军政委。翌年末,它被调回上海,由于各种原因一度受到"过左"领导的冷落。1933年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邓中夏不幸被捕,被叛徒出卖了真实身份。在狱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的残酷摧残。鉴于地下党支部透过难友对邓中夏说:"同志们很关心你,你有什么打算?"邓中夏听后激动地说:"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他给同志们上党课,讲马列主义,讲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气节,讲工人户外。他在自我性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区了,你们继续发奋奋斗吧!最后胜利中就是咱们的!"
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邓中夏从容的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向刑场走去。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吗?"邓中夏回答:"对你们当兵的人,我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兵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我有什么好处?!敌人害怕邓中夏同志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雨花台下,邓中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仅39岁的性命。杰出的工人户外领袖--邓中夏先生牺牲了,但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咱们。的确,人只有生命一死,要死得有好处有价值。
故事精选四:
巾帼英雄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性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忙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正因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这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好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1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
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故事精选五:
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董存瑞,一个十八九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个子不高,椭圆的脸,浓黑的眉毛,眼里透着稚气和严肃,立过四次小功,三次大功,获得三枚勇敢奖牌,一块毛泽东奖章。
"打隆化"的消息传来时,战士们热血沸腾,正因我军曾在隆化血战十天十夜,而没能攻克,敌人吹嘘到:"共军要能打下隆化,咱们把承德送给他们。"而后,敌军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压老百姓,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齿。
十三天后,战斗开始了,董存瑞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五个碉堡和四个炮楼。"爆破手出击"一声令下,挟好炸药包的董存瑞应声跃出战壕,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嗒嗒嗒"张万才倒下了,孙永德也倒下了,愤怒的董存瑞带着满腔怒火冲了上去,一股作气的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全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战士们正要冲时,几条火舌从旱桥上的桥型碉堡冒了出来,郅顺义说:"连长,我去炸了他。"
"不,我是连长,因该我去。"
"不",指导员按住他。
"我熟悉那里的地形,我去!"李振德已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他机智的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在雷管上"轰"李振德牺牲了。
"老李"董存瑞悲哀极了,他说:"我去,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于是,董存瑞给了指导员一个小包:"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虽然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但是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那里桥底光滑得很,放低炸不着,又没有支撑点,眼看总攻的时刻就要到了,一分一秒是那么珍重,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底凿啊凿,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
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的拉响了导火索,随着"吱吱"的响声,董存瑞使用浑身的力气,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同志们,冲啊!"随着一声天崩地裂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好像在为董存瑞哭泣,为了新中国,董存瑞献出了他那年仅19岁的性命。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性命擎起的火红的日子,这是一首共产党人用鲜血谱写的性命之歌,朱总司令亲自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咱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故事精选六:
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齐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我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取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我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我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联,因此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1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刻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但是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貌,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咱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最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立刻,情绪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此刻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方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故事精选七: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的乐至县。
陈毅9岁哪年的一天,他正在窗下写作文,忽然听到衙门口隐约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哭泣声,还夹杂着衙役粗野的叫骂声。陈毅不由自主地急步跑出院去,想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来到衙门口,只见一个60来岁的老头,满脸血迹,衣服撕破了好几处,他两只手有气无力地捶打着胸口,嘴里一声接一声地呼叫:"大老爷救命啊,在老爷救命啊!"在老头的身边,坐着一个鬓发斑白的女生,她垂着头,泣不成声,怀里还抱着一个泪痕满面的小女孩。衙役一面凶恶地挥着手,驱赶看热闹的人群,一应对告状的老头大声斥责:"给你说过多少遍了,老爷这天有紧急公事,不在家,你还不走!"
那老头苦苦哀求说:"人命关天的事,怎样等得?请大哥多多包涵,帮我传呼一声。"
那位老人姓贺,住家离镇子不远,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他家有个媳妇,相貌生得很俊,被一个很霸道的地主看中了。这天,趁他儿子不家,那狗地主带了几个帮凶,突然闯进他家,硬把他儿媳抢去抵债。他和老伴不依,竟被毒打了一顿,实在无法,指气愤但是,老俩口带着孙女就直奔衙门告状来了。
陈毅听着老人悲惨的叙述,看着老人一家痛苦的情景,这时,他把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得格格响,走到老人面前,斩钉截铁地说:"我外公在看戏,走,我引你去!"
大庭广众这中,突然冒出这样一个见义勇为的小孩子,大家都十分惊奇。
衙役上前和蔼地对陈毅说:"小少爷,不好理他,这天老爷早有吩咐,不办公事的。"之后又讨好地问她:"你、你不去看戏了吗,几时回来的?"
陈毅不理那个衙役,只顾着老人的手喊道:"走吧,咱们走吧!"
陈毅见老人犹豫不决,坚信自我,眉头一皱,手一挥,对老人家说道:"好,你不去,我帮你去喊我外公。"说完,转身就跑。众人称赞说这个小孩子懂事,真还有正义感呢!
他一气跑到唱戏的地方,直往里闯,但是,里面看戏的人太多,拥挤得水泄不通,无法进去。他想到能够去台口叫出外公,就绕到了台后,台后靠墙壁处,有一架楼梯。陈毅心急如火,一个劲往上爬。谁知楼梯在离台口缺了一根横档,加之光线暗淡,陈毅没有看清。只听"扑通"一声,他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陈毅躺在地上,一边"哎哟哎哟"地呻吟,一边不停地叫喊着:"外公快来!外公快来!"看戏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时乱了起来。
当他外公和父亲闻讯赶到的时候,他忍住疼痛,急促地说:"衙门口有人喊冤,外公,你快回去审案。"
他外公十分疼爱陈毅,当他发现陈毅的右腿已被摔断时,急得大汗直冒,要立即亲自送他到一位医生家去治疗。
陈毅坚持要外公先回衙门,见外公迟迟不走,就着急地哭着说:"我是来喊你才摔倒的,你不回去办案,我也不去医治。"
陈毅的外公见他这样认真,只好交代陈毅的父亲将他快快送到医院去治疗,自我回衙门去了。
之后,陈毅从父亲那里知道那桩案子了结的状况,他外公回到衙门,把守衙的衙役骂了一通,还下令把那个财主抓了起来,那告状的老人冤情得到了申诉,儿媳得救回家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以后,陈毅仗义相助的事到处传颂。
故事精选八:
抗日到底的陈翰章
抗日战争期间,陈翰章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指挥员。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经常在镜泊湖附近活动,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镜泊英雄"。
日军了解到陈翰章是个抗日的重要人物,就想劝他投降。
1935年,日本宪兵到陈翰章家乡,把他的父亲和妻子抓了起来。他们既不审讯,也不拷打,却在桌上摆了一瓶酒和一把刀。一个宪兵头目对陈翰章的父亲和妻子说:"你们去把陈翰章找回来,咱们让他升官发财,如果他不回来,你们全家都别想活下去!"
这年秋天,陈翰章的父亲带着儿媳妇,长途跋涉,找到了陈翰章。陈翰章听完叙述,果断地说:"我抗日到底,决不支摇!即使鬼子把全家杀了,我也不回去!"他之后对父亲说:"队伍天天行军打仗,我没法留你们。等抗日胜利了,我再回家看你们和众乡亲。"他又对妻子说:"我每一天都有性命危险。你不好再等我了,另外打人结婚吧!"
劝降失败了,但是日军还不死心。第二年,他们又派了一个叫雄谷的日本人,去劝陈翰章放下斗争,结果被痛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