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原子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元素周期表的排布是由核电荷数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原子序数是由核电荷数决定的,所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而一般情况下,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这时正电荷等于负电荷,核内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这样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也是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核内质子数就等于核外电子数。这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量代换就可以得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原子核:带正电
2、质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带正电)
3、中子 :(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4、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
(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扩展资料
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2、科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铁原子的总称。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3、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4、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5、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
元素周期表的排布是由核电荷数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原子序数是由核电荷数决定的,所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而一般情况下,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这时正电荷等于负电荷,核内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这样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也是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核内质子数就等于核外电子数。这样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量代换就可以得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但在化合物中的原子经常带电,这时核内质子数就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比如负1价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就比核内质子数多一个单位电荷。核外电子数就是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数,它也是构成原子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是分两层)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有多少个质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数,所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我们常说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也就是指明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这是因为每一个电子是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整个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即电中性的,因此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的测定
1913年,莫斯莱(Henry Moseley)用不同元素作为产生x射线的靶子,测定其波长。他发现,每种元素能产生特征x射线,不同元素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不同。他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公式:
1= λa (Z-b)2
式中λ为特征x射线的波长,Z为原子序数,即元素在周期系中排列次序,a、b为常数。该式表明,λ倒数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成直线关系。
莫斯莱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位置”具有其内在根据,它是由元素的本性决定的,通过特征x射线波长的定量数值表现出来。这项成果确定了元素周期系的严格顺序,从氢到铀依次排列92种元素;同时解决了按原子量顺序排列的不协调问题,即揭开了元素排列顺序中原子量倒置之谜。例如,碲的序号为52,碘的序号为53,碲理应排在碘的前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电荷数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中子不带电,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