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这首诗表达这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 我来答
百度网友630d34e
高粉答主

2019-02-22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表达了内心对自然的喜爱,以及沉浸其中的喜悦。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原诗:

《鹿柴》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


扩展资料: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

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柴

梨落景年
推荐于2019-09-26 · TA获得超过21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鹿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uiliru
2020-02-14 · TA获得超过2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91
展开全部
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表达了内心对自然的喜爱,以及沉浸其中的喜悦。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原诗:
《鹿柴》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
扩展资料: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
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柴
查看全部11个回答
图书阅读爱图书-京东陪伴你阅读!

关注古诗的人也在看
图书阅读全品类图书,精选高人气名人举荐好书,上-京东愉悦购物,乐享读书!
m.jd.com广告
咪咕中信书店_0门槛领取,200..
咪咕中信书店_200本电子书免费畅读180天!经管理财,人文社科,热门小说,少..
migu.cn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双语学校选哪家?
建议选择私立汇佳。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较早早的国际文凭组织(IBO)成员校,集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中外籍学生同校就读的寄宿兼走读制学校。现有75个教学班,中外籍学生2000余人,中外籍教职工500余人,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数一数二、历史悠久的私立学校之一。
102019-11-21
鹿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如果你是大人,用这个答案: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2、如果你是学生,请用下面这个答案: 《鹿柴》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以上供参考。
14 浏览6172017-12-31
鹿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其中诗的前两句以声反衬空寂, 后两句则以光突出幽暗. 这首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81 浏览68442017-11-27
鹿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如果你是大人,用这个答案: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2、如果你是学生,请用下面这个答案: 《鹿柴》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以上供参考。
19 浏览1052017-12-31
古诗鹿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5 浏览572
王维的古诗鹿柴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鹿柴》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38 浏览414
3评论
热心网友3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热心网友1
小诗,厨师
热心网友1
深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韩琴1009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9-1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原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文释义: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扩展资料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

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

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对比鲜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榕福
推荐于2018-02-26 · TA获得超过10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5万
展开全部
1、如果你是大人,用这个答案: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2、如果你是学生,请用下面这个答案:
《鹿柴》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