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有什么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我来答
330908346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15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2万
展开全部
  简单地说:
  相同点: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皇权。
  不同点:前者方式较暴力,后者为了重蹈覆辙,手段较和平。

  下面是长篇大论: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统一文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几千年过程中,政治的独裁与文化思想的独裁是血肉相连的。对一个独裁的统治者而言,他不仅仅要统治臣民的肉体也要统治臣民的灵魂,所以只要独裁者一旦出现,紧接着文化思想也就会被影响。这在世界各国都有之,在中国也不例外,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两次大的文化运动,虽说两次大的文化运动的过程与方式大为不同,但其目的是大致相同的。

  一.“焚书坑儒”的社会背景

  秦代随着新旧土地所有者的政权之间的交替,在文化思想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儒家学说,随着旧贵族政权的崩溃而受到摧残。法家学说跟随着秦政权的建立而勃然高扬。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华民族,秦朝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帝国。为了实现始皇帝的千秋基业得以传千世以至万世,秦吸取了周朝覆灭的教训,废除原先的分封制代而实行了更能集权中央的郡县制。但秦朝的郡县制与儒家思想所推崇的诸侯分封政治体制相隔巨大,以至遭到以儒学为代表的复周学派的强烈抵制,也同样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思想的抵制。旧贵族中有众多的人依然迷恋旧的制度旧的学说,认为旧的都是好的,所以每当秦朝的一些新的政策出台时,他们都会在背后引经据典加以批评,这对新生的秦政权是很不利的。秦始皇为了稳定新生的政权,巩固郡县制的存在,被迫进行了统一文化思想的政治举动“焚书坑儒”。

  从表面上看秦始皇是为了长治久安而发动了“焚书坑儒”这一统一文化的运动,但从更深的角度去想这更是一场统一思想的运动。秦朝初年,百家争鸣还未结束,人们在思想领域还是极度混乱之中的。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统治思想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在一个诸侯国里在统治阶级中,也是各种思想学说相互交叉的,难以形成统一,所以每个诸侯国虽说思想没有统一但是在同一个诸侯国内还是能行成大体一致的思想的,所以即使秦王朝摧毁了原先思想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结构,它也不会立即消失,因为肉体是可以消灭的,但思想是不能。所以原先六国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还是一种残余的形态发挥起反动的作用,这些残存的思想也是很容易被原六国的旧贵族所利用,借而召集旧民复国。在秦统一六国后,以前的《诗》《书》和百家之言还是继续流行,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为了更加便于对统一的国家的长期统治,统治者也很有必要进行思想道德的建设,以此来统一价值观念,以便达到长治久安。然而当时社会的现状是文化思想一片混乱,所以就很有必要对现有的文化思想进行统一。在当时社会整体思想中以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最有影响力。儒家学派是尊古的学派,其强调的克己复礼学说,就是要复周礼即以分封制为主导的分封制的政治体制。这与秦所统一后的所实行的郡县制相冲突。当是在秦的统治阶级中占统治地位的是法家思想,因为在秦的兴国之路上,靠的就是以法家所主导的一系列的变革之中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商鞅为首的变法了,所以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秦的主导思想就是法家的思想,于是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的大小官员大都出自法家学说的教育之下。于是乎随着秦统一六国之后,统治中原的思想也必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虽说当时社会整体思潮是倾向于儒家学说的,但真正掌握统治阶级大部分的还是以支持以法治国论调认为人性恶,认为人天生好利的法家学派。所以当以德治国为代表的认为人性善,生来就有仁义之心的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相冲突时。秦朝统治者还是站在了法家思想这一边,进而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二“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其千世万世的长久的统治,然而事与原违。在焚书之火还未熄灭之时,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就点燃了灭秦之火。直至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攻入咸阳城,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短短15载统一中国的大秦朝就这样覆灭了。这一史实犹如恶梦一般压在西汉统治者的心头,秦的覆灭意味着用法家思想治国的方式宣告失败,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作为指导,又实行如何的政策来统一思想才能避免重走秦速亡的旧路呢?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西汉的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上统治者的得失成败,特别是秦速亡的教训进行总结,向西汉统治者献计献策。惠、文、景时期曾一度倡导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但实践经验证明黄老思想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力。所以在元兴元年即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之:“今子夫待召百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考之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的骋与?将所要升系异术,所问所闻殊方与”董仲舒进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汉武帝听后对其意见大为赏识,便听从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儒治天下。从此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从而发生支配政治的作用。

  1.为什么董钟舒的建议会从百家之言中突显而出呢?

  (1)主要是因为儒家学说囊括了剥削阶级进行统治的各种经验。西汉初年除黄老思想之外比较活跃的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抓住秦速亡这一既成事实,不停地批评法家思想,证明徒法不足以为治,贾谊写的《过秦论》中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儒家思想也不断地自我的发展完善,将其他各种的学说中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思想吸取进来。在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大脉络是支持原始的封建制的学说的,具体体现就是支持分封制,而到了汉武帝是就变成了支持郡县制了。又如在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所说的大一统思想是说反对诸侯国对周的割据提倡“尊周.攘夷狄”的意思。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变成了“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了。在封建关系上原始的儒家学说所拥护的封建等级制度是要农奴、商人和地主服从当时的等级支配,而到武帝时期则被解释成要封建时代的臣民都要服从封建君主的统治。

  董仲舒的系列主张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秩序和皇权的需要所制定的,所以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推为正统一点也不足为奇,这不仅仅是统治者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在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随着西汉国力的上升,开拓疆土的战争也以展开,当时统治者也正是需要“尊王.攘夷狄”的大一统理论,来支持他们的政治军事行动,而董仲舒向汉武帝所进言的儒家思想较先秦时期的孔孟思想有了很大改造,被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是吸收法家、道家以及阴阳五行家的一些的思想主张而来的,其主张“大一统”的思想宣传“尊君敬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汉书.董仲舒传》)。这种观点正好迎合了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集权一统天下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中的皇帝被置于神圣的地位,由皇帝实行大一统是天经地义,其用神学的观点论证了皇权和封建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套维护封建体系的理论当然受到汉武帝的欢迎了。

  三.“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这两大文化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1.“焚书坑儒”的影响:

  在现今的一些观点中有许多的言论都说到了“焚书坑儒”的伟大贡献上了。在这些人的理解中正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的格局。他们认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如此大的版图内能够大一统,完全是因为有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同样在欧洲,现如今的欧洲有几十个国家之多,但是在几千年前也有着大一统的帝国即罗马帝国,待罗马帝国统治几百年覆灭之后,代而取得欧洲统治权的不是哪一个帝国的产生,而是众多独立的国家的产生,时至今天也就只有一个松散的组织欧盟。再看看中国,秦王朝还只统治了短短15载,但在秦灭亡之后代而取之的是一个统一强大的大汉王朝。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没有统一欧洲的思想。在我们后世大骂秦始皇昏庸时,我不得不说“焚书坑儒”将古人浩如烟海的书籍付之一炬,着实是历史的一大损失,但从更长远的历史来看“焚书坑儒”不仅仅是始皇帝的头脑一时冲动,而是带着他非常巨大的野心与阴谋的。现在我们查询古籍,从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开史开始,二十四史本本可考,而秦以前的就只有《诗经》、《论语》、《春秋》等几本被始皇帝钦定的教科书了,再有就只能是口头流传的神话了,如黄帝战蚩尤、纣王妲己、文王易经等等均未见正史详细的记载。周朝几百年间天子的年号都不太清楚。弄的现如今出土的先秦时期的木简、绢书等等其内容要象破解密码一样来阅读。在这一时期一起消灭的还有秦以前的诸侯国的史料以及原先的以氏族为统治基础的原始统治关系,在人们的意识中对越人、鲁人、赵人的界限以不在那么明显了,所以在秦末年间那样动乱的年代也难以出现六国复国的现象,更别说众多的国家分立了。

  虽说“焚书坑儒”实现了秦始皇的统一民族的目的,但没能长期保持秦始皇家族对中国的统治,纠其根源还是要说到秦的指导思想上,秦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但失败了,这就为后来的汉武帝尊儒埋下了伏笔。

  2.“独尊儒术”的影响:

  (1)在中国现在的众多的人的意 识中对儒学的看法是很不好的,认为儒术是中国古代的一大祸害,我想主要还是因为这主要是统治者对儒术的独尊造成的,因为一旦独尊一种文化思想,那么其他的文化思想就无法正常地发展了。自从董仲舒的建议批准以后,汉代时期再生出来的一切文化思想都要站在儒家学说的法庭前遭受审判,判定其生存与灭亡或被改造。儒家哲学变成了封建制度最高的政治原理,变成了衡量文化思想的标准尺度。一切与这种原理相冲突的学说,即使比儒家学说含有更多的真理,也要从头到尾地被摧毁。

  (2)因为对儒学的“独尊”所以才造成了中央政府只注重儒家学者,只在儒学者中选拔官员,造成只有儒术才有实际的施展机会,在古时的人们读书的目的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能够实现这一伟大的宏志,就得从政,所以众多的学者都投到儒学这一官学之中。《汉书.儒林传.赞》中有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万余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以禄利之路然也。”就算有人多有百首穷经而至死不通者,但是为了官禄,也只好寻章摘句,以取功名之用。

  (3)读儒的人多了,自然其他学说的学者就大为减少,所以即使有那些不为功名说利诱的人,也会因为社会的不承认态度而放弃追求。所以对儒学的独尊,对儒学来说是为其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给其他学说却是关上了发展的大门。这也有可能是中国封建制度为何能长期统治中国两千年的根源了吧。在中国的两千年的封建思想中一直都是重农抑商思想统治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儒学的人性善的思想说造成的。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经济学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虽然我国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直至清末也没发展的根源所在了。

  (4)对儒家学说的独尊使得孔子变成了东方世界的罗马教皇,谁要批判孔学就是罪人,就是文化的叛逆者,使得儒学只能受到赞扬不许批判,从而致使儒学停止了其兼容的良好的发展风格,以至发展到了最后“一经说至百余万言”,造成中国的学术的裹足不前。

  (5)其实儒术并不是什么治国的学说,儒术更多的是一种做人的道理,主要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国家,所以儒术更多的是强调君主的各方面是行为,但是儒学思想中又过分地强调了君权的无所不能,所以才导致了中国的几千年中只出了几百年的盛世,这都是儒学的人治思想所造成的,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现在依然影响着中国的法治的进程。

  (6)在儒学的思想中君臣、父子、夫妻、男女之间的礼节操守等方面的要求极其严格,要求人们要安守本分,各安其位,虽说不是很合理,但是这极有利于思想道德的操守,这也是封建体系贯穿中华两千多年的至本所在。为现如今的思想道德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最终得不偿失,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西汉虽也有箝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扩大了儒学,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说到底,一个朝代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文化,都是为了更好的为统治者服务,如果当时儒学是比较适合秦朝的发展的话,那么“焚书坑儒”就不会出现在秦朝,又或者“坑”的是“法”是“道”,而如果不是儒学迎合了西汉的政权需要,那么“独尊”就不会是儒学了。当文化和社会相适应的时候,那么文化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加速该朝代的灭亡。

  所以,历史是历史文化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无所谓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在更广泛的领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在特定的环境下就会产生特定的事件。“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产生都是其特定的环境所决定的,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手段。
仲珊雨亭
2011-01-02 · TA获得超过8.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万
采纳率:14%
帮助的人:7720万
展开全部
【相同点】:统一思想借以巩固国家的统治;

【不同点】:一个重法,一个崇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阁楼上的猫
2011-01-02 · TA获得超过1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9万
展开全部
相同点:统一思想舆论!不同点:才疏学浅,不便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子不语无言
2011-01-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都跟儒家学术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