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绮贞的散文集《不在他方》

 我来答
野人无事不言L
2016-05-06 · TA获得超过141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24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3.9亿
展开全部
请原谅我忽略陈绮贞真正的第一本书《不厌其烦》。那一本我觉得充其量只是一个“哲学系”歌手的碎句片语。而在这本《不在他方》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而又全部交待出来的,陈绮贞。 歌词和字句,因为同一个创作者的缘故,而有了共同的味道。翻着这样的一本散文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感觉,是如此熟悉。好像我们在很早很早之前,便已经摸透了她文字的质感。但其实也仅仅是第一次的翻阅而已。 我急着看完这本书,急着想为这本书说点什么,急着想作为一个读者而非歌迷的立场,去为陈绮贞正名些什么。 但是当我看完了,坐在电脑前准备敲打些什么出来之后,却发现缭乱得无从入手。 就好像说,你觉得已经很明白了,但是拥堵在嘴边,一个字也吐露不出来。 那,我便一点,一点地,说一点。 虽说一直是陈老师的歌迷,但我觉得还不算是死忠粉。我和陈老师之间的羁绊,也就是会搜集她的歌来听,会去她的演唱会来看,至于她有什么八卦,她有什么来历,一概不是很感冒。所以常常会在陈绮贞的小组里,大家热议着陈老师的点滴,我也仅仅是站在旁边,默默地看了一会,面无表情地觉得“哦,原来是这样”。仅此而已。 但是她的文字,大概听多了,也想象着她如果出一本书,一本文集,会是如何的一个模样。 我觉得这本书,便有点像她在《DEMO3》里的喃喃细语:嗯,我们去了哪个地方,我们决定做一件什么事,什么让我觉得害怕,有时候希望妈妈可以快乐点,外婆其实是个多彩的女子…… 但又不仅仅是那么琐碎了。 文字,透露出了一个作者的剖析,陈绮贞不再是作为一个符号,她开始慢慢地,将她的思想、惶恐、疑惑、爱恶……展现出来。作者不就是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所思所得么? 好像是这么熟悉,又好像,“原来是这样子”的感觉。 这样的一本集子里 是思考。 在旅行上看见的:贫穷的国度,潮湿的城市,寂寞的老人,单纯的小孩,热爱舞蹈的人民,生病的夜晚,昏暗的街道…… 没有对名胜的膜拜,也没有对景物的追逐,留在字里行间的,是“我看见”,看见的点滴之中,变成“我”脑海中一切意义的存在。 看到了对待生命的一种方式:“然而生命的本质,到哪都不会变。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所以他们在快乐中歌唱,在悲伤中更要歌唱……唱出了色彩斑斓的眼泪,唱出了安静的日出,喧闹午后,温暖的夜。” 好像也碰到了生命的一种高度:“(在贫穷的史瓦济兰接触到的人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所有的幸运与不幸,就像是万花筒里的星星,命运之神不知道何时双手一转,有些星星就陨落,有些星星就永远孤垂在宇宙最遥远的角落。” 我们共同经历了思乡的寂寞:“而我提出(想不想念台湾)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想家想得不得了的时候。” 也经历了一场不是很顺畅的旅行之后,“撇去故意忘在衣橱里的旧货和二手衣,从柏林带回来的,竟然是不断发酵至今的反省。” …… 你会检讨着自己的旅行,自己看到的一切,变成了思想的符号之后,会是个什么模样呢? 也是生活点滴。 好像就是不小心打开了某个人的相册,涌进了很多关于“这位你所喜欢的歌手”身上,你未曾注意到的注解。 听苏珊薇格的演唱会,仿佛看见了一场精致的声音魔术; 哦,我们都喜欢的michel jackson的演唱会,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影响了最后要唱歌的形态与方式; 针对相片,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产物,它浓缩了“永远”和“此刻”这两种矛盾于一身。 而在“声音采集计划里”,那么多的声音中,知道“声音所能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还有多才的学姐,一起弹吉他的兴奋;还有年老的妈妈,学起了作画,稚嫩的手法将女儿描绘出来;哦,不识字的外婆,恣意地绽放又恣意凋落的人生影响了“我”的什么…… 哦,陈老师也是在这样,孤独的,而又认真地,把这些记录下来。有些变成了歌曲,我们听到。而有些,变成了文字,我们看到。 转自知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