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作文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05-15
展开全部
高考成功故事:
“差生”高三一年大逆转从三本到北大创奇迹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
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
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
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
,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
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
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
”。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
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
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
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
,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
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
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
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
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
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
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
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
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
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
,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
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
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
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
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
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
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
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
”,“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
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
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
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
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
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
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   同学却“不知道这世
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
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
: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
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
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
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
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
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
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
,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他
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
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
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
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
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
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
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
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
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
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
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
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
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
”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
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
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
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
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
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
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
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
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
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
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
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
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
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
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
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
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
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
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
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
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
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
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
、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
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
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
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
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他如此写道
:“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
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
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
朝闻通
2024-10-12 广告
厦门有咖科技新闻稿厦门有咖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其最新研发成果成功面世,标志着公司在智能科技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此次创新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更引领了行业技术潮流。为广泛传播这一喜讯,公司正积极筹备通过权威新闻发布平台,向全球用户及合作伙伴...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朝闻通提供
匿名用户
2016-06-22
展开全部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