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东山公园的历史
宜昌过去有一百多座寺庙,佛教曾兴盛一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兴福寺,始建于汉代。但论文化影响,还以唐代的东山寺为最。由于历史的变迁,这些寺庙都不复存在。而东山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存在了较长一段时间。最后的东山寺,也已湮灭了70年,我只能从仅有的遗迹努力想象着东山寺曾经的辉煌!
“东山”是宜昌城区的主山,为补风水故,于唐代建起了东山寺。《东湖县志》记载:“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东山之景物也。”这是南宋欧阳修的《冬至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中的一句。还有“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当然有诗人吟道:“独携此卷西陵泊,相逢邀看东山竹。”更有人赞赏有加:“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后代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夷陵名人雷思霈、清代严思浚等文化名人也曾慕名游览东山寺。 明朝工部尚书刘一儒为了方便到东山游玩的游客的食宿在山脚修建了东山草堂,吏部左侍郎王篆还为修缮东山草堂写了纪文,东山草堂一时闻名遐迩。登上东山寺的揽胜楼可遥望长江东去,与江南磨基山隔江相对。从城中望东山,暮鼓晨钟,竹木苍翠,白龙井内泉水叮咚。东山日出之时为景物最美,旧宜昌县府衙门门额上刻有“东山旭日”,此东山图画,遂成为夷陵八景之首。两位高官逝世后,也葬于东山之上。
到了近代,东山寺更是热闹非凡,川汉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把东山草堂作为接待社会名流的办事处,1936年,国民政府决定建设东山公园,园里保留了东山寺、昭忠祠和东山草堂,还有一座石牌坊:楹联为“百卉斗春秋拓东山一区游人应识从军乐,大江流日夜望西陵三峡过客犹生敌忾心”,抗战气息愈发浓烈。老舍等文化名流在逗留宜昌期间,曾作客东山。抗战前夕,蒋介石也曾登山眺望。
“枣宜会战”爆发,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他的灵柩在运往重庆途中在东山草堂停柩三天,数十万宜昌军民集于东山寺祭奠。此后,东山草堂和东山寺均毁于日军的炮火。上世纪七十年代,宜昌政府在东山寺的原址建立了烈士陵园,后来又扩建成为东山公园,到了2003年,又重建了东山草堂,草堂内设立了张自忠的公祭纪念碑。 今天的东山,地处市区中心地带,然而依旧绿丛掩映。站在东山的烈士陵园,市区的繁华尽收眼底,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香火旺盛,名士如流的唐境古刹。
2024-05-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