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谦的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1、在学术研究方面,张汉谦提出了熔焊接头特征区域划分新观点,不同特征区域形成过程和组织特点,提出了用舍夫勒尔图预测和表达异种钢熔焊接头不同特征区域的组织的新方法等学术观点。
2、在科研方面,全力开发工艺优良、性能良好的不锈钢焊接材料,解决了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焊接难题,将多种不锈钢焊条用于多个军工和大型民用工程装备上焊接性差的高碳钢、高强度和超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焊接,实现了低温预热或不预热焊接后无裂纹。
3、开发满足国内10万m3原油储罐用耐大焊接线能量焊接的高强度钢,并批量推广应用。发现Nb、Mo等元素在大焊接线能量钢热影响区催化作用机制,建立了成分、组织与生产工艺参数关系,对高强度钢板大线能量焊接特征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4、张汉谦负责的《大型石油储罐用高强度B610E焊接工艺和配套焊接材料的研究》项目,开发满足国内10万m3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配套焊接工艺,为批量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5、负责的《压力容器用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高强度调质钢》,弄清B、Ni、Cr在此类钢板性能影响特点,开发成功压力容器用610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20℃、-40℃、-50℃系列使用温度高强度钢板, 2006年6月19日,B610CF系列钢板通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技术评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汉谦
张汉谦在学术研究方面,提出了熔焊接头特征区域划分观点,提出了用舍夫勒尔图预测和表达异种钢熔焊接头不同特征区域的组织的新方法等学术观点,研究氢在焊接过程行为和影响,建立了熔焊过程氢扩散行为模型等。
这些学术研究结果,集中体现在本人2000年撰写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基金资助的《钢熔焊接头金属学》一书中。
完成国家、省和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参加的课题组全力开发工艺优良、性能良好的不锈钢焊接材料,解决了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焊接难题。
从理论予以解释和实际产品得到印证,所开发的不锈钢焊条推广到国内多家主要焊接材料生产厂,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条”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扩展资料:
简历
1980.10~1984.7 太原工学院焊接工艺及设备。
1984.8~1987.7 太原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1987.8~1990.11 太原工业大学焊接材料研究所助教。
1990.12~1995.11 太原工业大学焊接材料研究所讲师;期间在职攻读天津大学焊接专业博士,1995.4获焊接博士。。
1995.12~1996.11 太原工业大学焊接材料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6.12~ 太原理工大学焊接材料研究所教授1999.3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
1999.12~2003.12 太原理工大学焊接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4.1~2006.3 宝钢研究院 结构钢所、主任研究员。
2004.7~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生导师。
2006.4~至今 宝钢研究院 结构钢所、首席研究员。
2010年6月,任宝钢研究院(技术中心)结构钢研究所长。
2011年9月,宝钢研究院结构钢研究所更名为厚板研究所,继任宝钢研究院厚板研究所所长。
2011年6月,任宝钢股份厚板部部长助理,兼宝钢研究院厚板研究所所长。
2011年12月,当选宝山区人大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汉谦
2003年之前,在太原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注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新型焊接材料开发、工程推广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上,教研成果突出,获国家、省部多项奖励。
在学术研究方面,提出了熔焊接头特征区域划分新观点,不同特征区域形成过程和组织特点,提出了用舍夫勒尔图预测和表达异种钢熔焊接头不同特征区域的组织的新方法等学术观点,研究氢在焊接过程行为和影响,建立了熔焊过程氢扩散行为模型等。这些学术研究结果,集中体现在本人2000年撰写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基金资助的《钢熔焊接头金属学》一书中。将分形学理论引入焊接接头的行为研究和表征中。
在科研方面,先后完成国家、省和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参加的课题组全力开发工艺优良、性能良好的不锈钢焊接材料,解决了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焊接难题,从理论予以解释和实际产品得到印证,所开发的不锈钢焊条推广到国内多家主要焊接材料生产厂,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条”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多种不锈钢焊条用于多个军工和大型民用工程装备上焊接性差的高碳钢、高强度和超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焊接,实现了低温预热或不预热焊接后无裂纹。负责和参加的“RM-1型耐热不锈钢金属镁还原罐焊接材料及工艺”、“基于熔滴过渡理论的不锈钢焊条工艺质量研究”、“高效A101不锈钢焊条”、“异种钢焊接接头若干金属学问题的研究”等项目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三等奖等。研发的“RM-1镁罐焊条”获1998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一种测试焊条熔滴过渡的新方法》等获国家发明专利。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或技术推广要点
2004年1月到宝钢工作后,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用热轧和厚板的开发、配套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的研究,提出并践行将钢的焊接性作为开发新钢种优先考虑因素。2005年转入能源用钢开发领域后,面对国家石油储备、石化加工设备、中间产品储运、核电、水电、火电等能源建设所需的锅炉容器用高端钢材主要依赖进口,及时建议企业应瞄准能源高端用钢,负责起草和制定了宝钢2007~2012年科技规划能源用钢部分。加速了宝钢新开发产品的国产化和替代进口的节奏和步法。担任宝钢厚板产销研锅炉容器钢小组技术代表,利用宝钢产销研一体化平台,建立的跨部门虚拟团队,加速推进宝钢锅炉容器用钢开发、推广和应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用钢开发推进组》获宝钢股份“跨厂际、跨部门协同优秀团队”。目前,主持和参加公司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及上海市、中石化、中石油的高端钢板国产化攻关项目,以及消化吸收创新项目。主要业绩有:
(1)作为负责人之一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用610MPa级高强度调质钢板的研制》,开发满足国内10万m3原油储罐用耐大焊接线能量焊接的高强度钢,并批量推广应用。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大型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国产化攻关,宝钢分公司厚板厂5m厚板热处理产线直到2005年7月才开始调试。以本课题为依托,加强试验室研究,先利用上钢三厂热处理产线试制成功B610E高强度钢板,在5m厚板便调试热处理设备便开展工业试制。通过大量试验和研究,发现了Nb、Mo等元素在大焊接线能量钢热影响区脆化作用机制,建立了成分、组织与生产工艺参数关系,对高强度钢板大线能量焊接特征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为攻关组顺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技术依据。宝钢作为国家发改委《大型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国产化》项目参加联合攻关的钢铁企业之一,虽起步晚,但追赶快,后来居上。从2006年1月宝钢获得国家镇海石油储备基地2台10万立方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订单起,一年内实现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用20台10万立方国产高强度钢板全部由宝钢供应。通过技术营销,宝钢开发的B610E钢板已成功地推广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国内各种大型储备库10万m3原油储罐建设。到2008年1月底,订货总量达到139台。目前,宝钢已生产B610E高强度钢板10万多吨,市场占有率超过60%,成为国内最大供应商,为业主单位节约材料费超亿元。
(2)负责的《大型石油储罐用高强度B610E焊接工艺和配套焊接材料
的研究》项目,开发满足国内10万m3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配套焊接工艺,为批量推广应用
奠定基础。开发成功大型原油储罐用B610E高强度调质钢板和焊接工艺,解决了高强度钢板大线能量焊接问题,完成国产配套焊接材料研究。为宝钢钢板快速、批量用于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国内各种大型储备库10万m3原油储罐建设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家原油储备工程建设需要, 2006年8月,参加中石化15万m 3原油储罐国产化建造技术攻关团队,开展15万m3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及其配套焊接工艺研究工作,进行了大量现有施工设备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研究。2006 年底,国内独家开发成功的具有良好大线能两焊接适应性的15万m3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2007年3月,12~40mm厚B610E高强度钢板及其国产化建造技术通过专家鉴定。上海白沙湾国家商业储备库8台15万m3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的招标中,与日本JFE、住友同台竞标,宝钢获4台15万m3原油储罐高强度钢板订单和其他配套全部钢板,目前,全部采用宝钢钢板建成的4台15万m3原油储罐,2台完成充水试验,08年底具备投用条件。至此,15万m3原油储罐用钢板及其建造技术全部实现国产化,彻底打破了日本钢铁企业对特大型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的垄断,为保证我国今后大型原油储备基地建设工期,降低成本样板工程。
(3)负责的《压力容器用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高强度调质钢》,搞清楚了B、Ni、Cr在此类钢板性能影响特点,开发成功压力容器用610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20℃、-40℃、-50℃系列使用温度高强度钢板, 2006年6月19日,B610CF系列钢板通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技术评审,其中-50℃B610CF-L2钢板为国内钢铁企业首次具备生产资质。随后,一年多时间内开展技术推广,-20℃B610CF、-40℃B610CF-L1、-50℃B610CF-L2相继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和工程应用。2007年7月后,日本钢企突然停止向国内供应乙烯丙烯用-50℃610MPa级高强度钢板,致使原设计采用日本钢板的工程项目进展陷入停滞。宝钢积极配合业主、设计单位,参加由中海油、中石化的科技部门启动大型(丙烯、乙烯)低温球罐用钢板的国产化工程应用攻关工作。2007年10月后,B610CF-L2钢板陆续用于国内目前在建的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