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全部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说。既使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无所顾忌,能争先恐后的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那么,对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1、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2、让学生明确目标。
不时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却在干别的事情,课堂上老师找个别学生读书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老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4、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形成约定。
如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坐好了”、“小眼睛—看黑板”等。
6、持之以恒。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让我们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让新课程给农村孩子注入新鲜血液,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笑得更灿烂。
二、培养学生讲的习惯
由于部分家长和老师不重视幼儿讲话能力的开发。很多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闭。课堂上我们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说话的机会,不仅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达,千万不能工作太忙而拒绝听孩子讲话,这也是鼓励孩子“讲”讲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看”主要指“看书”。现在的孩子看电视时间过多,必须加以限制;同时,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书本上来。一年级学生一学期识字量在300~500之间,所以要引导孩子自己看书,除了对课本进行正常的预习、复习外,还要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间接地培养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做的习惯
适度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内,一定要专心,不能一边做其他的事一边做作业,作业要干净整洁,字迹要清晰工整。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自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培养学生思的习惯
“思”就是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学习中启发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追根问底。遇事儿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没关系,毕竟是孩子“思”的结果。
当然。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老师耐心的、配合、有意识的训练和强化。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发现,学生学习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说。既使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无所顾忌,能争先恐后的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那么,对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1、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2、让学生明确目标。
不时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却在干别的事情,课堂上老师找个别学生读书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老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4、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形成约定。
如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坐好了”、“小眼睛—看黑板”等。
6、持之以恒。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让我们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让新课程给农村孩子注入新鲜血液,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笑得更灿烂。
二、培养学生讲的习惯
由于部分家长和老师不重视幼儿讲话能力的开发。很多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闭。课堂上我们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说话的机会,不仅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达,千万不能工作太忙而拒绝听孩子讲话,这也是鼓励孩子“讲”讲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看”主要指“看书”。现在的孩子看电视时间过多,必须加以限制;同时,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书本上来。一年级学生一学期识字量在300~500之间,所以要引导孩子自己看书,除了对课本进行正常的预习、复习外,还要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间接地培养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做的习惯
适度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内,一定要专心,不能一边做其他的事一边做作业,作业要干净整洁,字迹要清晰工整。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自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培养学生思的习惯
“思”就是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学习中启发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追根问底。遇事儿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没关系,毕竟是孩子“思”的结果。
当然。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老师耐心的、配合、有意识的训练和强化。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发现,学生学习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