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月下独酌 【其一】[1] 花间一壶酒⑴,独酌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不解饮⑷,影徒随我身⑸。 暂伴月将影⑹,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⑼,相期邈云汉⑽。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⑾,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⑿,美酒三百杯⒀。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⒁,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花间一壶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⑵独酌(zhuó):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对:朝着。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暂:暂时。 伴:伴随。将:和。 ⑺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徘徊:来回走动。 ⑼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汉:“邈云汉”一作“碧岩畔”。相期:相约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⑾三月咸阳城:“城”一作“时”。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又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⑿穷愁千万端:“千万”一作“有千”。 ⒀美酒三百杯:“三百”一作“唯数”。 ⒁辞粟卧首阳:“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译文
【其一】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既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到遥远的银河再见面![3]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3]
编辑本段分段概括
【其一】 §1~§2 花间独饮(苦闷) §3~§4 邀月约影(看似热闹) §5~§6 皆不解饮(实则仍然孤独) §7~§8 暂伴行乐(无奈之举) §9~§10 歌舞相伴(醉态) §11~§12 醒后离散 §13~§14 相约仙游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分句分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花间一壶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⑵独酌(zhuó):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对:朝着。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暂:暂时。 伴:伴随。将:和。 ⑺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徘徊:来回走动。 ⑼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汉:“邈云汉”一作“碧岩畔”。相期:相约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⑾三月咸阳城:“城”一作“时”。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又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⑿穷愁千万端:“千万”一作“有千”。 ⒀美酒三百杯:“三百”一作“唯数”。 ⒁辞粟卧首阳:“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译文
【其一】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既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到遥远的银河再见面![3]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3]
编辑本段分段概括
【其一】 §1~§2 花间独饮(苦闷) §3~§4 邀月约影(看似热闹) §5~§6 皆不解饮(实则仍然孤独) §7~§8 暂伴行乐(无奈之举) §9~§10 歌舞相伴(醉态) §11~§12 醒后离散 §13~§14 相约仙游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分句分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396.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1-07
展开全部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展开了其矛盾的心里斗争。月影本是无情物,但为了及时行乐,也只能“暂伴”。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的一种心态。接着,对知己的渴望战胜了现实中的情况,李白在酒的作用下,产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情形。认为月和影都于自己产生了共鸣。在“我”歌唱的时候月被我感动了,在我跳舞时,影也随我一起舞动。然在这欢快之时,李白的孤寂之感却又悠然而生。感到现在我们虽在一起对饮买醉,交互情感。可是当醒来时便各自分开了。让读者也不由了产生了一种为其悲痛之情。最后两小句话峰又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当然,这里李白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他的最终思想。这只是他在现实中不得志的情况下才有的迫不得以的做法。所以这也注定了李白一生思想的对出世入世的纠结。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展开了其矛盾的心里斗争。月影本是无情物,但为了及时行乐,也只能“暂伴”。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的一种心态。接着,对知己的渴望战胜了现实中的情况,李白在酒的作用下,产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情形。认为月和影都于自己产生了共鸣。在“我”歌唱的时候月被我感动了,在我跳舞时,影也随我一起舞动。然在这欢快之时,李白的孤寂之感却又悠然而生。感到现在我们虽在一起对饮买醉,交互情感。可是当醒来时便各自分开了。让读者也不由了产生了一种为其悲痛之情。最后两小句话峰又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当然,这里李白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他的最终思想。这只是他在现实中不得志的情况下才有的迫不得以的做法。所以这也注定了李白一生思想的对出世入世的纠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