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爱国”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与“爱国”有关的诗句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杜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 杜甫
诗句出处及赏析: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
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泊秦淮》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过零丁洋》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2019-07-30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文学课代表
-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