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性研究

 我来答
百度网友2cd0b5c
2017-05-18 · TA获得超过611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04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251万
展开全部
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摘要 有效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同时不违背教学规律。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课堂的特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有效性 教学 高中数学
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束缚越来越严重,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长久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会被扼杀。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存在一定的梯度,教师要因材施教,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 1 数学语言的特点
课堂教学语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时离不开这个基本的和有效的工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高明,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反之,会导致教学的失败。没有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便无法进行。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独有的语言,因此,具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
数学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四点:科学性、启发性 、富有感情色彩、富有趣味性。也有相对忌讳的四点:含糊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语言、讽刺挖苦,容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冷淡鄙视,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语言、片面绝对,容易给学生的思维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点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简单来说在于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具有有效的学习行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课堂散发出最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精神状态的改变。从理论上来说,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将知识结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辨别特征就是学生愿不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教学效率有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是得到提高。 3 如何实现可能教学的有效性 3.1 加强教学教案的研究和设计
正确以及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案研究和设计的基本,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因此教师准备每一份教案时,都应该认真研究考纲,根据考纲合理确定授课内容,甚至需要细化到每一题的教学,每一份教案都应该明确写出教学目的,比如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生通过教学之后知识积累应该到达什么程度,使得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
3.2 重视课堂,着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何使得学生的知识网络化。重视课本习题、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数学解题方法的思想和基本方法进行强化都是数学教学有效性实现的有效方法。教师是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概念的关键点, 围绕重点设计题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关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3.3合理创设情境,正确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概念是抽象的、比较难以理解的。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是人类认识的规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或模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概念。认识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做出归纳的过程。因此,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应该逐渐被淘汰,转而实现现代高效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不断前进。
3.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
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实验有效性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无尽的关爱,在生活中也应该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关怀和帮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充分体现了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永远是知识的承担着,如何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积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教育中,教师永远是高高在上,不能很和谐的和学生融入到一起,而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一定程度的转换,走入学生之中.与学生相处,同喜同乐,共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善待每一位学生,给于他们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赞许、多一点的宽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体验到被尊重、被理解.在学习中投入更大的热情.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生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数学教学才有效。 3.5 用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诸如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自学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高中阶段这个现象尤为突出。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知道:数学课本中包含的很多概念较为枯燥,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只是难度有所加大.部分学生逐渐掉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任何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愿望是能被人欣赏。”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用赞许的语言鼓励学生,用欣赏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 3.6 做营造同学互助的学习氛围
很多学生可能依然有这样的困惑: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敢去请教老师,向同学请教又怕别人觉得自己太笨。这种现状近年来有逐渐严重的趋势,适时开展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知识点靠自己可能很难理解和解决,而依靠大家的力量却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如果自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对于问题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作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很多小组,全面考虑和权衡学生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和分工。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而教师这时候要学会倾听,对于小组内和小组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达到求同存异,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也是提高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准确而全面把握每位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世界观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只有正确积极的心态才能处理好学习与情感的关系。
总之,要想高质量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认真理解教学理念,把握好教学方法,执行好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之心、育人之力。学生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健康的求知心态,积极与教师互动,积极与同学互动,在学习好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茂芳 数学观点与数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4,(7). [2] 赵振威,章士藻(1994)《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范正君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19)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教学的内涵、原则等入手。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笔者从教多年的实践。围绕着行为常规养成、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差异教学、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的渗透、精心设计和谐的师生对话这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期间也简单谈谈采取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又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许多同学只是为了高考能考好一点的成绩,此外毫无动力,所以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威逼利诱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最后即使学数学,又有很多同学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潜伏于“题海”中,以为学数学就是作题目。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老师应从根本上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从各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用途;数学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确实的脑力的艺术。有效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外,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并有效促进数学思想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应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当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把数学融入他们的生活、融入其它课程尤其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中,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它来思考生活和以数学的方式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 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说得通俗一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一定的时段内,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的?学完以后对数学的态度是更热爱,未有变化,还是变讨厌了?下面我以三角中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为例来解释一下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如果通过一定时段的教学,(1)最后检测到学生能正确应用公式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求两角的和与差的余弦,则可以称为有效果。(2)如果通过这时段的教学,学生除了能做
到(1)以外,还能结合以前学的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来求值,并且会逆向运用公式对三角代数式进行化简,则可以称之为有效率。要有效益,则应在关注学生学会了没有,学了多少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如何学的,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怎么样?本课可以从引导探讨15cos怎么求?让学生猜想、验证否定以后;再提出可以以求代证。通过回顾前面几节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醒悟到用单位圆这个好工具,然后一起讨论如何构造两角的差角?如何寻找等量?最后让同学尝试化简等式。通过这一个过程,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与内容,而且掌握了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最有意义的是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魅力、数学的美,还发现自己的潜力。这些对学生长期学力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效应。 (二) 有效教学的原则
确保有效教学的原则,包括: (1) 互动的师生关系原则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流。因此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只有教学的形式外衣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双向、平等、理解的人际关系。
(2) 启发式教育原则
教师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学而不推着他们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而不发是启发式的精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一是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二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精细化备课考虑各种细节如:板书设计、情境创设、旧知迁移等都应有助于学生开发潜能发展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四是精选课后练习,不给学生作对他们来说太难或太容易的题目。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有效的常规养成策略培养良好习惯
所谓常规,就是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长时间后不需要你检查就会自觉的日常行为。我针对所在学生基础较差,习惯不是很好,坚持从小处着手。如要求
同学在上课前就把课本、笔记本、演算纸准备好;每周都要对本周内容作一次整理;要求同学都备好错题本,将每次测验中的错误都整理上去且作出分析;所有的同学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分层学案,做好预习工作。习题的格式要求在右边空出一部分来画图和订正错误及写体会。
常规虽很细微,也不起眼,但细小的常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如作笔记、周周检测等能及时复习基础,调控偏差,使学生基础扎实;而错题改正能帮学生及时查遗补漏;用学案指导预习一方面使学生上课听课更主动、更深入,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实践表明采取和执行这些常规以后学生感觉学习是很规范的行为,思路也比以前清晰快捷,学习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识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通常我们都会非常细致地制定认知目标而且也很好地落实它们,但对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如精心创设数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机;通过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构建有效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毅力;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有效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关键点在“情”上,老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民主平等的对话为主。课堂教学提问一定要有层次,不可一味拔高要求,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跳一跳能取得成功的愉悦感。提问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同学提出对他来说是恰当的问题。
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我先创设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国王的对话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来学习求和;接着我提出“把这个问题如何一般化?”给学生时间不但讨论出本堂课的课题,而且让他们体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然后与同学一起探究求和的方法:如类比等差的方法等等让他们不断的碰钉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毅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提出能否回归定义最后一起探究出乘公比错位相减相消法;最后给出一组变式练习,巩固所学,发展能力。
(三) 关注学生差别,采取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各项品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自内心精神世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互不相同的,差异教学把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别当作资
源,作为教学的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
学生差异有几大特征:(1)普遍性:学生在学习的速度,认识的方式,和学习的风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有的同学比较擅长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有的同学则习惯形象的直观解释;(2)复杂性:人的智能由多种智力形式通过不同的组合而成,不同的学生在遗传、环境及父母的熏陶下各种不同的智力形式拥有的量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学生差异主要在于智力的组合形式的差异;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智力形式发展也不可能平衡;这种智能差异外在就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他们被考虑时这种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的效果不在于学生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聪明,哪些方面变得聪明。(3)发展性:学生的个中智力一直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这需要教师经常了解学生,随时调整教学;(4)可塑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不同的差异存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但也要重视潜能的开发,反对以照顾学生差异为由忽视开发潜能的作法,因为学生还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且复杂多样的。老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内容要采取多样化的处理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处理:
制定差异性、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挑选不同程度的内容使优秀学生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学、有所发展;实行“弹性学习小组”,按智力、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在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考虑到差异中的共性把学生分为A、B、C三层。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每个学习中由各层中的一个优秀、三个中等级、两个较差的几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优秀的学生可通过把自己的思维方法教给其他同学,提高表达能力,及锻炼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概括本小组的活动成果而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中等学生在交流中,通过借鉴优秀生的方法,学会思考方法、通过对比可找到自身的差距。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交流中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搞懂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使得以后学习、听课的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对学生制定分层目标: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当然目标分层不是对号入座,而是动态的,任何学生都可从低到高的攀登。最后分层应具有“保密性”只要做到老师心里有数,方便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干预和调控,至于如何分成这样的小组一定要对学生“保密”。 (四) 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再创造教学理论:反对把事先创造好的完整的体系硬
塞给学生,反对纯粹以数学内容为中心,强调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他认为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最容易创造的科学。数学本质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数学的建立从观察到猜想,再到证明或反驳,最后得到真理。数学不需要象物理、化学那样搞实验,且它的结论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独立获得。至于符号、定义则是为了将发现的真理系统化或方便相互交流才引进的,它们并非数学的精髓。
利用“再创造”教学这一原则,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教,就像音乐、艺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学习一样。教学中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课堂一开始教师提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数学家经历创造的过程一样,观察、实验、用直觉或推理(如: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性质、法则、公式)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的知识。
“再创造”教学除了在性质、规则等利于创造的内容可大显身手以外,也可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如棱柱的概念按一般教材的处理顺序是:先讲多面体的概念,作为特殊情况引出棱柱的定义,再讲性质和判定。我在实践中“按创造”原则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给出一系列棱柱或实例(包括说明已知条件),告诉学生这就叫棱柱;接下去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学生经历上述过程以后会发现棱柱的许多共同性质;鼓励学生探究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比如由一个性质推出另一个性质,且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出发点去推其它的性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棱柱的概念,而且自己的再发现活动学会了怎样定义一个数学概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的策略
要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决不能只顾眼前或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培养。要让学生重视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观念。思想、观念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施加深刻、稳定、持久的影响。
虽然平常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越来越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中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未抓住渗透数学思想的机会;在小结中不重视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归纳概括;有一些老师对思想方法的教学缺乏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实施,临考前集中突击。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 把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数学是知识原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统一体,其
中思想方法是对概念原理的本质认识,是分析和处理数学问题所采用数学具体方法的指导原则。它的掌握与运用不是靠临时突击,而是靠反复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性质中逐步形成的。为此努力挖掘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结合知识有意渗透才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最佳途径。比如数形结合在高中有两个地方是培养的绝好时机:三角和解析几何,在三角中抓住单位圆、三角函数的图像、及三角比的定义不断的进行数与形的互化;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研究中,结合常见的四大曲线的研究反复渗透:曲线的方程是什么?怎么求?从方程可研究出曲线的哪些性质。
(2)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从整体上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对各章节的内容要求系统深入的研究,制定各单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把握每种数学思想方法明确讲授时机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目标和序列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本单元知识的特点出发,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恰当的难度。如在函数关系的建立这一单元要明目标是确培养建模的思想,但起点要恰当,题目难度要适中,可以先选一次模型、二次模型,及简单的分段模型中的较典型例题,关键是培养他们建模的思想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
(六) 课堂组织采取对话的策略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新的世界相遇,与新的自我相遇。他们必须同新的世界、新的自我、新的其他人对话。鉴与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一定是一种“对话”的环境。
教学中的对话以教师的指导为特征的,对应教学过程的阶段而设计和展开的活动,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功能。不要搞“假对话”即只让学生回答是或否,或让他们只想老师所想,讲老师所讲,教师要多研究对化的设计策略。老师要作很好的引路人,但不能用绳子牵着学生走,这要求老师把一些概念、方法设计成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自己学会它。在此引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表达我对该策略的理解:“泄漏以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甚至是‘罪恶’”。
如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课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请同学们算以算log2 4 和log2 16并求log2 16×4 (2)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log2 16 × 4与log2 4和log2 16的关系? (3) 这一关系推广到一般应表达为什么形式?这个关系式恒成立吗?
(4)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用更一般的数值验算,这能说明该式恒成立吗应怎么办? (5) (在同学提出要证明时)问证明是什么意思?(用已知的真理来推导它)鼓励同学展
开联想哪块内容与对数有密切联系,从而引导证明策略:化对为指。
(6) 鼓励同学类比猜想loga(M/N)=
loga M^P=
并说明猜想的理由,并尝试证明。
三 开展有效教学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所教的学生普遍反映数学有趣,有用,而且都说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我从不布置超过一小时的作业,但每届毕业生的成绩在同一层面学校一直位于中上游水平。总之教师要领会二期课改精神,更新学习观念,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一味搞题海战,精心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要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 2戴丽萍《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
3 G. 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译)
4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