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是什么意思?
能同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的人,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
1. 出处:这句话出自《六韬·卷一 文韬·文师第一》 ,原文是: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核腔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悄链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2. 作品简介:《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改运衫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 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原文: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卖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中樱圆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颂亏!”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