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得五鼎食,死亦得五鼎烹”是什么意思?
"生不得五鼎食,死亦得五鼎烹"是一句典故性质的语句,出自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列子》一书,意为生活中无法享受奢华的美食,死后却可能被煮成珍馐美味。
具体解释如下:
"生不得五鼎食":指的是在生活中无法享受到极度奢华的美食。"五鼎"是古代帝王享用的盛器,象征着极度的奢华和富贵。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现世无法达到至高级别的享受和物质富足。
"死亦得五鼎烹":指的是即使在死后,也可能被煮成美味的食物。这里的"五鼎烹"是指被烹煮成珍馐美味的象征。这句话暗示了人在生死轮回中,无论贫富贵贱,都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
总的来说,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贪婪追求奢华和富贵,因为在死后,一切都将变得无关紧要。它也反映了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无法预测性。
意思是: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
五鼎指羊、豕、肤(切肉)、鱼和腊等鼎。五鼎是卿大夫礼,意思是要活的轰轰烈烈,受人尊敬,不枉此生。
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原文(选段):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释义:
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你从束发游学以来已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