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1、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马上有的同学想到了砖可以造房子、垒鸡舍、修长城。有的同学想到古代人们把砖刻成建筑上的工艺品。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砖可以用来打坏人。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的回答应该得高分,因为他把砖和武器联系在一起了。
妈妈买回一条鱼,问女儿:“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女儿想了想:“烧鱼汤。”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
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妈妈和女儿的这一番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家长不要给孩子一个“唯一的答案”“绝对的答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孩子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2、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
而思维定势能使孩子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首先要鼓励孩子的“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
3、鼓励孩子大胆质疑
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要鼓励孩子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孩子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4、、学会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其次,反向思维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看法。但是反向思维并不违背生活实际。
我国生产抽油烟机的厂家都在如何能“不粘油”上下功夫,但绝对不粘油是做不到的,用户每隔半年左右还得清洗一次抽油烟机。美国有一位发明家却从相反方向去考虑问题,他发明了一种专门能吸附油污的纸,贴在抽油烟机的内壁上,油污就被纸吸收,用户只需定期更换吸油纸,就能保证抽油烟机干净如初。这就是反向思维的典型实例。
孩子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首要重点,就是要让孩子自由,让孩子身心自由,发挥自己本身的想象力,探索能力,以及创造力,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天马行空,各种各样,家长可以去观察孩子,会得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向孩子提出发散性问题,可以引导孩子发展智慧。”他认为经常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思维发散。
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教材,跳动着快乐的音符,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一定要利用好这本活教材,随时随地地进行发散思维的引导,只要用心,你会发现孩子任何调皮捣蛋的行为都可以附上有意义的教育。
比如,我们在做饭时,孩子常常会到厨房捣蛋,你就可以把他的这些捣蛋稍加引导,用择菜的叶子摆出漂亮的图形或者小动物的样子,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
如果他摆弄洗菜盆,你可以问他:“宝贝,这个盆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呀?”他可能会说:“洗菜用的。”这时你要继续发问,“还能做什么呢?”让孩子开动小脑筋,思考各种各样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父母精心设计提问的方式才能引起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有些家长总喜欢问孩子“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孩子往往不能对于自己的答案给予合理的解释,家长的这种问话方式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那么,下一次他就恐惧回答了。不妨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快速地转动起来,思维更加的活跃。
二、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孩子进行发散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与孩子都唯书是从,认为只要书本上说的、老师教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这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训练是非常不利的。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有与老师、教材不同的见解,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我家大宝现在读二年级,平时和家长聊天时,经常有家长说现在的数学题目太难了,与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我们那时只要认真一些,计算准确就能拿高分,现在不一样了,题目特别难。
为什么难呢?因为现在的数学题目更加灵活,考察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思维僵化,出题人只要换一种说法,孩子就懵了,不会做了。另外,还经常出现一道题目要求两种解法,这考察的就是孩子的发散思维,要求孩子从不同的路径去解决问题。
三、打破常规、定势思维对孩子的影响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常常会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已知的一些经验来对事物做出判断,这就容易使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比如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在什么情况下2大于5,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很难想出答案的,让很多大人都颇感头疼,而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却不假思索地回答:“剪刀大于布”。
孩子的生活、社会经验少,所以他们做事、思考问题的一些方式常常会令成年人耳目一新,比如成年人都习惯竖着切开苹果,但小朋友不同,他就可能横着切开,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漂亮的星星了。成年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一些弱势,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四、鼓励孩子去质疑,大胆提问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乖一点,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回家规规矩矩地温习功课,对别人的话从来不质疑,不顶嘴。这样的乖孩子真的很好吗?不会质疑的孩子往往创新能力较差,他们总是一板一眼地去完成别人安排的“任务”,墨守成规。
纵观中外历史,只要那些敢于质疑,敢于大胆向权威提出挑战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比如我们熟悉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从小心中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总是问父亲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才有了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落体理论。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质疑,大胆地提问,家长要有足够地耐心,千万不要因为他问不完的问题而训斥孩子,保护好他的好奇心,积极鼓励他去质疑,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是大有裨益的。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可能会发出转换作用”。
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如果我们用发散思维去看待我们的孩子,不以孩子的成绩论成败,我们就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让孩子具备了创新能力,孩子就会多了一个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