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前几天县优质课评选在我校举行,听了一节财务会计课,讲得是“银行本票”这一节,当时印象最深的是这位老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人分配一个角色(有人演银行、有人演工厂等)来模拟银行本票的核算程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想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这位老师做到了。回来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同样教得是财务会计,我的课堂气氛就不是太好,问题究竟在哪呢?怎么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好一点呢?仔细研究了一下我觉得要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要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它变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你的语言如此风趣,时常让学生感到惊喜、有趣,他们当然会喜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会认真听你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作为一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每一句话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教会计的老师,这方面更要注重,把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换成生活中幽默的语言我相信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
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都站在三尺讲台上,看上去很威严、令人不敢亲近,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敢正视老师,更谈不上响亮地说话了,即使是声音较响亮,那也是因为害怕而不得不响亮地回答。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虽然很努力,但缺乏创新精神。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会学习,还要有创新精神,而培养新型人才主要依靠教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响亮地回答。走下讲台,并不是意味着失去为人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你的威信,而且会有效地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包括心理距离),他们会觉你和蔼可亲,可以信任,因而会乐意地响亮地回答你的问题。课间时,不妨牺牲一点宝贵的休息时间与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职高生更是如此。他们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自我。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成一组,他们一起阅读课文、积极地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一个同学提出问题,然后大家讨论。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使用。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化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喜欢以这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效果也较理想。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满足他们爱自我表现的欲望,学习任务在愉快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先前站起来不敢发言的学生在小组里会响亮地抒发自已。当然,在组织小组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范围、要求,让这种学习有秩序地进行。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以这种形式进行,不仅气氛活跃,效果也特别好。
四、多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被动的,而发现问题则是主动的。以前,老师提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总是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久之,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烦人的任务。哪有兴趣可言?课堂气氛可想而知会沉闷不已。要改变这种现象,要大胆放手,给机会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性的、有争论性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己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非难事,多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些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等得到充分的提高;这样,形式不再那么单一,自然不会让人觉得乏味。上课就像人吃东西一样,某种东西吃多了,会腻;学生老是上没多大变化的课,兴趣就会全无。我们作为老师,要多思考,多作变化,多带些惊喜给学生。世间万物都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不然,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2020-10-21 · 百度认证:北京易查分网络技术官方账号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介。课堂用语是否清晰、简练、生动,是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果。
2、随时关注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发现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可以讲几个笑话或者故事来调节气氛。
3、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包括语言交流,也包含一定意义上的眼神交流。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知学生之底,设适中之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设置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不因问题过于简单而厌烦,也不因问题过于深奥而心灰意冷。设置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让学生获得探究后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强烈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犟龟》(七年级语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犟龟的“犟”,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建筑论文发表难?遇到了哪些困难?它又是怎样面对的?2、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这是谁的婚礼?3、小乌龟的“犟”值得吗?4、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种“犟”?这篇文章是童话,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就有兴趣,再加上这四个问题不但不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只要学生认真读课文,动脑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很好回答的;而且第二个问题在文中就可直接找到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就是有话可说,学生的表现欲不就被激发出来了吗?表现欲越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就越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课堂气氛还会不活跃?
二、学科间要相互渗透
语文科不是一座孤岛,让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做到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多彩,不单调而更加有有兴趣。
记得十年前我在教《木兰诗》时,就大胆地把音乐课的内容渗透到语文课中去了。《木兰诗》这篇课文较长,当时要求学生背诵,感觉确实有点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我就想到如能把《木兰诗》唱出来。因为中学生都喜欢唱歌,如把课文内容当歌词唱出来学生不但记理工论文发表得快,而且还记得牢。但我不会谱曲呀?怎么办?当时社会上正流行唱琼瑶的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的主题歌——青青河边草。那调子用来改唱《木兰诗》正合适。讲完这篇课文后,当学生听说要背诵,全叫苦了。于是我就问:你们会唱“青青河边草”这首歌吗?同学们边回答边开始唱了,我没打断他们,等唱完了,我便说:“这首歌的调子很好听,也好唱,看看谁最聪明,能把《木兰诗》这篇文章用“青青河边草”的调子唱出来。同学们一听,可兴奋了,顿时教室像炸开了锅,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唱了起来。估计同学们都唱了一遍后,叫同学们一起唱。真不错!除了两个换气的地方没有换好外,别的地方唱得还不赖呢!再让同学们唱了两遍后,学生们基本上都能背全文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课堂气氛会不活跃吗?
三、把讲台让给学生
教学教学,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学。从古到今,讲台天经地义就是教师的专利。其实不然,我认为,如今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好奇心、好胜心、自我表现欲都特强,教师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我表现欲的激发和展示是一个人一生成功的起步。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产生并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自己种的瓜分外甜,自己捕的鱼分外鲜。抽时间把讲台留给学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手段之一。
记得我在上《诗词五首》(七年级语文)时,第一节课时我上了前两首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选一名组长,让每组学生共同“备”一首诗或词,然后由每组选派代表去讲台上当一回小老师,其余学生当代表的“军师”,按教师讲前教育论文网两首时的方法、步骤进行讲解。没想到,第二天上课时,这三位代表讲课还真有模有样的,有点“小老师”的味道。特别让我高兴的是,因为“备课”人不止一个,“小老师”讲授的内容比我讲课时还全面。台下的学生不知是兴奋还是也作了更认真的预习,发言学生比我上课时还多。整个课堂热闹极了,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有反驳对方观点的;有提出新的见解的……这哪里是课堂,这就是一个讨论激烈、有序的大讲堂。留给老师我的只有强调重点的份了……
所以,老师大胆地把讲台让给学生,才会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才会更好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且,这样的课堂不但不单调,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但活跃,而且师生也难以忘怀。相信那节课学生讲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也会铭记于心。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只是以上我所感受到的那几点。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道远,只有同行们携起手来,共同去探索、去创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