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
项羽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恨秦国,恨秦国的制度,所以他不想当秦始皇第二,而是要抢够了东西回老家建设家乡。
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什么分封,郡县只要能够打败对手,让老子舒舒服服的就是好办法。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刘邦剪灭异姓王大体完成,乱世持续一共只有15年时间。
这次社会重塑和统治集团换血,速度极快,为什么呢?
这场变局和战乱的本质因由,其实是道统人心的紊乱,而不是制度不够先进。
秦以武力兼并六国,以集权代分封,在关东地区一直是处于舆论风暴眼。
秦始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因此,秦朝的高压苛政路线,也是舆论无法统合的一种应激策略。
这个过于刚性的路线反而加速了秦朝的崩溃。
项羽当不上皇帝的直接原因.
唯好以力压人,不懂以德服人,毫无政治头脑和远见。
本来楚怀王为了搞分化平衡,让项家军从北路攻秦,与秦军主力战略对决,以便消耗项羽。
又派刘邦从南路攻秦,摧城拔寨。
约好先入关中灭秦的封关中王。
刘邦一路上是招贤纳士,能抚就抚,该屠必屠。
他对先入关中看的是很重的。
赵国司马昂军也想抢入关中的机会时,刘邦二话不说就对赵国友军发动攻击:敢跟老子抢头功!?
刘邦这是瞅准了抢先入关的巨大政治福利。这政治福利是什么呢?就是名望。
灭秦以前的刘邦,要说名望,不过就是项家从前的一员心腹猛将级别的。
但灭秦以后,尤其是刘邦在关中那套收买人心的教材级政治安抚手段使出来后.
绝对就是与奇迹般消灭秦军主力的项羽平起平坐的威望了。
加上天下共主楚怀王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天下都知道刘邦要接盘当时实力最牛逼的秦国地区,即将成为关中王。
刘邦携灭秦换代之功,天下无不耳闻敬仰。
灭秦后是有一大批人才和士卒主动投效刘邦阵营的,知名的有韩信、陈平等。
秦地人心也都希望温和派刘邦能做关中王。这就是名望的魅力。
刘邦能以一介平民8年成就帝业,
这次灭秦之举的巨大声望,使其迅速获得诸侯合法性,甚至一跃成为诸侯领军人物。
否则,范增怎么赶着想杀刘邦而不是别人呢?
项羽一回到楚国,就赶走义帝到偏僻地方。又干脆在路上直接派人杀了义帝。
怎们评价呢?义帝的号召力就算还赶不上汉献帝,把曹操换作项羽,也不会这么就把义帝杀掉。
换作刘邦,一定会把义帝放在身边,借其名义对敌对诸侯搞点发难理由,至少也让义帝替自己背点政治黑锅在取而代之。
至少至少取而代之,也有个禅让过程吧.
起码征伐师出有名吧,可项羽偏不,看你不顺眼就打你,不需要理由。
项羽这不明不白就把共主干掉了,就是没有政治头脑的首要表现啊。
而刘邦,则是爱谁当王当王,只要现在能帮我,日后再算账,绝不凭一己一时之喜好犯浑。
后来人家借皇帝名分搞死诸侯王,就省去很多徒劳的军事消耗了。
舆论这东西,绝对不是王朝建立的充分条件,但是王朝建立的必要条件。
建立政权后,大多数老百姓都指着鼻子骂你,地方豪族发点武器就愿意跟着去干你,怎么称帝?
上半年还跟孙子一样的刘邦一打招呼,下半年诸侯们就联合起来扑你都城,怎么称帝?
项羽人在徐州,连紧挨着的山东都搞不定,怎么称帝?
在项羽脑海里完全没有道统、人心、合法性这类东西,完全搞不清政治需要什么,怎么称帝?
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怎么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