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
从理论上来说,每种算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实际上由于测量有误差,所以要尽量利用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消除偶然误差,所以放弃左图的方法一,而采用方法二;右图中与左图方法二的思路相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速度与位移的测量值。
只是经过计算变换以后,右图代入的是位移值,不如左图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来表达那么直观,实质是一回事。
不管怎么求平均加速度,核心公式都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增量,用逐差法是为了降低实验偶然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都是正确的。方法一中求出每个相邻段的加速度再求平均,方法二中4点为一段,(时间是3T),逐点迁移,使用多次再求平均,就降低了误差。
扩展资料:
逐差法不确定度
例如牛顿环实验
其中k=1,2,3,4,5.共测10个环的直径,d1<d2<……<d10 [1]
x的a类不确定度为
(这里取d5d10,因为这样计算得到的不确定度最大,比较保守)
牛顿环实验的b类不确定度要用配对的数据计算,本例中不能用d10d9计算b类不确定度,因为逐差法中d10和d5才是配对的。
加速度逐差法
a类不确定度算法类似
线性回归
要想更精确地求出拟合方程,可以用线性回归的方法。
逐差法适合手工计算,线性回归一般借助excel或统计软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逐差法
a1=(x4-x1)/3T² a2=(x5-x2)/3T² a3=(x6-x3)/3T²
所以 a= (a1+a2+a3)/3 = [(x4+x5+x6)-(x1+x2+x3)]/9T²
运用公式△X=at^2;
X3-X1=X4-X2=Xm-Xm-2
当时间间隔T相等时,假设测得 X1,X2,X3,X4 四段距离,那么加速度
a=【(X4-X2)+(X3-X1)】/2×2T2
扩展资料:
两个正整数,以其中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并以差值取代原较大数,重复步骤直至所剩两数值相等,即为所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
259,111 ==>259-111=148
148,111 ==>148-111=37
111,37 ==>111- 37=74
74 ,37 ==> 74- 37=37
37 ,37 ==> 259与111的最大公约数为37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逐差法
从理论上来说,每种算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实际上由于测量有误差,所以要尽量利用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消除偶然误差,所以放弃左图的方法一,而采用方法二;右图中与左图方法二的思路相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速度与位移的测量值。
只是经过计算变换以后,右图代入的是位移值,不如左图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来表达那么直观,实质是一回事。
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逐差法的要点,是所取的各个区段有部分是重叠的。逐差法的优点在你的图片中(左图)已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