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得天下之后杀了哪些大臣?
展开全部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上面说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个王中的徐达、常遇春。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而咱老百姓通过评书所熟知的刘基(伯温)、汤和、胡大海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随太祖东征西讨。朱元璋因为早年邵荣的反叛,对大臣的疑心渐重,派了颇多外甥、侄子、义子进入各路大军的领导层,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其“气量深宏,人莫能测其际”。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军队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渐接替徐达与李善长共同主政中书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记得死时只有40岁出头。这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经没有对自己忠心的人能够牵制李善长、胡维庸等人了。朱元璋怀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将医治李文忠的医生全杀了。李文忠卫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邓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从其卫列六公看,他的地位应该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曾作为征南、征西将军评定云南、打到昆仑山,出甘肃西北数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还早,享年也仅40岁出头。
这里插一句,《明史》上讲,明朝疆土远胜于汉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对疆土不是很关心,希望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
六公之中的冯胜和李善长是被朱元璋杀了的。
冯胜和其兄国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将,但国用死得早。国用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人之一。曾经俘虏数万士兵。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从数万人中选出500士卒夜间为自己护卫,其他亲信护卫全部撤离,只留国用一人做伴。冯胜也是个帅才,可惜也贪财。常遇春死后,逢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徐达居中,李文忠、冯胜居左右。徐达打败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军亦败北,唯独冯胜所将大胜,可见其能力。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前文说到,朱元璋治军之严是不亚于中共的,因此对冯胜极为不满,切责之,不赏,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罢兵权,又多次复兵权。徐达、李文忠死后,军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冯胜。从这个程度上讲,朱元璋手下大将尽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将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国家功勋最著的八名大臣中,冯胜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颇为朱元璋忌讳的。终于在蓝玉案爆发时,冯胜坐镇西南,当地公侯皆听其调遣。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从招回冯胜,不久赐死。
李善长的死,比较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长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劳不亚于徐达,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维庸案爆发后,尽管李善长暂时未被牵连,但胡是李推荐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许或知而不报胡的反情,这比较合情理。李善长眼看要善终了,结果70多的时候,终因为天上掉下几颗流星,需要杀大臣应天象,结果李被杀,株连家人几十口。
六个国公中,徐达善终,常遇春、邓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上面说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个王中的徐达、常遇春。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而咱老百姓通过评书所熟知的刘基(伯温)、汤和、胡大海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随太祖东征西讨。朱元璋因为早年邵荣的反叛,对大臣的疑心渐重,派了颇多外甥、侄子、义子进入各路大军的领导层,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其“气量深宏,人莫能测其际”。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军队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渐接替徐达与李善长共同主政中书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记得死时只有40岁出头。这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经没有对自己忠心的人能够牵制李善长、胡维庸等人了。朱元璋怀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将医治李文忠的医生全杀了。李文忠卫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邓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从其卫列六公看,他的地位应该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曾作为征南、征西将军评定云南、打到昆仑山,出甘肃西北数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还早,享年也仅40岁出头。
这里插一句,《明史》上讲,明朝疆土远胜于汉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对疆土不是很关心,希望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
六公之中的冯胜和李善长是被朱元璋杀了的。
冯胜和其兄国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将,但国用死得早。国用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人之一。曾经俘虏数万士兵。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从数万人中选出500士卒夜间为自己护卫,其他亲信护卫全部撤离,只留国用一人做伴。冯胜也是个帅才,可惜也贪财。常遇春死后,逢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徐达居中,李文忠、冯胜居左右。徐达打败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军亦败北,唯独冯胜所将大胜,可见其能力。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前文说到,朱元璋治军之严是不亚于中共的,因此对冯胜极为不满,切责之,不赏,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罢兵权,又多次复兵权。徐达、李文忠死后,军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冯胜。从这个程度上讲,朱元璋手下大将尽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将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国家功勋最著的八名大臣中,冯胜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颇为朱元璋忌讳的。终于在蓝玉案爆发时,冯胜坐镇西南,当地公侯皆听其调遣。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从招回冯胜,不久赐死。
李善长的死,比较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长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劳不亚于徐达,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维庸案爆发后,尽管李善长暂时未被牵连,但胡是李推荐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许或知而不报胡的反情,这比较合情理。李善长眼看要善终了,结果70多的时候,终因为天上掉下几颗流星,需要杀大臣应天象,结果李被杀,株连家人几十口。
六个国公中,徐达善终,常遇春、邓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