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帝国的毁灭?对于希特勒你怎么看?

 我来答
百度网友2793b74
2019-06-18 · TA获得超过714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万
展开全部

《帝国的毁灭》敏锐地捕捉到了第三帝国道德的崩溃。希特勒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只是被时代逼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变成一个让人不耻的罪人。

影片从希特勒身边最后一任速记员的视角出发,以平实、客观的立场展现了这位战争狂人在掩体中度过的生命最后12天。

《帝国的毁灭》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对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反讽,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复杂本性。这种简单化反讽混杂着盲目的道德优越感,使希特勒越来越远离历史的本来面目,变成了一个任由后代涂脂抹粉的邪恶符号——任何对希特勒做出的有悖于这种道德感的阐释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与莫名其妙的焦虑。

在这部影片中从各个角度揭示了第三帝国行将陷落时,帝国人的状况,有那些政治家,有那些将军,更有那些平民。在最后的时刻,德军甚至将深受帝国思想熏陶德孩子们派上战场,而当战争开始的时候,绝望的一个女孩竟请求一个男孩将她打死,而男孩打死了那个女孩后竟也在不知所措中向自己的头颅开枪。

是的,绝望,这是被包围的柏林中弥漫的情绪,绝望的将军们陆续自杀,绝望的前线士兵对稍有些反抗的平民无情的射杀,绝望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放纵的喝酒狂欢。

影片就从一些自杀的片断中放映着第三帝国对人们的影响,反映着战争给人带来的苦痛和绝望。  

60年后,再回头看希特勒,是历史选择了他。而德国法西斯的产生也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是20世纪30年代多种因素催生的产物。正是希特勒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热情,所以大战一开始,就有大批的德国青年愿意为祖国、为希特勒贡献自己的生命。

最终,希特勒作为失败的一方永远地告别了历史的舞台,而书写历史的权利自然落到了胜利的者的一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影评时光机
2019-06-20 · 欢迎乘坐时光机,放映马上开始……
影评时光机
采纳数:27 获赞数:845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帝国的毁灭》是由德国人自己拍摄,所以很多东西,即真又假。真的地方在于,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历史和真实的希特勒。假的地方在于,面子问题,得照顾一二。

从故事层面来说,它已经尽可能的秉持了客观与公正,电影暴漏了德军内部的分裂,将领的矛盾,自上而下的狂热。但它又通过很多隐晦的笔法,试图在为他们已经故去的“魔鬼”,保留尊严,留有余地。

我们一般可以见到的《帝国的毁灭》,被分成上下两部,时长约在150分钟,相较于原版,时间少了20多分钟,而被删减的这段时间里,究竟藏了哪些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以希特勒最后一任秘书的面试作为开幕场景,缓缓展开,慢慢的深入德国柏林这座最大的地下城堡。

在那里,最后的12天时间里,我们见到了一个极其真实且立体的希特勒,看到了他性格里的“狂妄”、“冷血”、“强势”、“柔和”以及最后的“决然”和“迷茫”。

在德国人民的心中,希特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魔鬼,也有人奉他为神明。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它会因后人的编撰不同,而有所偏差,但有些事实,无论如何,再也改变不了,那就是发起战争,让无数的生灵惨遭涂炭。

所以在我心中,他有罪,极大的罪。

整部电影,是由诸多的对话组成,而这些对话,展现的就是不同性格层面的希特勒。

自大的希特勒

俄罗斯盟军,已经距离柏林城12公里,团团包围之下,希特勒依旧信心满满,他狂妄的对所有人咆哮道:“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后果”

他无视可以直接射到城市中央的炮弹,依旧和幕僚们讨论着新的帝国,该如何建立。而他的自大,也直接影响到了将领士、兵乃至整个国人。

街上的年轻孩子,无理的和父母争吵,并唾骂他们的懦弱,德国年轻人的热血,被希特勒点燃,而这种热血,在不争的事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愚昧与可笑。

冷血的希特勒

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段对话,但依据希特勒曾经做下的那些疯狂而又残酷的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可信度极高。

希特勒说:“适者生存,这个世界弱者终究要被淘汰,如果他们死了,也是因为他们的弱小,而弱者和劣等民族是不值得同情的,哪怕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因此死亡,我也不会难受,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结局。”

希特勒的冷血,深入骨髓,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犹太人成了他眼中的劣等民族,于是他可以无情的下令种族灭杀计划。当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失败,面临灾难时,德国人民又成了他心中的劣等民族。

铁腕的希特勒

铁腕的方式有两种,外在的强力镇压和内在的精神洗脑,希特勒在这两个层面均做到了极致。

外在:每一场会议,希特勒不容许任何人有不一致的意见,他要做的是发布号令,将军们要做的是听从命令。

但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最后的12天里,每一场会议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希特勒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他的声音从柔和变得激烈,这映照了他内心的自信在不断消散。

内在:这个层面,也是我认为电影有所保留,想为他们的魔鬼有开脱嫌疑的地方,希特勒与情妇自杀以后,数不尽的士兵、将领选择了跟随而去,毫不犹豫的开启了自杀的号角,一波跟着一波。这里的含义很浓,不再展开讨论。

《帝国的毁灭》以主观的视角,真实、详尽的记录了欧洲大陆最后一位魔鬼的消亡过程,它既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本历史教材,值得每一个喜好政治,热爱的历史人去品鉴、阅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罗根老铁
2019-06-18 · 知道合伙人娱乐行家
罗根老铁
知道合伙人娱乐行家
采纳数:17 获赞数:19630
今日头条旗下悟空问答签约答主; 悟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从德国的角度,一个二战战败国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话语权去解释发动那场战争的对与错,而《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则像一架时光机,用一种纪录片的姿态,为后世的民众真实地再现了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后12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电影从历史事实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那个被战火焚蚀大地的德国,无辜的平民遭到了何等的暴虐杀戮,疯狂的希特勒追随者,是怎样的以自杀来效忠领袖。同样是二战,同样是民族战争,相比于中国抗战片中随处可见的民族气节、家国情怀,德军更多的则是个人崇拜

为了忠于希特勒,他们面对俄军的进攻并没有选择冲锋陷阵,民众集体自杀,夫妻互相射击,战友相约赴死,一向慈爱的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七个女儿,只因她不想让女儿们生活在没有帝国的天空下。

那么到底希特勒拥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能够号召如此多的追随者为他卖命,即使在他自杀之后,依然有数以百计的军官和民众争先恐后为元首而死,是什么精神和信仰如此的根深蒂固?总结电影中反应出的情节,我想对于希特勒本人的评价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①希特勒是个合格的统治者

毋庸置疑,是希特勒带领了德国民众从一战的衰败中顽强的崛起,并在政治、军事、经济、工业、农业等国家命脉领域上称霸欧洲,成为全欧洲的绝对霸主。

而希特勒本人一向秉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统治理念,对弱者的零容忍,和清理反对者排除异己的手段与决心,即使是在他临死前,依然不忘他对六百万犹太人的杀戮,只是在希特勒的角度来看,这是正确的政治行为,他这样做是在净化德国的天空与土地。

对于德国人来说,希特勒确实让民众看到了如日中天的国家到底是怎样的呈现,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作为国家元首,在恢复国力方面,希特勒确实是个有功之臣

②希特勒是个疯狂的政治家

发动战争统治世界,毁灭一切与自己对立的民族和人种,把德国作为世界中心去号令全人类……希特勒的政治意图已经凌驾于那些仅仅想要占有世界土地所有权的好战分子,他想达到的是土地上占有、精神上崇拜、种族上消灭的全方位霸权,不仅要统一世界领土,还要统一人类的精神,这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希特勒是唯一一个敢想又敢做的政治疯子。

所以在影片中的最后,面对俄军保卫柏林,甚至炮火在他窗外响起时,希特勒依然保持着元首的姿态,要以高傲的死亡去自己结束这场“表演”,并且说出了这句经典的台词:“谢幕的时候,你必须站在舞台上。”

③希特勒是个激进的梦想家:

影片的开头,希特勒在和史倍尔将军讨论那些耗时数千小时才建成的“德国重建城市模型”时,他是发自内心的相信他可以完成这一宏伟蓝图,即使在模型的计划中,有汇聚全世界的文化精神殿堂,和全人类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厦,他想到的是一定能完成。

影片的中段,希特勒在餐桌上和属下所说的“夹击”战略,完全就是自己的空想,上万架喷气式飞机,五路潜伏军的合围,全部都是不存在的谎言,而在这样的谎言之下,希特勒其实并没有真的欺骗任何人,他只是欺骗了他自己。

总体来说,《帝国的毁灭》是一部真实的纪实类电影,里面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角色,他们曾呼风唤雨,也曾不可一世,经过了岁月和时间的审判,历史终会给其中的每个人赋予真实的定位,或罪恶,或善良,但这些终将成为历史,战争和杀戮永远不会成其霸业,唯有正义与和平,才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真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erohkg
2019-06-18 · 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帝国的毁灭》这部有着二战题材的影片,这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部电影。说它经典,因为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受到很高的赞誉,但是也有人对这部片子持有很大的争议,尽管如此,这部影片还是入围了当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是也仅仅只是入围,再也没有其他的了。纵观希特勒的一生最终还是败在了他自己的太过于自负,以至于沉迷在其日耳曼帝国的千秋大梦之中无法自拔,最终只能走向失败的结局了。

对这部影片有着极高赞誉的观众认为全剧是完全契合历史的,立场也不偏颇。影片并未有单一的刻画战争狂人希特勒,而是着重内心的刻画,它的独特之处就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这个时间段内的希特勒内心的微妙变化与其帝国的幻灭的过程。

《帝国的毁灭》虽然在德国上映时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但媒体和评论界对影片褒贬不一。对于影片真实再现了某些历史场景以及对希特勒的“人性”化刻画都遭到了非议,认为这有可能意味着德国民族主义和新纳粹势力的抬头。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影片的珍贵之处。《帝国的毁灭》和好莱坞的战争片在处理手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没有刻意营造战争的大场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人物的刻画上。

《帝国的毁灭》表现出德国在对待二战历史的心态上日趋成熟。在对那段历史的艺术文化表现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评论普遍认为,德国人能够通过艺术形式来检讨自己的过去,这部电影拍出了德国人痛苦的自省,没有虚饰和隐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a1272271990
高粉答主

2019-06-1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8万
展开全部

《帝国的毁灭》敏锐地捕捉到了第三帝国道德的崩溃。希特勒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只是被时代逼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变成一个让人不耻的罪人。

《帝国的毁灭》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对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反讽,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复杂本性。这种简单化反讽混杂着盲目的道德优越感,

使希特勒越来越远离历史的本来面目,变成了一个任由后代涂脂抹粉的邪恶符号——任何对希特勒做出的有悖于这种道德感的阐释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与莫名其妙的焦虑。对于奥利弗·西斯贝格来说,这一切似乎显得非常荒谬。

希特勒无论是个多么惨忍的恶魔,但是我们仍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希特勒有温柔的一面,也有歇斯底里的一面,苍老而又绝望,特别是在濒临灭亡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人性的流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