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岩型多金属矿的矿致异常模型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探测对象为目标物磁铁矿(化)体。由于多金属矿物与磁铁矿共生,借助磁铁矿化的强磁性产生的航磁异常,从而间接发现接触带及斑岩体内的多金属矿产。
(一)地质标志
1)成矿母岩为浅成或超浅成的中酸性岩体,岩性有流纹斑岩、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等。岩体规模不大,面积一般为1~nkm2,以岩株、岩颈、岩盆等产出。
2)围岩以碳酸盐类岩石最为有利,其次是火山碎屑岩等。
3)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围岩蚀变强烈,矽卡岩化发育;岩体内部自上而下或由外向里为青磐岩化—石英绢云母化—钾化—硅化,是斑岩型蚀变典型分带。
4)成矿的“多位一体”,接触带上为接触交代矿床,沿岩体周围接触带发育,但厚大矿体常在岩体的某一侧,此类矿体以磁铁矿化为主,成为含多种金属的磁铁矿体;岩体内部为斑岩型矿床,岩体与矿体为渐变关系,矿体就是岩体中金属含量达到可采品位的部分。
(二)航磁异常模型
1)异常处在微弱磁性围岩的平静磁场背景区。
2)异常呈孤立的等轴状或椭圆状,规模不大,一般数平方千米。
3)斑岩体一般磁性微弱,引起的航磁异常比较低缓。较强的航磁异常多由接触带上的磁铁矿(化)体引起。
4)强度高、梯度大的异常,相应的磁铁矿(化)体规模较大,含铁品位较高;异常强度低、梯度缓的异常,磁铁矿化规模小,含铁品位低。
(三)地球化学异常
有Cu、Pb、Zn、Ag、Au、W、Mo、Bi、Cd等元素的组合异常,以Cu、Au、Mo等为地球化学成矿指示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