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文章的结尾都有哪几种形式?

 我来答
雯lan
高粉答主

2020-10-1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首尾呼应式的结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形影相成,前呼后应,自然将文章有机地连贯起来,给读者以水乳交融的感觉,同时也会再次把读者带入文章的深远的意境中。

抒情议论式结尾: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警言》“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移和耻辱",这是充满作者感情的抒情兼议论式的结尾,在这个结尾里,仿佛那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款款未尽。

人物描写式的结尾都德的《最后一课》“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是小说的故事的结局,也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将读者带到了那个时代,深深地刻在心里和脑中。

扩展资料:

开头写作技巧:

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背景渐入式: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大系统。一棵树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统之内,一片叶又属于这棵树的系统。一个人属于社会这个系统,一根指头又属于这个人的系统。

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



匿名用户
2019-04-18
展开全部
1.顺其自然式结尾,即按照记叙的顺序自然结束
2.首尾呼应式结尾,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能遥相呼应
3.联想象征式结尾,即结尾要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4.借景抒情式结尾,即在文章结束时描写景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从面达到直抒胸臆的目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九黎ca1026
2019-04-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55
展开全部
总结全文,把全文的中心点出来,如果能再升华一下就更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嵩屿林
2020-04-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50
展开全部
总结全文,借景抒情,让读者展开联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3
展开全部
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好的结尾自然、新颖,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1.点题、总结式。例,《童年趣事》:“虽然这件事已过去几年了,可是至今,仍不时地被当作我们家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论着。” 《一件使我难忘的事》:“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却铭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它时刻鼓励着我,鞭策着我!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它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2.鼓舞、号召、希望式。例,《秋叶随想》:“让我们走出对秋天的哀叹,走出对落叶的惋惜,拥抱这短暂而又灿烂美丽的人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时光,把我们的足迹留给这宽广平坦的大道吧!”3.畅想式。例,《我喜欢雪》“秋天已尽,我和小雪花共舞的日子还会远吗 ?”4.启发式。文章结尾含蓄深刻,给读者以启发,令人沉思。例,《故乡》的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笔下的路,其含义是指人生的路。启示当时的沉睡的中国人民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这个结尾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给人以鼓舞和信心。5.衬托式。用一句或一段话把文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的衬托,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深化主题。如《老山界》的结尾:“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还是小得很。”这样,既总结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辛,更衬托出长征途中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6.引用式。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例,《驿路梨花》结尾: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陆游诗句,点题点人。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7.抒情议论式。《体验苦与乐》:“军训生活虽短暂,但让人回味,虽有苦涩但更让人快乐。风儿吹着的小铃儿还在摇晃,我的思绪依旧绵长……”《秋色》:“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因为你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8.评价式。例,《同志的信任》结尾写:“鲁迅先生……最可信任的同志。”对鲁迅先生高度评价,点明题旨。《我爱秋天》:“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因为你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9.升华式(或 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例,《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荔枝蜜》的结尾写:“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与蜜蜂融为一体了,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三次变化。在结构上与开头“不大喜欢蜜蜂”相映衬,首尾呼应。在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要像蜜蜂一样辛勤酿造,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10.描写式。例,《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卖蟹》结尾写:“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涌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用大海的“碧蓝”和浪花的“洁白”映衬卖蟹小姑娘,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小姑娘的青春美、纯情美和人性美。11 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例,《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总之,记叙文的结尾有的是抒发感情式,有的是描写形象式,有的是幽默含蓄式等,议论文的结尾则多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当然,文章的结尾并不止于此。“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
12.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在文章的结尾,把含义较深的话放在末尾,以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13.重复主题句
结尾回到文章开头阐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强调的效果。14 自然结尾
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结尾。15.含蓄性的结尾
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16.用反问结尾
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却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别的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深思。17.指明方向,激励读者
结尾表示对将来的展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