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军形势如何?
展开全部
1944年,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从1943年的最困难时期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时期。这一年,日军从华中抽调原有大部分老部队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和投入太平洋战场,临时新编独立步兵旅和野战补充队之类的部队接替华中占领区的警备,华中日军数量1943年底约21万人,1944年减少到约17万人。人员减少,兵员素质下降,特别是日军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前夜,士气大大下降。
日军为弥补自身兵力不足,进一步利用伪军,加强对伪军的控制和掌握,积极调整和编组伪军,强化其战斗力,并调离其原属地区,使其逐渐脱离地方性。如日军于1943年12月24日将李长江的第1集团军番号撤销,李长江调任伪参议院副院长,所属部队改为第5集团军,由项致庄任总司令;1944年底又将项致庄部调浙江,将在华北冀鲁豫边区的伪第2方面军孙良诚部调苏中、苏北接防。伪军数量由1943年的20万人增至35万人。日伪军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进行“扫荡”、“清乡”、“治安肃正”,在沿海继续推行“屯垦”计划。1944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扫荡”仍较频繁,但每次“扫荡”的兵力均较小,时间也不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