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5 · 每天多一点知道
在意识到还有两周就要高考了之时,壹读君又一次经历了“考不上怎么办”然后“呵呵呵幸好只是错觉”的心理起伏。
今年高考,最大的变化是多省市调整加分政策,奥数成绩不再加分,思想品德多加分。加分这种东西,无数考生及考生父母在高考前打破头要争。
这些年来,加分制度屡屡被质疑有失公平。壹读君要说的是,不要以为高考加分就是考试的事,它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根正苗红才有分加】
虽然我国在1952年才进行第一次统一高考,但1950年,我国教育部已经富有先见之明地推出了首个加分政策——《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规定中写道:“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可以加分录取: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华侨学生。”
这最初的几大类“特别优惠”生,是如何确定的呢?
新中国建立后, 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人民政府接管了各类高校, 也就掌握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权。而我国作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自然要确保咱们无产阶级能拥有高等教育受教育权。
所以,直到文革结束前,工农子女享受着越来越多的优惠升学政策。工农子女大学生比例也越来越大。据统计,1958年至1964年,工农子女在大学在校生中的比例从55.3%上升到了70.1%。
但这种在高校招生中过分强调阶级成分的做法,毫无疑问会直接导致高校教育质量的明显下降。不过很快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到了1966年,我们把高考给废了……
除了按阶级成分加分,我们还借鉴了国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华侨学生的照顾政策。国民党政府 1942 年制定的《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招生办法》的第二十款就规定:“本年各省市高中毕业会考成绩优良学生及边远各省保送之蒙藏籍学生……仍由教育部依照规定免试分发公立各校、院肄业, 但必要时, 亦得分发私立校、院肄业”。而对华侨的照顾性政策,早在民国时期各大学之中就已成为惯例。
总而言之,这些已有政策的选项基本确定了高考加分政策的早期形态。
【为了四化,赐予你加分】
1977年以后,随着高考的恢复,高考加分政策也进行了一些改变。高考加分照顾对象取消了工农等家庭成分或身份的限制, 鼓励性和政策性的加分越来越多。
那时候我们终于认识到,咱们闷头斗争几十年,外面的世界已经日新月异,靠红宝书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于是赶紧回过神搞四化建设。
搞四化,当然要学习好的人才。于是,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也就成了加分项目。
除此之外,能够在高考时加分的还有体育艺术特长生、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受政府表彰的优秀青年。报考农林等特殊院校,属于为国奉献,也有加分。
那时候,给谁加分,加多少分,都是教育部定的。进入21世纪,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决策权也从中央政府手中逐渐下放。于是各地方政府先后针对不同对象出台了各自的高考加分政策, 加分幅度也不尽相同。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一些高校也出台了各自的高考加分政策。于是,给谁加分、怎么加分,就有三个话事人。
【加分,公平是怎么被玩坏的】
美国有个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他研究一样东西:正义。研究的结果之一,就是提出了“正义二原则”。
第一是自由优先;第二是平等。平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平的机会平等,这意味着大家都有同样的机会参与竞争;二是差异原则,要让社会中处境最不利的成员获得最大的利益。
对边疆、山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给予一定程度的高考加分,能够平衡教育力量薄弱的劣势,保障这些在高考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的基本利益。这没啥好说的。
但是按照中国特色,加分无可避免越来越多,越来越乱。
比如一些地区规定,引进的高端人才子女高考可加分;教师子女报考师范类院校高考可加分;省级或全国劳模子女高考可加分……到后来,高考加分项目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民政、工会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许多行业或部门纷纷通过关系找教育部门要求出台加分政策,加分项目越来越多。而这些加分优惠,当然是越靠近权力,越容易获得。于是,为了保障公平的制度,造成了加剧不公的后果。
据报道,目前,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仅14项,而各地的各种优惠政策累积达192项之多。
北京市2013年高考加分名单显示,加分总人数约占全市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8%。几乎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加分。
而近些年来,重庆巴蜀中学民族生造假事件、厦门马拉松的群体舞弊事件、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卖奖”事件、浙江二级运动员资格买卖等丑闻陆续曝光,也加剧了高考加分的“存废”之辩。
【海峡对岸也有高考加分】
都不加分就是公平吗?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加分政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比较好,至少好一点的例子。
壹读君这里拿海峡两岸的政策来做个比较。熟悉台湾的人都知道,台湾的高等教育资源比大陆要丰富得多, 升学竞争也不如大陆激烈。但台湾也有加分政策,而且幅度很大。
台湾地区的高考加分采用百分比制。各种特种生的加分幅度在10%至25%之间, 其幅度之大令人惊叹。若某一获得加分条件的学生,今年在大学入学考试中考了 500 分, 按高考加分25%的政策规定, 他可以享受高达 125 分的高考加分。
虽然幅度较大,但加分对象却是严格限制,早在 1993 年至1998 年间,台湾就逐一废除了运动绩优生、边疆与新疆生、港澳生以及大陆来台生四项高考加分政策, 继续享受高考加分的对象仅剩四类, 即华侨生、台湾原住民、退伍军人、派赴海外工作人员子女。
相比大陆那么多部门都有加分的权力,台湾地区的各项高考加分政策都是以专项法规方式加以确定,,如1992年10月修改并颁布的《蒙藏学生在台升学临时办法》。
壹读君拿台湾举例子,不是说台湾有多好。台湾各界对各项加分政策都提出过强烈抨击。只不过,总有一个参照,才能知道哪一种更公平。(作者: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