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研究意义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桂林岩溶地区中生代地层的发现和证实,对地质构造发育史的分析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过去人们在谈论本区的地质构造发育史时,因缺乏物质依据,往往只好是从大区域构造特征进行推论,或仅从形迹的分析,联系区域构造进行论述,其结果给人们以“玄”的感觉。因此,桂林岩溶地区中生代地层的证实,无疑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本区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如晚三叠世的沉积岩石性质,反映了印支期弧形褶皱构造形成后,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石炭统大部分裸露于地表,其风化溶蚀残余物成为上三叠统砂泥质物的主要来源。晚白垩世的沉积、堆积物则反映在燕山期强烈断裂活动的基础上,岩层遭受强烈的侵蚀切割,使得溶(崩)塌角砾岩特别发育,据其产状分析,常堆积于沿断裂发育的谷、洼地和溶斗、溶洞中。
以往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对上述沉积-堆积物的成因分析也曾有不同的看法,常把一些非构造现象看成是构造现象,如将一些岩溶角砾看成是构造岩;将沉积纹理视为构造挤压形成的片理;将沉积时,沉积物对砾石的包绕视为构造应力挤压揉皱等。所有这些误解,只有在认识了这些沉积—堆积物的成因后,才能得到较准确的解释,还其成因的原始面貌,从而使地质构造分析研究更接近于客观实际。
据了解,区外岩溶地区常见类似的角砾岩,由于砾石成分和化石均有混杂现象,曾有用板块构造的混杂岩解释,也有用沉积脉或沉积柱解释。看来,正确的判别将有助于对一个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史的准确分析。
参考文献
[1]邓自强,林玉石,张美良,等.桂林岩溶与地质构造.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骆万成,翁金桃,林玉石.红色岩系中伊利石Rb-Sr法计时.科学通报,1986,(17)
2019-07-02 广告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