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状况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表1-10 全国垃圾产生情况调查统计表[5]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据对666座城市调查统计,1996年垃圾清运量达10825万t(见表1-10、图1-1)。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均在8%~10%。少数城市,如北京,垃圾增长率则达15%~20%。折合成人均日产垃圾量已超过1.0kg,接近工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图1-1 城市垃圾、粪便清运量变化趋势[5]
(二)影响垃圾产生量的因素
1.城市垃圾产生量主要与地理条件、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居民燃气化率有关
一些大城市虽然居民收人大幅度提高,但人均垃圾日产量却一直在1.12~1.56kg/(人·日)之间,增加比较缓慢,其原因主要是燃气普及率提高所致。
我国城市垃圾总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城市规模、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所造成的。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kg左右,人口多的城市其垃圾的绝对产生量就多,在城市垃圾管理中承受的压力也越大。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垃圾产生量方面占有重要比例。生活垃圾产生量的60%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座重点城市。其中以北京、上海和沈阳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12%、3.49%和2.18%。三个城市的垃圾产量之和约占全国垃圾总量的10%。
近2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长。我国2005年人口已达13亿,城市687个,城市化水平为32%。其中,2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15个,50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69个,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98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397个。预计到21世纪末,我国城市数量将达到800个,小城镇2万余个,城市人口将达5亿至6亿,城市化整体水平将达到40%。由于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非农业人口比例的增长、市场的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加重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负荷。图1-2显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城市人口的相关关系,表明城市垃圾产生量随城市人口的增加呈直线增长态势,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这一趋势在今后若干年内还将持续下去。可以说,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影响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最主要因素。
图1-3显示了城市垃圾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表明城市垃圾产生量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当GDP达到一定数值后,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情况极其相似。
图1-2 垃圾产生量与城市人口的关系[5]
图1-3 城市垃圾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5]
2.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调查表明,城市垃圾产生量与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垃圾产生量要高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
表1-11列出了由调查资料直接获取或经过计算得到的被调查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
表1-11 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生率(2003年)[5]kg/(天·人))
3.燃料结构的影响
燃料结构对城市生活垃圾影响很大,从表1-11可以看出,杭州与沈阳同样是人口相近的省会大城市,杭州的GDP高于沈阳,但是杭州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低于沈阳。这与位于北方的沈阳取暖期长,燃料消费主要以煤为主,致使垃圾产生量要远高于位于南方的杭州。
(三)垃圾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地理条件、生活习惯、居民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
我国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
1.民用燃料结构对垃圾构成的作用
民用燃料结构对垃圾构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表1-12、表1-13)。燃煤区垃圾中无机组分明显高于燃气区,可回收废品的比例亦明显降低。
表1-12 不同城市(燃煤区)垃圾成分[5] (%)
表1-13 不同城市(燃气煤区)垃圾成分[5] (%)
由表1-12、表1-13可见,影响城市垃圾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燃料消费结构。中国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一次性能源的75%是煤炭。煤炭不仅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同时也是家庭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家庭的做饭、取暖均以煤炭为主要燃料,造成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煤灰,垃圾中有机物含量较少。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集中供热和煤气化的普及,民用燃料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垃圾组分的变化。
燃煤区垃圾中的无机组分明显高于燃气区,而燃气区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和可回收废品的比例明显高于燃煤区,变化最大的组分就是垃圾中的煤灰量。另一方面,燃煤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往往也低于燃气区。在燃气区,由于垃圾中煤灰量的减少,厨余成为主要组分,因此,垃圾的含水量相对增加。
我国城市燃气的普及率(以使用人口计)从1986年的28.52%增加到1995年的70%,全国的集中供热面积从1986年的9907万m2增加到1996年的73433万m2。北方地区的集中供热普及率1995年为20%,2000年计划达到30%,在经济发达城市将达到45%。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热值还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会对今后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2.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与垃圾构成
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是影响垃圾成分的重要因素。近20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排出的垃圾成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垃圾中煤灰(渣)含量持续下降,而易腐垃圾和废品含量有所增长。由表1-14可见,同一城市不同地区的垃圾成分也有所不同。高级住宅区的垃圾中可回收废物(塑料、纸类、金属、织物和玻璃)的含量(82%)明显高于普通住宅区(47%)。但是,由于普通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垃圾中厨余物含量较高,因而垃圾含水率较高、热值较低。
表1-14 同一城市不同地区垃圾成分统计表(1994年)
3.垃圾产生源与垃圾构成
我国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垃圾三大类组成。居民生活垃圾来自居民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垃圾,主要由易腐有机物、煤灰、泥沙、塑料、纸类等构成。它在城市垃圾整体中,不仅数量占居首位,而且成分最为复杂,其构成受时间和季节影响,变化大且极不均匀。街道保洁垃圾来自清扫马路、街道和小巷路面,它的成分与居民生活垃圾相似,但是泥沙、枯枝落叶和商品包装物较多,易腐有机物较少,平均含水量较低,低位热值略高于居民生活垃圾。集团垃圾系指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和第三产业等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它的成分随发生源不同而变化。这类垃圾与居民生活垃圾相比,具有成分较为单一稳定、平均含水量较低和易燃物、特别是高热值的易燃物多的特点,它的低位热值一般为6000~20000kJ/kg。
4.城市特征与垃圾构成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使我国城市垃圾构成和特性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及其构成,与城市的规模、性质、功能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其特点是:(1)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垃圾构成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大城市的生活垃圾构成中有机物成分占总量的31%~36%以上,无机成分约占60%,废品约占4%~6%;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有机成分约占其总量的20%,无机成分约占65%,废品的比重更低。大城市虽然地理环境等基础条件不同,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城市垃圾的有机含量的差距相对较小。
(2)中小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及生活能源气化率都比较低,有机物成分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22.48%,无机物成分约占65%,其余为废品。南方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高于北方城市。
(3)城市气化率、集中供热面积及人均煤购买量对垃圾的产量和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城市气化率低和集中供热面积小的城市或地区,其垃圾产量的绝对值和煤灰的含量相应要高;反之则要低一些。
(4)包装废物在城市垃圾中的比重增加,是造成城市垃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变化以及包装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形式越来越繁多,包装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增,一次性使用的商品也广泛被应用于宾馆和餐饮行业。这些附有包装的物品和一次性用品消费后,包装材料便进入垃圾中,使得城市垃圾猛增。实际上垃圾中的金属、玻璃、纸类,特别是塑料等物质大部分是用后废弃的包装材料。尽管目前我国的产品包装还未发展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产品的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大量消费,已使生活垃圾中包装材料所占份额具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城市垃圾的收集与回收利用情况
(一)城市垃圾的收运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垃圾收运设施数量逐年增加,并逐步向密闭、先进、便于操作的方向发展。但是,垃圾收运设施仍不能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实行了城市垃圾密闭运输,实际清扫面积不到应清扫面积的80%。由于一些繁华街道和公共地区的垃圾筒配备不足,一些新开发区及新建道路未按规定配备建设垃圾收集设施,致使这些地区的生活垃圾无处倾倒,从而导致了垃圾乱倒现象。在城市内收运的垃圾,被运输者非法倾倒在城乡结合部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虽然早在1958年我国就提出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利用,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城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综合袋装收集试点,个别点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城市垃圾混合收集仍是各大、中、小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
(二)城市垃圾中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再生资源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仅原内贸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就已发展成一个有80万职工,各级各类公司5000多个,回收网点12万多个,各类加工厂(场)3000多个的大行业。从1950年至1994年的44年间,回收各类废旧物资2.38亿t,回收总值1340.25亿元,其中仅废钢铁就回收1.65亿t。再生资源行业在节约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废品含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亦不断提高。但是国家在废品回收利用方面没有强制性法律规定,缺乏有吸引力的经济激励机制,再加上作为废品回收主渠道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由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回收废品的数量和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相反,个体商贩的废品回收数量和所占比重则逐年上升。以盈利性为主的个人回收利用就只回收那些经济回报率高的废品,相当一部分污染大、但回收效益小的废品,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塑料等,就无法做到环境无害的回收利用。从垃圾中挑选可利用物的这种“拾荒”行为,又会造成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危害。
三、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现状[1,5,9,12]
在过去十几年中,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垃圾的管理上,都在由单纯的处置转向综合利用与处置,从根本上改变了垃圾处置的内涵。我国对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焚烧比例小。
近10年来,我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垃圾处理率迅速提高。从1986年到1995年,全国的城市垃圾和粪便处理场由23座增至900多座,处理率由0.9%提高到43.7%。
一些城市建成了一些大、中型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如日处理量2000 t的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杭州、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也都建成有城市垃圾填埋场,其中杭州的天子岭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沼气发电系统已经建成并运行,从1998年9月开始发电。但是,大部分城市采用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方式处置城市垃圾,由于没有很好的压实机械,这些填埋场未达使用年限就填满封场。沿海省市垃圾填埋都很难再找到合适场地。许多城市缺乏资金,未能按标准要求建造填埋场地或焚烧设施,即使一次性的建设投资解决了,长期运行的费用也难以维持,因而也很难达到无害化处置目标。
资料[40]表明:在城市垃圾堆肥方面已建成堆肥场约20余处,主要采用机械化堆肥和简易高温堆肥技术。垃圾堆肥技术设施相当落后。堆肥产品销路不畅。质量不高,肥效低,利用率不高。
在焚烧方面,我国发展较慢,目前只有深圳已建成一座日处理量450 t的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另外有一些小型垃圾焚烧炉,如北京昌平100 t/d的焚烧炉,以及一些50 t/d、30 t/d的小型焚烧炉。这些焚烧炉均属于试验性质的,因而不能做到正常运行,烟气均不能全部达标。不过,已有不少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厂,如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南京、长沙等城市,开展焚烧余热用于生产电力和供热。这对提高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逐渐改变垃圾污染现状将起到积极作用。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