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成语故事简短

 我来答
晚安100
高能答主

2021-12-07 · 喝杯开水重启一下。晚安。
晚安100
采纳数:391 获赞数:1869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成语故事 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drDDljeI4DP1vF7wAYwtw

提取码: 27hb      

20个成语故事简短

北夕学姐
高粉答主

2021-07-2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万
展开全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7、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8、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9、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10、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11、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12、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13、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14、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15、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16、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17、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1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19、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20、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用心帮助他人
高能答主

2019-02-24 · 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好帮手
用心帮助他人
采纳数:178438 获赞数:34526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拔苗助长【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故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不共戴天【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典故】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成语故事】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一衣带水【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典故】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成语故事】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解衣衣人【注音】jiè yī yī rén
【典故】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天衣无缝【出处】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
【释义】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离剑买量0T
2019-02-24 · TA获得超过52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80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725万
展开全部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刘备 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 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度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件为望梅止渴
5、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7、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8、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9、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10、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爱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爱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爱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11、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2、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如何?”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愉快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情愿,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14、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非常喜欢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晚上困了的时候,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15、程门立雪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16、拔山举鼎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爱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愉快,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坚兵败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感觉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终中箭而逃。
18、按图索骥
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但是他只会照书本去找,最终一无所获。
19、柳营试马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势力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效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断绝其粮草供给,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出兵乘胜追击
20、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普遍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普遍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吸取了丰盛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度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买熙星0a5
2021-08-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03
展开全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7、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