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迁徙是因为繁殖。
每到4月份,南极开始进入初冬,帝企鹅爬上岸来,开始寻找“安家立业”的宝地。到达繁殖地一个多月后,雌帝企鹅产下一枚淡绿色、重约500g的蛋,然后将蛋交给雄帝企鹅,就匆匆上路,返回食物丰富的海洋,以补养它们因生育而衰弱的身体。
雄企鹅便弯着脖子,低着头,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承担起孵蛋的重任,靠消耗自身脂肪维持体能。当雌帝企鹅返回时,它们将装在嗉囊里的食物带给小企鹅。这时,雄帝企鹅就可以返回海里去捕食和补养身体了。
扩展资料:
企鹅的形态特征——
企鹅共有18个独立物种,体型最大的的物种是帝企鹅,平均约1.1米高,体重35千克以上。最小的企鹅物种是小蓝企鹅(又称神仙企鹅),体高40厘米,重1千克。本身有其独特的结构, 企鹅羽毛密度比同一体型的鸟类大三至四倍,这些羽毛的作用是调节体温。
虽然企鹅双脚基本上与其它飞行鸟类差不多,但它们的骨骼坚硬,并且脚比较短且平。这种特征配合有如二只桨的短翼,使企鹅可以在水底“飞行”。南极虽然酷寒难当,但企鹅经过数千万年暴风雪的磨炼,全身的羽毛已变成重叠、密接的鳞片状。
这种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难以浸透,就是气温在零下近百摄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温的防线。南极陆地多,海面宽,丰富的海洋浮游生物成了企鹅充沛的食物来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极动物
1.训练和记忆 认为鸟类具有一种固有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方向感。这种方向感,随着幼鸟跟随亲鸟迁徙,不断地加强对迁徙路线的记忆。
2.视觉定向 依靠居留和迁徙途径的地形和景观如山脉、海岸、河流、森林和荒漠等作为标记,并不断地从老鸟学会传统的迁徙络线。例如将憨坚鸟人为地运往300余公里以外的地方放飞。这些鸟首先要经过努力找到其所熟悉的大西洋海岸线,而后迅速地飞回其原栖息地。虽然陆地特征对子夜间迁徙的鸟类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但仍有一些鸟类能根据陆地标志来确定位置和调整飞行的方向。
3.天体导航 鸟类能利用太阳和星辰的位置定向。星辰对子夜间迁徙的鸟类尤为重要。关于太阳定位的实验,克莱默对紫翅掠鸟的研究为这一看法提供了证据。他把具有迁徙习性的椋鸟,放在四面有窗的笼内,用激素处理使其进入迁徙状态,则可见掠鸟朝着一定方向(即其迁徙方向)扇翼,而且扇翼的行为在阴天不出现。当用一面镜子代换太阳的方位时,其扇翼方向可按人所预定的方向变更。因此,他认为掠鸟迁徙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的。对于企鹅、伯劳的研究工作也都说明太阳定向机制是存在的。关于星辰定向,由索尔首次在圆形笼内对欧洲苇莺进行实验得出的。证明这些鸟能根据夜空中的星辰的位置定向。此后又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而且用改变人造星辰位置的方法,也可以象上述实验一样,使鸟类按预定的方向改变其迁飞方向。现在已知能够利用星辰定向的鸟类还有白喉雀等。
4.磁定向 是鸟类通过感应地球磁场极性的方法进行定向的一种方式。很早以前,人们就推测在鸟类迁徙过程中的导航定向可能与磁场有着某种联系。近年来的实验已证实了地磁场定向机制的存在。当给信鸽的头上加上一块具有特定极性的人工磁铁后,它的飞行不能进行正确的定向,不加磁场的即使在阴天也能正常返巢。此外,鸟类迁徙还可以借助于风定向、嗅定向等。
总之,鸟类的迁徙是一种十分壮观而奇妙的行为。迁徙过程中的定向导航机制或许是整个鸟类学中最复杂的一个问题。对于迁徙行为和定向机制的研究尽管巳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要解开候鸟迁徙的谜,还需作许多更为深入的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http://zh27850.bokee.com/3792221.html
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也称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鲜黄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帝企鹅在南极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蛋,雄企鹅孵蛋。雄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