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打工的说月薪七八千甚至过万,真有这么多工资吗?
别的经济发达的地方,出去打工月薪七八千过万应该不是很难。倘若在我们云南这里的话,农民工出去打工的父母辈,月薪五六千工资的基本没听说过,若是有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在我们这,即使是八零九零后,去大城市打工的都从没听说过月薪七八千过万的。这可能跟农民工能做到的职务有关吧,有句话说得非常现实,非常符合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现状,“越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收入就越低”。
与城市里的工作人员相比,农民工的付出和收入是不匹配的。过万的月薪在城市算得上是中级阶层了吧?农民工的知识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工地打工的也支付不起那么高的工资。
毕竟工地需要的人工远远地高于做办公室人员,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就少不了农民工的身影。
01为什么出去打工的人都喜欢炫耀自己赚多少多少钱?他们到底攒钱了吗?在云南打工的能不能赚那么多我们无从得知,就我们身边亲近的工程而言,辛苦一点的师傅技术工,几年前一个月赚五六千倒是真的。因为那几年遇上大搞建设,技术工很吃香,他们的工资也就水涨船高了。
可是这两年随着工程量的减少,相对应工资也就下降没有那么高了。这也符合市场的规律,真正能赚钱的机会都是迎上了风口。
现阶段,去工地干活的话日工资普遍在一百到一百二之间,月薪三千包吃住就已经很好了。而这些工地需要的都是干体力活的男性,女性一般就给他们做饭,日工资在80块左右。遇上工程需要赶工加班几个小时才能多赚一点。
结合出去打工者的现状得出的结论,出去打工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赚钱的基础上能积攒起多少钱,能利用赚来的钱做成什么事。
农村子女最失败的地方,出去打工的多数人都沦为混日子得过且过,出去赚钱几年到头来,在外面没有打拼出一个稳定的工作,回家除了荒废了青春年龄大了几岁,其他的一事无成。
眼看着到了结婚的年龄手里一点积蓄都没有,即使谈一个对象结婚,结婚的所有费用都指望着父母出,他们自己只负责走一个过场。
而且这些都较少出现好的方面,多数八九零后出去打工,到了结婚的年龄对象都谈不到一个,打工几年下来落得一个要钱没钱,要对象没对象,要工作没工作。他们从不认真规划将来该怎么过,人生停留在赚多少花多少上停滞不前。
一个个三十老几了,仍然始终如一保持着独自一人我行我素的日子。除了给父母添堵他们什么都没能带给父母。这些都是我们村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新一代打工者的现状,而且比例非常大。
他们的父母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好说歹说他们就听不进心里去。哪怕是谈了对象结婚的,没过两年就又离婚了,让操心的父母空欢喜一场,还要继续为他们的人生接着操心。
七零后的父母是这个时代最不好当的父母了吧!子女没几个让他们省心的,好不容易盼着子女结婚,结果子女结婚对象都需要他们供着迁就。
在我们村,无论出去打工赚多少钱,最终能攒钱回家的只有六七零后的父母辈。同样是打工,父母辈的目标很明确,赚钱回家,在外面能节省的钱从不多花一分。
八零后九零后我们这一辈出去打工,目的都是为了挥霍青春过日子,存钱那事不属于他们份内的事。青春期过得有多随意吧,进入三十而立后就混得有多难。
像我们的父母,农忙结束了有时间他们去家附近的工地干活一阵子,最终他们得到的工钱百分之九十都带回来补贴家用。
与其鲜明对比的是,八零后的哥哥出去打工了几年,回来结婚的时候,他卡里的钱只有三位数。结婚需要的所有开销还得看父母全额支付。
02是什么让出去打工的人虚荣心越来越强,回家总是夸大其词显摆自己?那么去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到底能不能赚超过七八千的月薪呢?答案是,肯定有,但不会太多。无论他们能不能做到月薪过万,在回来父母乡亲们面前,他们总能表现出符合月薪过万的姿态。
出去打工的不管怎样,哪怕在基层打拼也算是见过世面眼界格局都得到有效提升,很多人也因此变得目中无人,喜欢在父老乡亲面前秀优越感!
例如小姑:小姑属于是远嫁,十多年前她从云南嫁到了四川;因为婆家耕地面积少,在他们兄弟几个分家了后耕种就不够维持生活。
所有他们只能选择背井离乡,踏上了去上海打工的道路。一年到头他们除了过年回去几天,其他的时间都在外面度过。
听小姑说,他们打工还挺赚钱的。偶尔他们回来云南看爷爷奶奶时,她总能在我们面前炫耀每个月能赚多少钱。而当我们跟姑父聊天问及他们的工程大慨能赚多少钱时,老实的姑父说出口的数字跟小姑说的差很多。
按照姑父的说法,小姑说赚多少是真的,但只是偶尔遇到一次,并非像小姑说的那样时常有。姑父说遇到工程赶工加夜班,一天高强度干活十几个小时下来能赚四五百。
可是也遇到过很多次,这个工程做完了别的工程还没有批下来,需要休息等几天才会有新的活干。而打工停下来就意味着没有了收入,所以平衡下来,总体他们也没有赚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