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是什么

 我来答
星星快快星星
2020-10-27 · TA获得超过517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448万
展开全部
作为专业领域的课程研究起源美国,在20世纪伊始,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深层变迁和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由政府部门组织一些研究者,一些和教育管理部门、学区及学校等课程实践主体紧密联系的研究者,聚焦学习目标、教材编写和评价体系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化”技术,并根据这些技术进行学校系统课程设计、改进和实施,以实现课程的现代化。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作为基于经验主义科学的“课程开发”范式。

这场立足于“问题解决”和“实践需求”的研究,注定了课程研究在成为专业领域一开始就充满了科学主义和技术理性,课程话语的主导权集中在开发技术及学科领域的专家身上。和教育学其他很多研究领域不一样,课程研究并不起源于哲学的沉思或教育学的学理发展,缺少课程理论自身的学术独立性——这也正是后来一些课程研究者批判指向所在。

情况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

专业领域的课程研究队伍开始出现大批哲学、神学、历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背景的研究者,这个内部充满不同主见的理论阵营在经历了近20年发展后逐渐形成的共同声音是:20世纪初课程论学科产生半个世纪以来的课程研究结果是“反理论”的(atheoretical),也就是说并不是真正的课程理论,而是经验科学或行为科学在课程管理与学区或学校实践的应用。他们认为课程研究需要重新界定、建立自己的概念(概念重建)并形成基本课程本体的理论体系。这当中倡导语言分析、政治科学的休伯纳和主张以人为本、审美理性的麦克唐纳等学者是先锋。而主修过音乐、语言、教育学并一直活跃于课程理论化运动的派纳教授,逐渐成为这一阵营的旗手和集大成者。

正如一些课程学史研究者看到的那样,深受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影响的派纳教授认为之前课程研究更关注脱离对个人关怀,重视普适性实践价值的课程,即便提到的关注个体,也是抽象意义的“个体”。而派纳教授强调的是具体存在的个体——个人的体验、理解和意义,在研究方法采用质性的自传式等理论研究方法,用回归、前瞻、分析和综合四个要素解读和理解课程——这也意味着课程研究进入到“课程理解(understanding curriculum)”的范式时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