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有人知道这2付中药是治什么病的吗?我们这里中医开的,不确定对不对。谢谢!
农本方1:干草,连翘,玄参,桔梗,蝉蜕,牛子,蒲公英,芦根,白芥子,知母。农本方2:白芍,茯苓,柴胡,白术,木香,蒲公英,黄连,天丁,升麻,麦芽,焦山楂,枳实。请专业认识...
农本方1: 干草,连翘,玄参,桔梗,蝉蜕,牛子,蒲公英,芦根,白芥子,知母。
农本方2: 白芍,茯苓,柴胡,白术,木香,蒲公英,黄连,天丁,升麻,麦芽,焦山楂,枳实。
请专业认识指点!谢谢!
我可疑是因为我说的病状是一样的,但是说了2次,可能是不同医生,同一个病怎么会两个完全不1样的方子? 展开
农本方2: 白芍,茯苓,柴胡,白术,木香,蒲公英,黄连,天丁,升麻,麦芽,焦山楂,枳实。
请专业认识指点!谢谢!
我可疑是因为我说的病状是一样的,但是说了2次,可能是不同医生,同一个病怎么会两个完全不1样的方子? 展开
展开全部
第一方:
甘草:性平,味甘,{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多痰,咽喉肿痛等,用量1.5—9克
连翘,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等用量6--10克
玄参:性寒,味甘,苦咸{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用于,虚劳潮热,咽喉肿痛,等用量6—12克
桔梗,性平{功效}宣肺排脓,利咽祛痰,用咳嗽痰多,胸参考用量3--9克
蝉蜕:甘,寒{功效}蔬风清热,明目,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咳嗽音哑,咽喉不利,麻疹或肝火所致目赤肿痛等,参考用量2--6克,研粉0.5--1克
牛旁子:性寒,味苦,辛{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消肿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用量6—12克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消肿,用于疔疮热毒,乳痈肿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小便赤涩热痛,胆道感染等,用量10—20克
芦根芦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热病高热口喝,肺痈咳吐脓血
白芥子:性温,味辛{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用于痰饮喘咳,关节酸痛,麻木等用量3—10克
知母:性寒,味苦,甘{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热病高热烦喝,肺热燥咳,口干咳,肾阴不足虚火偏亢,消渴,骨蒸劳热,大便燥结等用量6—18克
第二方:
白芍,性微寒{功效}柔肝止痛,养血,敛汗,参考用量6--15克
茯苓,性平,味甘,淡{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用量6到18克
柴胡,性微寒{功效}和解温热,用于外感风热,头痛肢疼,肝气郁结,胸肋疼痛等,参考用量3—9
白术,性温{功效}补脾澡湿,利水,止汗,参考用量3--10克
木香:性温,味辛,苦{功效}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胀痛,呕吐等,用量1.5—6克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消肿,用于小便赤涩热痛,胆道感染等,用量10—20克
黄连,性寒,味苦{功效}清热燥湿,用于热病神昏,心烦失眠,腹痛泻痢,目赤肿痛用量1.5--6克
天丁:{ 又名皂角刺、皂针、皂刺 }性温,味辛{功效} 败毒抗癌、消肿排脓
升麻,性微寒{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等,参考用量5--10克
麦芽:性平,味甘,入脾,胃经{功效}消食健胃,回乳,用于食滞不消,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小儿乳食不化,吐乳,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之乳房胀痛等用量30—50克
山楂,性温,味酸,甘{功效}消食健脾,活血散瘀,用于内食积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用量9--12克
枳实,性微温,气香,味苦, 微酸{功效}破气,化痰,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积不化,便秘等,用量3—6克
建议到大医院叫中医生配药比较安全
甘草:性平,味甘,{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多痰,咽喉肿痛等,用量1.5—9克
连翘,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等用量6--10克
玄参:性寒,味甘,苦咸{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用于,虚劳潮热,咽喉肿痛,等用量6—12克
桔梗,性平{功效}宣肺排脓,利咽祛痰,用咳嗽痰多,胸参考用量3--9克
蝉蜕:甘,寒{功效}蔬风清热,明目,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咳嗽音哑,咽喉不利,麻疹或肝火所致目赤肿痛等,参考用量2--6克,研粉0.5--1克
牛旁子:性寒,味苦,辛{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消肿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用量6—12克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消肿,用于疔疮热毒,乳痈肿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小便赤涩热痛,胆道感染等,用量10—20克
芦根芦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热病高热口喝,肺痈咳吐脓血
白芥子:性温,味辛{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用于痰饮喘咳,关节酸痛,麻木等用量3—10克
知母:性寒,味苦,甘{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热病高热烦喝,肺热燥咳,口干咳,肾阴不足虚火偏亢,消渴,骨蒸劳热,大便燥结等用量6—18克
第二方:
白芍,性微寒{功效}柔肝止痛,养血,敛汗,参考用量6--15克
茯苓,性平,味甘,淡{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用量6到18克
柴胡,性微寒{功效}和解温热,用于外感风热,头痛肢疼,肝气郁结,胸肋疼痛等,参考用量3—9
白术,性温{功效}补脾澡湿,利水,止汗,参考用量3--10克
木香:性温,味辛,苦{功效}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胀痛,呕吐等,用量1.5—6克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消肿,用于小便赤涩热痛,胆道感染等,用量10—20克
黄连,性寒,味苦{功效}清热燥湿,用于热病神昏,心烦失眠,腹痛泻痢,目赤肿痛用量1.5--6克
天丁:{ 又名皂角刺、皂针、皂刺 }性温,味辛{功效} 败毒抗癌、消肿排脓
升麻,性微寒{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等,参考用量5--10克
麦芽:性平,味甘,入脾,胃经{功效}消食健胃,回乳,用于食滞不消,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小儿乳食不化,吐乳,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之乳房胀痛等用量30—50克
山楂,性温,味酸,甘{功效}消食健脾,活血散瘀,用于内食积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用量9--12克
枳实,性微温,气香,味苦, 微酸{功效}破气,化痰,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积不化,便秘等,用量3—6克
建议到大医院叫中医生配药比较安全
展开全部
你啥病啊?脸上长豆了?上火了?饮食不好?还是啥啊?第一方重在清热解毒,第二方重在健脾消食去火,你那么不信中医那你还瞧什么病,不信医者则不医,中医重在辩证,你找所以中医开的方都不一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医 各有千秋 1 滋阴泻火 清热解毒 2疏肝健脾 清热解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治疗咽喉发炎的方剂,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1-04
展开全部
疑方则不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